5月27日,重慶市武隆區育才中學校聯合該區育才小學舉辦了“知行潤心,AI(愛)護成長”心理健康主題活動。活動以主題研討、科技體驗等多元形式,探索AI技術賦能鄉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路徑,兩校師生代表共200余人參與。
據介紹,本次活動引入了“心云AI+家校共育服務”系統。該系統依托微表情識別、情緒大數據分析、DeepSeek心云大模型等技術,為學生構建動態“心靈成長檔案”,可提前3-6個月預警抑郁、焦慮等潛在心理問題,相較傳統問卷篩查方式,準確率顯著提升。
活動現場,與會嘉賓步入體驗區,與學生共同體驗微表情識別、個性化“輕療”疏導等功能。嘉賓們對武隆區育才中學、小學率先探索“AI+心理”融合模式的創新實踐給予高度肯定。
體驗區。主辦方供圖
武隆區心理健康工作室成員黎莉瓊表示,AI技術推動了心理評估模式的革新,實現了從“主觀判斷”到“數據驅動”的重要突破。這一技術應用能幫助教師更精準地識別學生的心理需求,將心理干預模式從傳統的“被動干預”轉變為“主動預防”,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近年來,武隆區育才中學與育才小學創新構建“非遺文化浸潤+AI技術賦能”雙軌育人模式。學校將川江號子、衍紙藝術等非遺項目深度融入課程體系,通過沉浸式表演體驗、創意手工創作等多樣化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與文化自信;在AI技術賦能方面,嚴格落實《武隆區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以AI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搭建起“監測-干預-成長”全周期心理服務體系。
武隆區育才中學校黨支部書記鄧幫谷表示,教育的溫度在于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心靈照亮心靈。他談到,當“知行文化”的深厚底蘊與AI技術的創新動能相遇,科技并非教育的替代,而是讓教育兼具精度與溫度的翅膀。該校將以此為契機,攜手守護學生心靈成長,助力育才學子擁有“心有陽光、行有力量”的未來。(張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