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任何一個群體,一旦自詡“代表群體意志”,便自然獲得了兩項特殊權利:
其一,是把沉默理解為同意;其二,是把服從包裝成自愿。
這是胖胖對于現在一些學校家委會的一個看法。
很多人覺得,家委會是家長之間的協商組織,但恰恰也因此,它獲得了一種微妙的權利:
它不需要強制,卻能讓人不得不服;
它不靠命令,卻比命令更難拒絕。
因為它披著“為大家好”的外衣,讓你沒辦法公開說“不”。
這不,最近佛山電視臺小強熱線就報道了這樣一件事:
在佛山羅村高級中學的一則家長群眾籌風波,引發了不少家長的爭議和討論。
事情是這樣的,在該校高一某個班的家長群里,突然有信息號召大家“自愿”眾籌,用于孩子的學業激勵和活動保障。
可真輪到交錢的時候,不少家長的心理卻非常復雜。
按照小強熱線的報道,整個捐款活動最后一共收到648筆捐款,金額達到57000多元。
家委會還在班級群里公開發布了一封“感謝信”,不僅寫明了捐款的總金額,還列出了每個班的捐款人數、參與人姓名等等,赤裸裸地攤開給全班人看。
這是“自愿”?
那不捐的家長看到名單上自己名字沒出現,孩子在群體中是不是立刻顯得格格不入?你說“不記名”?那公開的名單和金額,又是什么?
其中就有家長表示:“雖然說是自愿的,但你看到群里那么多家長都捐了,你家孩子要是在學校里被邊緣化了怎么辦?”
胖胖是這樣認為,在這樣一個群體中,如果多數人參與一項活動,那剩下的少數就會自動成為“異類”。
這種心理學上叫“從眾壓力”,但放在教育環境中,它就變成了一種情感勒索。
而這種勒索,是通過“孩子”的名義完成的,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在學校開心、融洽地生活。
所以一旦扯上“為了孩子好”,再荒唐的事也能有人買單。
胖胖也很納悶,這家委會是誰的代表?代表了誰的利益?
按理說,家委會作為一個私下的自發組織,理論上是服務家長的,但現在它越來越像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中介機構”,你說它是家長代表吧,但它的決策并沒有全部家長的授權,你說它是學校的外包機構吧,但學校卻總是把責任甩給家委。
像這次事件中,家委會不僅發起了眾籌,還在班級群里公布了捐款名單。
這種做法真的是為了提高“透明度”嗎?胖胖看來這更像是給家長“施壓”。
誰捐得多?誰沒捐?誰湊合捐個象征性數字?這背后其實是一場微妙的攀比與內卷。
捐得少的可能被質疑“不夠大方”,不捐的是不是就更容易被標簽化?
不少家長反映,開學初已經繳納了學雜費和班費。那班級活動的錢去哪了?為什么還要搞一次“學業激勵基金”眾籌?
如果說班費是為了日常支出,為什么不能從中支出部分用于孩子的獎勵或活動保障?難道這筆錢已經“另有安排”?如果是這樣,家委會有沒有向全體家長詳細公示每一筆開支?
一個普通的班級,搞出57000元的“額外資金”,你放在任何一個小學、中學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關鍵是,這筆錢的使用標準在哪里?獎勵什么樣的學生?活動范圍覆蓋哪些人?評判標準是不是公平?有沒有透明機制防止“熟人優待”?
只要涉及到錢,不就得有一整套機制和問責嗎?
當然,在這次眾籌中,家委會明確表示是為了“成績優異”的孩子進行激勵。
這個設定本身就值得推敲:
難道在班級中,只有考試成績高的學生才配獲得獎勵和關注?
那些平時默默無聞、品行良好但成績一般的學生呢?那些在班級活動中積極參與、但不擅長應試的孩子呢?他們在這樣的激勵體系下,連一口“集資蛋糕”的味道都聞不到。
更荒唐的是,家長自己拿錢出來,還要分給“其他家的孩子”。
說白了,這是一場“劫貧濟優”的操作,還順帶強化了“唯成績論”的教育觀。
新聞采訪中,很多家長其實是不情愿參與的,可為什么還是一個個掃碼轉賬、默默參與?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你“唱反調”,你就會被視為“不配合”的家長。
而在這個組織里,“不配合”是一個很嚴重的標簽。
它不僅可能影響你和其他家長的關系,甚至在某些時候,還可能間接影響到老師對你家孩子的態度,當然,這屬于胖胖的主觀臆斷,但是這種黑箱操作不是不存在。
每次出現類似爭議的時候,學校往往躲在幕后,說這是“家委會自發行為”,自己“并不知情”或者“無法干預”。
可問題是,這些眾籌、集資的最終受益人,是誰?是學生,是教師,甚至是教學安排的一部分。
如果是“不知情”,那這些活動是不是繞過了學校管理?
作為教育管理者,是不是也有義務也有責任明確告知,班費怎么用?是否允許二次收費?家委會有哪些權限?家長是否可以拒絕參與而不被區別對待?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校方明確的規章制度來約束,那“家委會”就會繼續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
如果為了孩子“不被邊緣化”而捐款,是出于愛,但如果不敢說出“不”,那么孩子的教育就會越來越被推向一個“誰出錢多誰有話語權”的教育環境。
而這種環境,最終會傷害的不是你我,而是每一代孩子的童年和自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