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埃及空軍某基地,參加中埃“文明之鷹-2025”空軍聯合訓練的中國空軍飛行員登上殲-10C飛機準備開展夜航訓練。
巴印沖突引發廣泛關注,網上盛傳在沖突的一小時內,中國武器以“六比零”的戰績擊敗法國最強戰機、俄羅斯戰機和以色列無人機。中國武器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僅憑借服役的殲-10戰機(2005)和約服役的霹靂-15導彈(2016),便在實戰中壓制了價值高昂的對手。
然而,在此次沖突前,從全球武器出口份額來看,中國武器僅占2.9%,在國際市場排名第十。排在中國前面的,包括此次在沖突中被中國武器擊敗的部分國家,如美國(37.9%)、俄羅斯(12.3%)、法國(6.9%)、以色列(3.7%)等。
中國軍事實力究竟如何?回顧中國武器發展歷程,便能看到一只沉睡的巨龍已經甦醒、一個軍事強國亦已經全面崛起。
一、新中國成立:艱難探索中的軍武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武器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經歷了美國禁運、蘇聯停援和專注經濟建設三個階段。
解放后,面對美國的禁運封鎖,在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基礎上,新建和擴建了79個規模較大的軍工廠,通過仿制蘇聯武器,成功推出殲五戰斗機、59式坦克等裝備,推動武器向標準化、系列化發展,初步建立起國防工業基礎。
六十年代,蘇聯停止援助,中國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取得了尖端軍事技術的重大突破。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艘核潛艇091型下水,國防實力得到極大增強。
八十年代,中國選擇放緩軍事發展速度,將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這一時期,中國海軍在部分先進裝備上與世界強國存在差距,但在艦艇數量和規模方面仍具備一定基礎。
在主要戰事方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950),中國人民志愿軍初期武器與美軍差距懸殊。美軍擁有先進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重裝備,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和火力優勢;志愿軍則以步槍、手榴彈等輕武器為主,但憑借靈活的戰術,如夜間作戰、坑道戰等,彌補了武器上的不足,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中越戰爭時期(1979),由于中國曾援助越南武器,雙方武器有一定相似性,但中國軍隊在火炮等方面更具優勢,憑借強大的火力支援和頑強的戰斗力,在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由此可見,新中國成立后,在外部封鎖和內部百廢待興的艱難環境下,軍武發展道路充滿艱辛。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海軍,在數量和質量還不及主要購買美國二手戰艦的臺灣。從依賴外部援助仿制武器,到在戰爭考驗中走上自主研發之路,每一步都來之不易。盡管當時中國軍武整體仍落后于世界強國,但憑借頑強的意志,中國軍隊依然在與強敵的對抗中取得了勝利。
二、二十一世紀:創新驅動下的軍武崛起
進入21世紀,中國軍武創新成果豐碩。在此次印巴沖突中,殲-10第四代超音速戰機(2005年服役)、獵鷹-80防空導彈系統(2008)、ZDK-03預警機(2010)和霹靂-15導彈(2016)等裝備表現出色。
其中,霹靂-15導彈性能卓越,它擁有“雙脈沖”技術,具備第二次點火效能,在接近敵機時能夠再次加速,速度可達4~5馬赫(4馬赫=4倍音速),這一速度超過了法國同類超音速武器。
此外,中國在軍事裝備的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具備隱身性能和先進航電系統的第五代戰機,除美俄外,中國也擁有殲-20(2011)和殲-35(2021)。在導彈領域,中國導彈在射程、精度、突防能力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無人機裝備量突破百萬架。海軍方面,中國擁有 297 萬噸位排名全球第二(Phoenix_jz,2025年1月)。
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成為中國軍武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國軍武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不僅提升了自身國防實力,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安全,還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競爭力,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軍武從追趕者到超越者的崛起歷程。
三、今天與明天:軍武發展助力和平維護
南亞的這場戰爭,令全世界由夢中驚醒。長期以來,西方對中國軍事力量存在偏見和誤導。例如,2017年英國軍事科學專家羅伯茨認為,中美一旦開戰,美國將戰勝中國;2023年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公布的24種中美臺海情況,聲稱若解放軍于2026年攻打臺灣,中國海軍將全軍覆沒。
此次巴基斯坦展示的中國武器,大多是10~20年前服役的産品。但在這些産品之后,中國從未停止創新和升級的步伐。除武器裝備外,巴基斯坦軍人的出色表現和戰術運用也備受贊譽,背后離不開中國的培訓。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嚴明、行動迅速、戰無不勝。當年,四川汶川地震救災行動中(2008),解放軍在地震發生13分鐘后就啓動應急機制;今天,俄羅斯閱兵儀式上(前幾天),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展現出中國軍人的風采。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今天中國武器的實力已深不可測。戰爭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不鼓勵戰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正如《司馬法》所言:“國雖大,好戰必亡”。中國的態度是“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愈不能打愈可能挨打”。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從未發動過對外侵略戰爭,發展軍事力量旨在維護世界和平。如今,中國武器正逐步邁向世界頂尖水平,這無疑將為全球和平與穩定帶來更多希望。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 陳鳳翔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經導智庫”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