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斗”落下帷幕,不甘成“笑柄”的印度,竟再次向巴鐵“約架”。只是這一次,換成了“海斗”。
海上約架,“口水戰(zhàn)”也是一種“開炮”
近日,據(jù)路透社爆料稱,眼見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空軍“洗白”的印度,決定另開蹊徑,從海上找回“場子”。
為此,拉杰納特·辛格作為印度國防部長,親自登上“自家”航母“維克蘭特”號,并在航母上隔空向巴鐵“海上約架”,揚言印度海軍將用自己的“火力”回應(yīng)巴鐵未來所做的任何“侵略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辛格還特意強調(diào),印度策劃的“朱砂行動”其實還沒有展現(xiàn)出印度軍隊的威力,所以這場行動并沒有結(jié)束,只是“暫停”而已。
也就是說,印度雖然做好了從“海斗”上找回場子的打算。但是,印度并不甘心,還準備再來場“空戰(zhàn)”,但前提是得確保能贏得漂漂亮亮。
這番表態(tài),印度到底是真的打算約巴鐵在海上“打一場”,又或者“請外援”,讓“他國飛行員”駕駛“陣風(fēng)”去找巴鐵領(lǐng)空“再打一架”,把丟失的面子找回來?
目前來講,這兩條路,印度都想試試,但奈何短時間內(nèi)“兩條路都走不通”。
印度的自信與“不敢賭”
對于“海戰(zhàn)”,尤其還是面對“巴鐵”海軍,印度向來有著“迷之自信”。
畢竟,光是航母,印度雙航母的“門面”,就不是巴鐵能比擬的。
若放在以前,還真如此。但如今,印度卻有點“不敢賭”,生怕一個不慎,印度海軍的“門面”航母,亦或是驅(qū)逐艦等,稍有不慎,還真可能步入空軍“陣風(fēng)”的后塵。
要知道,目前印度海軍能拿得出手“擺譜”的航母,只剩下“維克蘭特”號,也就是印防長登陸“擺POSE”、“秀肌肉”的那艘航母。
至于“維克拉瑪?shù)賮啞碧柡侥福鋵嵲缭谌ツ?1月就“回爐升級”,其實就是“大修”。
畢竟,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冷戰(zhàn)時期的“戈爾什科夫”號,距今服役年限接近50年,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也發(fā)生過多起火災(zāi),渾身上下就挑不出沒毛病的地方,所以不“大修”還真不行。
大修時間預(yù)計是1年,也就是到今年11月份結(jié)束。
雖然,負責(zé)維修的是俄方,但以俄羅斯的性格,11月份恐怕不會如約交付,起碼會再拖一段時間,趁機抬高維修費或在交付前,想辦法再兜售一些俄式武器彈藥后,再將“修好的”也就是升級后的航母還給印軍。
了解這些后就會發(fā)現(xiàn),“維克拉瑪?shù)賮啞碧柣旧辖衲晔菬o緣進入戰(zhàn)場。其實,就算是進入戰(zhàn)場,但以該航母一直以來修了又修,始終“病魔纏身”的狀態(tài),稍有不慎真可能栽在巴鐵手中。
至于“維克蘭特”號,更是命運多舛,經(jīng)過“萬國拼湊”,制造時間延時8年才勉強交付。但交付后,卻被定義為“訓(xùn)練艦”,主力艦依舊由老態(tài)龍鐘、大小故障不斷的“維克拉瑪?shù)賮啞?號撐門面。
為什么?答案就一句話:“維克蘭特”號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至于印海軍其他戰(zhàn)艦,湊一湊“總數(shù)”還是很唬人的,起碼有160艘,依舊延續(xù)“萬國牌”。
但若真動起手來,若是加爾各答級驅(qū)逐艦,或許還能有稍許“期待”,而印度自己建造的“德里級”驅(qū)逐艦,實際戰(zhàn)斗力只能用“呵呵”形容,多種型號加一起大概13艘。
護衛(wèi)艦加上巡洋艦21艘,戰(zhàn)艦延續(xù)“能用就行”的方針,而潛艇17艘屬于常規(guī)型,外加一艘從俄方那里租借的“核潛艇”,這就是印度海軍紙面上的實力。
巴鐵與印度海軍相比,怎么比都是“矮半頭”,畢竟,巴鐵海軍能拿出的“門面”只有護衛(wèi)艦,而且總數(shù)也只能湊出11艘。
但是,其中8艘可是從“老鐵”中國手中淘來的寶貝,尤其是054AP型護衛(wèi)艦,更是配備了2016年亮相國際航展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dǎo)彈,號稱巴鐵“四大金剛”。
若真動起手來,這四大“金剛”絕對夠印度海軍喝一壺。更何況,巴鐵海軍還有四艘F22P型護衛(wèi)艦,號稱巴鐵海戰(zhàn)的“四大護法”。
所以,有了殲10C空中以弱勝強,反殺“陣風(fēng)”的先例,印度海軍不是不想動手,而是擔(dān)心動起手來,印度海軍可能“損失超乎想象”。
萬一自家“航母”沉海了,又或者“德里級”驅(qū)逐艦“工藝”沒能經(jīng)得起戰(zhàn)火考驗,一旦追責(zé)恐怕會連累不少印度高層。
這就是印度的顧慮,不是不敢打,是一旦打不贏,甚至打輸了,所需要承擔(dān)的代價大到超出想象,甚至?xí)訐u到莫迪對印度的掌控。
不客氣地講,印巴“海戰(zhàn)”對印度而言,是一場輸不起的“豪賭”。哪怕自信如莫迪,在有了殲10C搞出的“前車之鑒”面前,也不敢輕易賭一把。
莫迪的3大窘境
有人可能認為莫迪越來越?jīng)]有年輕時的魄力了。若放在10年前,莫迪敢壓上印度海軍、空軍的“全部家底”也要把巴鐵的天空、海域給捅個窟窿出來。
這話說得絕對“沒毛病”,但是,很多人忽略的是莫迪為何急急火火地對巴特動手?
實際上,“反恐”不過是一個拿來“遮羞的借口”,而莫迪對巴鐵動手的根本性原因,是他陷入了3大窘境,必須禍水向外引,將巴鐵當作“軟柿子”,用對巴鐵的“外部矛盾”蓋住印度當前最主要的“內(nèi)外矛盾”。
到底什么矛盾,竟把莫迪逼入窘境、陷入“囧途”?
第一個窘境,是印度邦“鬧分家”鬧騰得越來越激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曼尼普爾邦”,因為內(nèi)部沖突從2023年5月,一直鬧騰到今年3月,據(jù)說“摁下來了”,但小摩擦依舊不斷,并且開始訴求“自主權(quán)”,也就是要從印度“分家、獨立”出去。
再加上其他尋求獨立的邦,以及“反印度當局的武裝”如活躍在恰蒂斯加爾邦的納薩爾派武裝,更是折射印度國內(nèi)各種激烈的矛盾,如同“化膿”那般沒辦法輕易化解了。
所以,內(nèi)部的“火勢”得往外引,而外引“火勢”的對象,其實無外乎巴鐵和中國。但經(jīng)歷“邊境比消耗”的慘痛教訓(xùn)后,莫迪自然選擇“軟柿子”的巴鐵,但沒想到踢到鐵板上了。
第二個窘境,那就是特朗普一直盯著,并且不斷安排美財長隔空“吹枕邊風(fēng)”,揚言印度會是第一批主動與美國達成“關(guān)稅和解”的國家。
莫迪哪怕一拖再拖,也拖延不了更久,所以必須在其他地方,比如對巴鐵的沖突中提振印度人的“民族士氣”,來削減、淡化向特朗普妥協(xié)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讓在野黨有機可乘,對他發(fā)難。
第三個窘境,其實就是印度政壇。
如今,哪怕莫迪所領(lǐng)導(dǎo)的印度人民黨,也不過只有240席位,若涵蓋整個民主聯(lián)盟,也只拿到295席位,而在野黨以及中立派,卻手握248個席位。
這使得莫迪失去了對印度人民院也就是“議會下院”以及內(nèi)閣的絕對掌控能力,而想要在“議會席位”不占優(yōu)的前提下,壓住在野黨的“反撲”,就必須再打“民族情緒牌”來提振莫迪自身的威望。
結(jié)果,“翻車”了,印度空軍百架戰(zhàn)機,干不過巴鐵10幾架戰(zhàn)機,而且還被殲10C演繹了一場何為“絕境逆襲”的大戲,這讓莫迪情何以堪。
所以,現(xiàn)在的莫迪內(nèi)有印度城邦不穩(wěn)、多邦蠢蠢欲動“鬧分家”,以及來自政壇上老對手們的“反撲”,外部則面對特朗普攜“關(guān)稅”勢頭咄咄逼人,避無可避的困局。
唯一能給莫迪“打掩護”,拉“仇恨”的則是巴鐵,結(jié)果巴鐵還不配合,試問莫迪怎么辦?
唯有走一步看一步,但絕對不能弱了自己的“聲勢”,不然一旦自己示弱,莫迪與印度人民黨主導(dǎo)印度的時代將走向終結(jié)。
看明白了這一切,也就明白印度防長口中“用海軍火力找回場子”并非無的放矢的威脅,但同時這么做的風(fēng)險,也讓印度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賭一把”。
萬一輸了,引發(fā)的連鎖反應(yīng)很可能“失控”,屆時不排除印度兵行險招,在中印邊境搞出足夠禍水東引的“大事件”來強壓內(nèi)部矛盾。
所以,讓印巴雙方實力維持住勉強的平衡,既不讓印度感到威脅、略帶優(yōu)勢,又不讓巴鐵潰敗,最好劣勢中又能打出漂亮的反擊,令印度忌憚不已,才真正符合我們自身的利益,也是避免印巴這團“烈火”,最終因為種種原因燒向我們關(guān)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