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對印尼加征32%的關稅,印尼并沒有被美國關稅政策嚇到放棄和中國的合作,印尼總統的一句話讓美國的撕下了一直以來偽裝的“仁慈”面具。
加征關稅的問題印尼以及東南亞國家和美國之間還沒有談妥,可在5月24日印尼總統在一次講話中公開贊揚中國,認為中國始終在捍衛發展中國家利益,是印尼最重要的伙伴。
印尼總統的這句話讓美國感到一絲難堪,而更讓美國破防的是,在挑起關稅大戰后特朗普政府處處碰壁,自己好不容易圈定的新戰場竟然出現了大變故!
特朗普上臺后對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開啟了無差別征收關稅的政策,曾經因為美國關稅的問題而轉戰到東南亞投資建廠的企業家紛紛叫苦連天。
東盟國家對于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并沒有外界預期那般順從,反而一些國家內部有了批評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聲音。
印尼在被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后,印尼財長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違背經濟邏輯,就連印尼總統都在講話中表示,關稅的增加將會讓全球面臨嚴重動蕩。
美國對印尼的加征關稅不單單只是表面看來的那么簡單,背后還隱藏著更深一層的意思。
眾所周知印尼是鎳產量全球第一的國家,美國特朗普政府這一次對印尼加征關稅背后就是想要逼迫中國投資者放棄印尼鎳礦資源市場。
印尼的鎳礦支撐著美國和全世界各個國家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制造,美國想要利用加征關稅來逼迫中國投資者將印尼礦產資源拱手相讓。
實際情況卻并非美國特朗普政府預想的那般順利,不單只是印尼這個東南亞國家沒有滿足特朗普政府的預期值,就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紛紛表示不會配合美國來“圍堵”中國。
馬來西亞和東盟大部分成員國國內經濟主要依靠外貿和投資,美國的關稅政策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所有人都知道美國不是單單將劍鋒指向東盟國家,特朗普政府是在針對這些國家內投資的中國企業。
曾經因為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大部分中國企業出海前往東南亞國家投資建廠,然后再制造產品賣到美國,以此來規避美國關稅政策。
可現在美國將矛頭指向了這些東南亞國家,其背后就是想要利用關稅來讓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分道揚鑣,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繼續對中國進行“圍剿”。
東盟國家將美國的動作看的清清楚楚,中國后續的舉動也讓東盟成員國吃了一個定心丸,中國毫不退讓的反制措施和堅定立場讓東盟國家堅定地選擇繼續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不會是因為美國的關稅“訛詐”而屈服。
東盟國家的態度大部分都是一致的,可特朗普政府新圈定的戰場不僅僅只是東盟,還有一個消息讓本來志得意滿的特朗普徹底破防了。
5月16日志得意滿的特朗普總統對著媒體表示,自己已經將中國在中東的盟友挖走了,海灣國家將會重新回到美國懷抱之中。
這是特朗普在結束了中東訪問后最大的收獲,此外還有來自于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的巨額采購訂單和商業協定。
就在特朗普返回美國后短短十天,特朗普剛剛圈定準備圍剿中國的新戰場就被破壞了,首屆中國-東盟-海合會峰會在吉隆坡召開。
這一次峰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和東盟以及海灣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將會進入新的階段,有專家認為這一次的三方峰會背后是在應對美國保護主義對全球局勢造成的震蕩而做出的選擇。
美國自從挑起關稅大戰后,遭遇了美股暴跌、信用評級降級、美債危機等等問題,美元在國際資金流動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中國的經濟勢頭和韌性已經在這一次中美關稅大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讓全球市場繼續看好中國,中國的貿易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海合會也在這個時機和亞洲有了新的經濟往來合作,這是三方互贏的結果。
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在中東拉攏的海灣國家一轉臉又和中國以及東盟有了牽扯,實際上海灣國家對于特朗普這一次的中東訪問實際影響力并非他想象的那般重要。
自從美國不斷從中東撤軍之后,中東地區國家的戰略自主權不斷增加,尤其是在政治外交等領域已經逐漸脫離了美國的控制,當美國將戰略重心不斷收縮投放在亞太地區時,中東地區國家已經不再配合美國的全球戰略計劃了。
現在的中東國家不僅僅只能和美國及其盟友合作,還可以和中國、俄羅斯等等亞洲國家進行合作,這對于中東國家地區的發展和國家安全領域有著更多的選擇和保障。
從海合會這一次的舉動可以看出來,全球多極化已經到了勢不可擋的進程之中,哪怕美國總統特朗普使用所謂的“交易”外交手段也不能阻擋中東國家的多元化合作選擇。
尤其是特朗普在關鍵問題上已經在很多國家嚴重失去了信用值,特朗普投機的外交手段以及反復橫跳的變臉速度都讓中東國家對美國有著本能的警惕心,美國在以色列的問題上更是和中東國家有著相悖的想法,這些都讓中東地區國家對于美國沒有辦法放下戒心。
這一次的三方峰會讓特朗普的前期準備竹籃打水一場空,本來想要讓俄烏問題以及加沙問題快速解決,將所有戰略資源投放在亞太地區對中國進行“圍堵”,可現實卻狠狠讓特朗普政府破防了。
5月24日,印尼總統在一場晚宴中公開贊揚中國堅定不移支持發展中國家,始終在反對壓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印尼總統的話徹底仿佛撕開了美國在東盟國家偽裝的“溫柔”霸權面具。
在美國“霸權”主導之下的全球局勢中,中國已經通過不妥協不退讓的原則給全世界各個國家做出了個反抗霸權的標準示范,也贏得了東盟等國家的贊揚和欣賞。
曾經一直以來東南亞國家對于美國的霸權主導地位并沒有那么抵觸,甚至認為美國在大洋彼岸并不能在東南亞有什么具體的作為,更何況美國一直以來瞄準的目標只有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大國。
美國在曾經還給東南亞國家經濟援助,這也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了一種獨特的外交政策“竹子外交”,可現在特朗普政府重新上臺后,從美國收購格陵蘭島開始,東南亞國家也看清楚了美國“溫柔”霸權面具下的獠牙。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叫停了東南亞的援助項目,用實際手段告訴東南亞國家,美國不再對東南亞溫柔相待,而是利用手里的霸權強逼東南亞國家站隊。
曾經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領域依靠美國的東南亞國家這一次沒有了退路,畢竟曾經這一套戰略制衡的手段只能夠在中美沒有發生劇烈沖突的情況下施行。
東盟國家一直以來都有追隨大國的戰略歷史,在這一次中美關稅博弈之中,中國的經濟韌性和定力讓東盟國家更傾向于靠近中國。
畢竟中國給東盟國家乃至其他有經貿合作的國家的帶來的經濟機遇并非現在的美國能比的,尤其是這一次中國-東盟-海合會的三方峰會舉行,將東盟以及海灣國家帶入了一個全新經濟發展進程之中。
中國和美國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可以和戰略合作伙伴保持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原則和底線,中國的政策定準基調幾乎不會有所改變,而反觀美國則完全不同。
從曾經的拜登時期對東南亞的援助和亞太戰略等等計劃到現在特朗普上臺就一把掀翻了不算數,這都讓東盟國家加深了對美國的不信任。
不僅僅只有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加深了不信任感,就連中東地區國家對美國也有了信任危機。
比如這一次特朗普看似收獲滿滿的中東之行,背后卻也只是讓中東地區國家為美國利益而大放血。
卡塔爾媒體對于美國政府對中東的看法很是擔憂,認為美國政府對于中東國家沒有一個連貫全面的戰略,現在的一切只是依據美國利益而做出的決定。
這樣揭露出了美國霸權下對于其他國家的“傲慢”,美國現在在避免做出實際承諾,反而利用各種壓力和利益強迫或誘導其他國家為美國的戰略計劃配合讓路。
在這種全球迎來新變局的重要時刻,美國總統剛剛定下的新戰場沒有能夠成功“圍剿”中國,反而讓特朗普政府自己狠狠破防了。
國際合作并非只能利用強權,合作共贏互相尊重才是國家之間交往的基本原則,這也才會讓自己應得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