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德國總理默茨會晤時表示,“能招收到中國學生是美國的榮幸”,這一表態與此前美國務卿魯比奧“吊銷中國學生簽證”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然而,政策的反復性已引發中國留學生群體的普遍擔憂,教育部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明確提示赴美留學需警惕系統性風險。
AI配圖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呈現顯著矛盾性。一方面,2025年3月以來,美國國務院以“國家安全”為由吊銷超500名中國學生簽證,涉及斯坦福、哈佛等頂尖高校,部分學生因社交媒體言論或參與校園活動被無端驅逐。俄亥俄州高等教育法案更要求審查中國學生背景,限制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敏感專業招生。另一方面,美國推出STEM人才綠卡優先政策,對碩士、博士申請者開放NIW/EB-1A快速通道。這種“吸引”與“排斥”并存的策略,折射出美國在意識形態博弈與人才競爭間的撕裂。
AI配圖
盡管政策波動,美國高校在科研資源上仍具不可替代性。全球前200大學中歐美院校占70%,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頂尖學府年科研經費超38億美元,其應用物理實驗室等平臺為學生提供前沿課題機會。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哈佛大學等高校的打壓已導致6800名國際學生面臨轉學危機,中美合作辦學項目如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的終止,進一步壓縮了留學路徑的穩定性。
AI配圖
中國留學生在美安全風險顯著上升。2025年以來,已有超300名學生因“敏感背景”被吊銷簽證,部分案例缺乏明確理由。俄亥俄州法案要求高校報備與中國機構的合作細節,這種“學術脫鉤”可能催生知識生產的碎片化危機。與此同時,校園內的意識形態審查加劇,參與反戰靜坐或轉發特定內容都可能被視為安全威脅。
面對政策不確定性,中國學生的留學目的地正日益多元化。英國憑借PSW簽證和一年制碩士項目,五年內中國學生數量增長46%;澳大利亞以寬松移民政策吸引工科生;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推出針對性舉措。國內高??焖籴绕?,如中國科學院大學本博貫通培養模式、華為與高校共建聯合研究院等,正重塑“本土精英教育體系”。2025年《中國出國留學藍皮書》顯示,美國留學環境綜合排名已降至第四,落后于英國、新加坡和加拿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