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隨著清脆的手機提示音響起
陳女士的手機上收到
一條銀行到賬短信
這個比預期提前半個月的到賬驚喜
源自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推行的
無收據線上發還執行案款機制
截至目前
該機制已惠及600余名當事人
1000萬元“紙上權益”
通過數字化通道秒變“真金白銀”
據了解
以往執行款發放存在“三難”:當事人需多次往返法院提交身份證、銀行卡等材料;外地當事人動輒耗費數日奔波;審批流程長達近一個月。這不僅影響群眾獲得感,更導致部分案款長期"沉睡"。
孝感市中院執行局局長肖中興用“三筆賬”解讀改革動因:“群眾的時間賬、法院的效率賬、司法的公信賬,倒逼我們刀刃向內改革。”
今年4月9日
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
正式推行無收據線上發還執行案款機制
該機制以“減法思維”重構流程
減材料——取消紙質收據,依托立案時簽署的電子《收款賬戶確認書》建立數據庫,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操作;
減環節——通過“一案一賬戶”系統直連銀行,案款到賬后通常10日內支付完畢;
減跑動——除線下立案,當事人還可通過“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微信小程序,指尖即可完成賬戶信息備案,歷史積案補錄后即享“云發放”。
自該機制實施不到2個月的時間
孝感兩級法院已成功發還
執行案款超600筆
累計發還金額達到1000萬元
案款到賬后
10日內可支付完畢
大幅提升了案款發還效率
機制的高效運行背后,是法院人對每個細節的 “較真”。
為確保每筆款項精準直達,孝感兩級法院構建雙重保障體系:
立案庭設立“信息哨兵”,對郵寄立案材料即時查缺補漏;
執行局推行“二次核驗”制度,發放前通過人工二次復核,精準攔截錯誤賬戶信息,確保每筆款項“精準投遞”。
“司法為民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肖中興說,“針對郵寄立案的信息補正和老年人群體使用難等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在法院官網、立案小程序中增設‘案款發放指引’模塊,提供《收款賬戶確認書》電子模板下載、開戶行信息查詢鏈接、直觀的圖文演示或視頻教程等,讓當事人‘一看就懂、一填就對’。”
來源:孝感日報 全媒體記者佘玥 通訊員陳誠
制作:包夢婷
校對:李舜釔
責編:徐文
終審:朱霞
出品:孝感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