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仍然是歐美高等教育國際生的主要群體之一,但留學環境、政策和社會態度都在發生變化。
比如在美國,2023年約29萬中國學生在美留學,足足占國際生總數的27%,但F-1簽證拒簽率從疫情前的約15%已然升至2023年的36%。
其中STEM(科技、工程、數學等)專業受影響較大。
更讓中國留學生遭受打擊的還是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的一番話,她在被問及格力電器如何推進管理層的年輕化時。
董明珠回應稱,格力重視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于拼搏。
而董明珠接下來的一段話,引起了外界的激烈討論,她稱,“絕不用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海歸派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過去幾十年,留學生(尤其是歐美名校畢業的海歸)在國內就業市場曾是“香餑餑”,享受高薪、優先落戶、企業爭搶等優勢。
但如今,隨著留學普及化、國內教育水平提升以及經濟環境變化,留學生光環逐漸褪去,甚至面臨“貶值”壓力。
先來說說為何歐美不留中國留學生了?
有清華計算機系高材生申請美國斯坦福AI專業簽證時被拒,其實面簽官用的說辭很老套,大家也很熟悉“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前幾年還有一件荒唐事,三名中國留學生持合法簽證在美國休斯敦機場入境時,遭美方盤查。
因為3位學生個人手機內有軍訓照片,美國海關懷疑其有軍方背景、受中國政府資助,隨后三人被認定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遭遣返。
如今被拒的留學生,大多數都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工程等專業的,在老美看來,你們學習了我們的技術,回去后就會更上一層樓,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與其說等著被超越,還不如現在直接把路堵死了。
從美國官方的言論來看,“學術自由”被他們掛在嘴邊,然而,美國的實際行動卻與他們所宣揚的“學術自由”背道而馳。
他們把近30萬中國留學生當成潛在間諜,對這些學生進行無端的猜忌和嚴格的審查。對在中國留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進行嚴格監管,要求他們披露更多的個人信息和學術活動細節,稍有不慎就會被懷疑有“間諜”嫌疑;
美國這種矛盾的做法,連美國本土的一些教授都看不下去了。斯坦福大學的一位知名教授就公開表示,將中國留學生視為潛在間諜是毫無根據的行為,這不僅傷害了中國留學生的感情,也破壞了美國一直以來所倡導的學術自由氛圍。
因為存在治安管理、亞裔歧視、生活成本高等問題,一些美國學校的中國生源在近7年里驟降近9成。
當然也包括美國政府頻頻操弄美中地緣政治議題,對中國高校無理制裁,騷擾、盤查入境中國留學生,美國外交“二把手”坎貝爾公然宣揚限制中國學生學習美國科學學科。
但是他們忽視了留學生為美國經濟帶來的貢獻,有報告顯示,2023年,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注入了整整500億美元的活力,其中,中國學生的貢獻就高達150億!
美國之所以無視留學生帶來的經濟貢獻、科研成果,就是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學到了高科技之后,回到國內,使得中國在諸多領域都能跟上,甚至超越美國,所以他們害怕了。
所以,撤簽就成了美國為加強國家安全、確??萍几偁巸瀯莸囊环N手段。
說完美國搞出的一系列不當人操作,再來說說董明珠惹爭議的話,“絕不用海歸派”無疑是澆滅了不少留學生的心。
這也不是董明珠第一次談到“海歸派”,早前她也說過,格力的一萬多名研發人才全都是來自中國的高校,而不是海歸派。不過,當時她還表現得比較克制,稱“我并不是否定海歸派不好”。
用人是一個企業的自由,如果一個公司堅決不用留學生,也不能說什么,大不了轉身去招留學生的公司罷了。
但激烈的言辭,顯然是讓不少留學生破了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