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日,俄烏局勢迎來驚人消息。烏克蘭安全局內部人士透露,代號“蛛網”的特別行動歷時18個月精心策劃實施,成功摧毀41架俄軍戰略轟炸機。行動當日,藏在卡車偽裝集裝箱里的FPV自殺式穿越機,被遠程啟動發射,如蜂群撲向俄軍機場。烏方稱襲擊了俄四座軍用機場,目標機型涵蓋圖-95、圖-22M3戰略轟炸機和A-50預警機等。伊爾庫茨克州州長證實軍事基地遭襲,摩爾曼斯克州也發布遇襲預警,但俄官方尚未對烏方驚人戰果予以回應。
如果烏方所言屬實,這對俄羅斯空軍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先來看看這些戰略轟炸機的性能、數量和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
圖-160北約代號“海盜旗”,機身長54.1米,翼展全展55.7米,最大起飛重量275噸,堪稱全球最大現役轟炸機。它配備4具NK-32發動機,最大速度2.05馬赫,不加油航程1.23萬公里 ,經空中加油可達2.5萬公里。載彈量達40噸,可攜帶12枚KH-101等遠程巡航導彈。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約有16架圖-160。在敘利亞戰場和俄烏沖突中,它都曾攜帶巡航導彈對目標發動防區外打擊,展現出強大的遠程戰略威懾與打擊能力。
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的經典作品,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現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后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它不僅能執行戰略轟炸任務,還能作為空射飛彈發射平臺、進行海上偵察,甚至被改裝成軍用客機。圖-95機身長達49.50公尺,翼展51.10公尺,體型龐大,最大起飛重量達188,000公斤。它動力強勁,航程驚人,最大航程16,750公里,作戰半徑3500公里,能攜帶Kh-55等多種巡航導彈,載彈量最多15,000公斤。在俄烏沖突中,它常從俄羅斯本土起飛,在里海上空對烏克蘭目標發動攻擊,憑借超遠航程避免近距離接觸烏防空系統。俄羅斯現役圖-95約56架,其中圖-95MS型43架,預計服役至2040年。
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是一款超音速中程戰略轟炸機。它機身長度42.46公尺,最大起飛重量126,0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3馬赫,最大航程7000公里,作戰半徑2778公里 ,載彈量可達24,000公斤,可攜帶Kh-22空地導彈等武器,對地面和海上目標都有強大打擊能力。在俄烏沖突中,主要執行對烏克蘭境內縱深目標的打擊任務,像軍事指揮中心、彈藥庫等都在其打擊范圍內。俄羅斯目前擁有圖-22M3約114架,是遠程打擊力量的重要部分。
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也曾對圖-22M3有過興趣。當時中國空軍遠程打擊能力有限,而圖-22M3以其高速度、大航程和優越的打擊能力,被認為能夠增強中國空軍的遠程打擊與海上威懾實力,因此中國向俄羅斯提出引進申請。但俄羅斯出于國際政治因素考量,如西方國家的外交和經濟壓力,以及對保持自身軍事技術優勢的渴望,最終拒絕出口。此后,中國大力發展自主研發能力,不再依賴引進圖-22M3。如今,轟-6系列轟炸機經過不斷改進升級,性能大幅提升,轟-20隱身轟炸機的研發也在穩步推進。
再說說A-50預警機,它以伊爾-76運輸機為平臺改裝而來,背上的大型旋轉雷達天線罩十分顯眼。它能同時跟蹤大量空中目標,探測距離達數百公里,為俄空軍戰機提供指揮引導,在空中作戰體系中至關重要。不過在沖突中,A-50預警機面臨威脅,外界猜測其數量有所減少,目前可能只剩10架左右。
一旦俄羅斯真的失去這41架戰略轟炸機和剩余A-50預警機,那損失不可估量。戰略打擊能力方面,失去圖-95和圖-22M3這類遠程精確打擊平臺,對烏克蘭境內目標的威懾和打擊力度會大打折扣,難以再從本土起飛對烏進行遠距離轟炸。空戰體系上,A-50預警機的損失會讓俄空軍失去“空中大腦”,戰機之間的協調配合將陷入混亂,在爭奪制空權時會變得極為被動。從地緣政治角度,俄羅斯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威懾力也會遭受沉重打擊,后續沖突走向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目前,俄方尚未對烏方說法作出回應,此次“蛛網”行動的真實性和實際戰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都給俄烏沖突增添了更多變數,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