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
警惕騙子借高考之名
散布虛假有害信息
2025年高考的戰鼓已然擂響,倒計時的指針飛速轉動,無數考生即將迎來檢驗成果的關鍵時刻。
然而,在這緊張的氛圍里,一些心懷不軌的詐騙分子卻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考生及其家長,精心布置起一個個充滿誘惑與陷阱的騙局。
在此鄭重發出提醒:高考季,向來是詐騙活動的高發時段,考生及其家長辛辛苦苦積攢的每一分錢,都極有可能成為騙子覬覦的目標!
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下面五類考前騙局,在往年的高考期間頻繁出現,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能夠保持高度警惕,睜大雙眼,認清騙局真相,向考前詐騙行為堅決說“不”!
騙局一 | “聰明”藥物騙局
詐騙套路:在網絡平臺中,有個別不法分子會兜售所謂“變聰明”的藥物,在高考前夕以“變聰明”“考前吃一片,成績跳一跳”為噱頭誘導考生及家長進行消費。
真相暴擊:“聰明藥”是不存在的,所謂的“聰明藥”實際上屬于神經興奮類藥物,這類藥品實際上不僅不會讓人變聰明,對于正常人、健康人群來說還非常危險,服用后會引起大量副作用,且藥物具有依賴成癮性,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據杭州日報2024年報道,一位母親因女兒壓力大難靜心學習,找來“聰明藥”讓女兒服用,稱能提成績。女孩從每天一片增至兩三片,后出現嚴重掉發、失眠、焦慮、暴躁等問題。母親讓其停藥后,女孩竟自行網絡找藥,去醫院檢查才知“聰明藥”是國家管制精神藥品“利他林”。
鄭重提醒廣大家長,高考雖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為關鍵。面對此類虛假宣傳,家長們要保持清醒,用愛與陪伴為孩子減壓,而非依賴危險的“聰明藥”。
騙局二 | “絕密真題”連環套
詐騙套路:“內部渠道押題,準確率90%!”詐騙分子通過社交平臺兜售所謂的“高考真題”“滿分答案”,甚至偽造教育局文件、假專家背書,誘導家長預付“保密訂金”。一旦轉賬,對方立刻拉黑跑路。
真相暴擊:高考試題全程絕密押運,接觸人員需簽訂終身保密協議,所謂“真題”實為拼湊的模擬題。
2023年,某考生家長花3萬元買“真題”,結果收到的竟是2021年舊題,不僅錢打了水漂,還因為此事影響了考試心態,最終得不償失。
希望廣大考生及家長都能引以為戒,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題或答案的言論。
不要心存僥幸在網上購買所謂的“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購買涉密材料,本身也涉嫌違法行為,切勿嘗試。
騙局三 | 高考作弊器騙局
詐騙套路:“隱形耳機過安檢,實時語音報答案!”“手表式接收器,監考老師查不出!”這類廣告常出現在社交平臺私信里,騙子會煞有介事地展示“器材實拍圖”,甚至發“往年成功案例”視頻(實為剪輯造假)。
他們承諾“考中全程指導”,但要求先付80%費用,等考生拿到器材才發現:所謂“耳機”只是普通耳塞,“接收器”根本沒信號。
真相暴擊:高考的安檢措施極其嚴格,電子屏蔽器會屏蔽網絡信號,還有無線電探測儀,隨時發現可疑信號。
一旦在考場中發現作弊行為,考生不僅會被當場取消考試資格,還會被記錄在誠信檔案,影響未來的求學和就業之路。
2022年,某考生因攜帶作弊器入場被當場抓獲,不僅成績取消,還被記入誠信檔案,影響后續升學。
希望廣大考生都能做到誠信應考,拒絕考試作弊行為。
騙局四 | 準考證丟失騙局
詐騙套路:高考期間,一些騙子會利用人們的善心,在網絡社交平臺發布“考生XXX丟失準考證,求轉發,聯系電話:1XXXXXXXXXX”等信息,誘騙人們撥打吸費電話。
真相暴擊:從以往案例看,經有關部門核實查證,許多考生根本沒丟失證件,信息上提供的電話多為詐騙電話,一旦撥打,很可能會掉入境外吸費陷阱,產生高額通話費。
所以,一旦遇到此類信息,建議與公安機關或考生所在考點學校取得聯系,未經核實情況下不轉發、不跟貼、不評論,不撥打相關聯系電話,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五 | 高考“槍手”騙局
詐騙套路: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少數家長和孩子就動起了“歪腦筋”,打起了“替考”的主意!
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通過各個渠道散布消息,謊稱自己是“高考搶手”,承諾收取一定費用就可以替考,誘騙那些心存僥幸的考生和家長繳費,但結局往往是不法分子收到錢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2024年5月,曹某、王某某在互聯網平臺發布高考有償替考相關網絡信息,引發大量網民關注,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其中,曹某發布的是真實有償替考信息,王某某則虛構事實發布高考代考帖子擾亂公共秩序。該地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依法對曹某、王某某分別作出行政處罰。
在此,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們,高考是一個公平、公正的選拔考試,任何試圖破壞其公平性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在高考期間,大家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千萬別去找“槍手”代考,不然,不僅會被騙走血汗錢,后果還很嚴重。
為讓自己學習成績較差的外甥小陳考上本科,李某和小陳母親商議,決定花錢找人為小陳替考,并承諾考上“一本”給5萬元。最終,某校在讀研究生劉某答應為小陳替考。結果在2019年高考當天,劉某就被監考人員當場發現。警方立即立案調查,涉案人員相繼到案。李某組織考生作弊,構成組織考試作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30000元罰金。“槍手”劉某代替他人考試,構成代替考試罪;學生家長讓他人代替自己的子女參加考試,同樣構成代替考試罪,分別判處拘役五個月,并處罰金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溫馨提醒:高考承載著考生與家庭的殷切期望,但這條逐夢之路暗藏詐騙陷阱。不法分子往往會利用家長與考生的焦慮心態,編織出一個個看似誘人的考前騙局。
因此,在高考前夕,我們不僅要提醒孩子堅定逐夢信念,更要和孩子一起擦亮雙眼,認清這些騙局的本質,堅決對考前詐騙說“不”!
來源丨公安部網安局、全民防騙局、反詐指南針
編輯丨平安古藺新媒體工作室
校對丨田野
審核丨易勇
“艾” · 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