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銘史承志 共筑和平未來
日新歷史41 劉莊
劉莊同學進行國旗下演講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日新書院歷史專業41班的劉莊。今年是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場戰爭不僅重塑了世界秩序,更淬煉出人類對和平的永恒追求。今天,站在莊嚴的國旗下,讓我們懷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期許,共同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80年前,中國人民以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盧溝橋的槍聲到平型關大捷,從百團大戰到滇緬遠征,無數先烈以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清華人亦未缺席這場民族救亡——
沈崇誨烈士放棄優渥生活,駕駛戰機撞向敵艦;張甲洲烈士從清華課堂走向東北抗日戰場,血染白山黑水。他們的選擇,是清華精神最悲壯的注解——以生命踐行“愛國奉獻”的赤子之心。
抗戰烽火中,清華師生跋涉千里,與北大、南開共組西南聯大,在昆明的茅草屋里堅持知識報國。華羅庚于油燈下完成《堆壘素數論》,吳晗以明史研究警示國人“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清華人用行動詮釋了“剛毅堅卓”的精神——以學問守護文明火種,以知識報效危難家國。
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蔣南翔《告全國民眾書》那句“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成為喚醒民族的驚雷清華人用行動證明:愛國之志,既在振臂高呼的瞬間,更在“行勝于言”的漫長跋涉。
清華精神流淌在每一代學子的血脈里。日新書院倡導的“人文日新”與“知行合一”,激勵我們既要深耕歷史厚土,汲取先輩的智慧,也要面向未來創新,以跨學科的思維應對全球挑戰。史學不僅是書齋中的學問,更是直面人類困境的勇氣——當霸權思維試圖扭曲歷史記憶,當技術革命沖擊人文底線,當沖突與分裂撕裂文明的共識,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錨,守護人性的光輝與世界的理性。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我們這一代青年該如何作為?答案或許藏在清華人的精神基因里——回望抗戰烽煙,清華人曾挺身而出守護文明星火;今日,我們更需以史為刃捍衛世界和平,在銘記中傳承精神,在傳承中開拓未來。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告訴我們:和平需要智慧與勇氣的雙重捍衛。讓我們以史為舟,以新為楫——在人工智能時代警惕技術倫理的失序,在文明對話中消弭偏見與隔閡,在歷史研究中傳遞真相與正義。青年銘史承志,共筑和平未來,讓我們以日新之精神,承歷史之重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華章!
謝謝大家!
文案 | 劉莊
圖片 | 日新書院
排版 | 趙明波
審核 | 付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