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將領起義投誠者數以百計,但起義后仍能實際掌握軍權者堪稱鳳毛麟角
據統計,1946-1950年間起義的國民黨軍將領中,僅約5%在改編后保留軍事指揮職位。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三位開國上將。
這三位上將的部隊被整編為解放軍第21、22、23兵團,不僅參與剿匪、戍邊等任務,更在抗美援朝中承擔后勤保障重任。
這三位起義上將也成為了最知名的起義將軍,其他如傅作義、張治中、陳潛等人雖然在國民黨中地位更高,但是都沒有再獲得軍權。
那么在我軍中,除了這三位起義上將外,開國將軍中還有哪些是起義將領呢?
02、中將兩人
除三位開國上將外,起義后授中將軍銜的有兩位,分別是曾澤生、孔從洲,這兩位能夠獲得軍權都比較特殊。
曾澤生是原國民黨第60軍軍長,早年畢業于云南陸軍講武堂18期,他和60軍本身就不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而是滇軍部隊。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雖然改編了滇軍,但是也引起了一大批滇軍將領的不滿,這也為后來曾則生起義埋下了伏筆。
遼沈戰役中,曾則生率部起義進而導致了長春的解放,其后這支部隊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曾澤生仍然擔任軍長。
曾則生之所以能夠保留軍權,一方面是因為60軍起義解放戰爭中首個整建制國民黨軍投誠案例,極大動搖了東北國軍士氣。
另一方面則在于起義部隊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后,曾則生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參與漢江阻擊戰等戰役立下過重大功勛。
即使不考慮曾則生起義的功勞,憑借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功績,曾則生也無愧于一個開國中將軍銜。
另一位起義中將孔從洲,是陜西西安灞橋人,原楊虎城部炮兵旅長,同樣是屬于地方軍閥部隊并不是中央軍系統。
孔從洲能夠起義后保留軍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起義很早,早在1946年孔從洲就在河南鞏縣起義。
1946年10月孔從洲加入中國共產黨,要知道此時國民黨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黨內不少人都對能不能打贏解放戰爭抱有懷疑。
此時孔從洲的起義時真正具有標桿作用的,而且起義后孔從洲率部隨陳賡兵團作戰,也立下了不小的戰功,中將時實至名歸的。
還有個歷史趣事是,新中國成立后,孔從洲的兒子孔令華與主席的女兒李敏在北京讀書的時候相識相愛最終結婚了。
孔從洲將軍不僅是開國中將,還成為了毛澤東的親家。
03、少將五人
開國少將中則有五人都是國民黨起義將領。
開國少將鄧兆祥
畢業于黃埔海軍學校第16期,算起來也是蔣介石的核心嫡系,后來還是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的艦長。
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率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起義,該艦為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戰艦,為人民海軍立下了重要功勛。
要知道當時的人民海軍還只有一些舢板民船,鄧兆祥的起義人民海軍帶來了真正的現代化軍艦,后來鄧兆祥擔任青島海軍快艇學校校長繼續培養海軍學子。
開國少將張世珍
張世珍是原國民黨察哈爾第7師師長,1949年隨董其武在綏遠起義。起義后其部隊改編為第23兵團第37軍軍長,率部入朝修建軍事工程、
開國少將林遵
林遵畢業于煙臺海軍學校學習,1929年考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回國在國軍海軍中任職并且參與了抗日戰爭。
1949年林遵率海防第二艦隊25艘艦艇、1271名官兵在南京江面起義。后任解放軍海軍學院副院長,推動海軍戰術研究。
開國少將黃正清
這位將軍身份比較特殊,是一位藏族將領,四川順化(今理塘)人。
解放戰爭時期黃正清為國民黨甘肅拉卜楞保安司令,1949年率部起義,為人民解放軍迅速解放大西北建立了功勛。
開國少將魏鎮
魏鎮是原國民黨第188師師長,1949年與宋濤在湖南邵陽起義。后任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參與廣西剿匪。
04、結語
三位上將(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岳)與兩位中將(曾澤生、孔從洲)、五位少將(鄧兆祥、張世珍、林遵、黃正清、魏鎮)共同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歷史群體。
他們既是舊政權軍事體系的裂變者,也是新政權統戰智慧的具象化載體,更是新生人民政權的一份子。
這些將領的授銜,既是軍事收編的終點,也是意識形態改造的起點。
他們都以解放軍身份參與過剿匪、治水、出國抗美遠程等眾多工作,昭示著舊時代軍人向人民子弟兵的蛻變。
起義將領的將星閃耀,既是他們個人的覺醒見證,更是中共“團結一切可團結力量”政治智慧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