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端午小長假余溫尚在,復工第一天伊藤洋華堂的一則公告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掀起了波瀾——
成都金融城華商金融中心的伊藤洋華堂食品生活館正式貼出公告:"2025年6月30日營業結束后正式閉店"。
“伊藤洋華堂中國區始終將四川市場作為戰略核心,網傳‘退出中國’系不實信息。”6月6日,成都伊藤營業副總經理田德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3年以來,成都伊藤正全力以赴恢復經營,整體經營狀況呈逐步恢復趨勢,特別是2024年四季度以來,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溫江、高新等區域門店平均客流回升12%左右,部分門店連續6季度盈利。
伊藤金融城店門口掛出閉店通知
△圖源紅星新聞
對于成都伊藤的未來,田德超充滿信心,“成都伊藤將順應市民需求,在保證既有門店正常經營下,增加食品超市業態布點。”
成都伊藤門店有關閉的,也有新開的。田德超回應稱,投資過億元高標準打造的麓湖新店預計最晚于2028年一季度開業。
△伊藤麓湖店創想圖
1997年11月,春熙路街頭,成都首家外資大型商場——伊藤洋華堂正式亮相。
這座日式GMS模式(超市+百貨復合體)的商業體,以顛覆性的姿態闖入習慣成都的商業核心——春熙路。它不僅帶來了琳瑯滿目的進口食品與中高端品牌,更以一場顛覆性的"服務革命"重塑了成都人的消費認知:母嬰室的溫奶器免費使用、下雨天可借走的雨傘、洗手間里的補妝臺……
△伊藤洋華堂母嬰室
在服務之外,伊藤商品也通過差異化的選品、開放的美陳策略巧妙避開了同質化競爭,一方面創新,將清晨的生鮮區化為銀發族的社交客廳,讓深夜食堂的暖光撫慰都市年輕人,另一方面在地化,積極參與城市的建設發展,既讓伊藤成了成都人“家的延伸”,又與地產企業和各個區域發展,拓店開新,“毗鄰伊藤”成為不少新興區域和品質樓盤的重磅銷售說辭,甚至“跟著伊藤買房”成為了購房人隱隱然最終下單的關鍵動力。
當收銀員第一次向顧客鞠躬說出"謝謝",當進口貨架上的陌生包裝引發好奇張望,伊藤洋華堂用二十余年時間,在火鍋沸騰的市井煙火中植入了一種精致的儀式感,也讓“被尊重的消費”從此成為成都人將伊藤作為拿得出手的城市品牌一部分,因為,彼時在全國范圍乃至全球范圍內,伊藤在成都/成都伊藤洋華堂都是現象級的存在——2019年,伊藤洋華堂成都雙楠店以年銷售額16億元位列全球伊藤門店榜首。
雙楠伊藤洋華堂實拍圖
△圖源YOU成都
當遠洋太古里、SKP等新出現的商業,對消費者的吸附力日益增強,當COSMO、成都東郊記憶等非標商業精準捕獲年輕消費力,伊藤也在進行積極的創新,不斷調整的動線,加強的品牌煥新節奏,讓成都市民和消費者繼續感受著伊藤的溫度。
△伊藤購物中心(綠地468店)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日本柒和伊控股與貝恩資本簽署了最終協議,以8147億日元(約合53.7億美元)的價格,將包括伊藤洋華堂在內的商超業務予以出售,僅保留35%的股權,預計9月完成交易。
由新的資方貝恩資本接手,伊藤洋華堂業務也一定會迎來新的變化,只是這樣的變化將給市民消費帶來怎樣的體驗?市場中充滿了期待。
△伊藤洋華堂實拍圖
線上VS線下,線下VS線下,商業的競爭仍在進一步加劇。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未來將沿著怎樣的路徑前行?
一面是戰略上的務實抉擇——積極調整,聚焦高潛力區域;另一面是多維突圍的轉型實驗,包括天府GMS店后續將如何呈現,以及強化生鮮食品優勢、進一步打通“伊藤到家”線上服務等。
△伊藤(春熙路店)
從1997年春熙路的第一聲“歡迎光臨”,到2025年6月金融城生活館的閉店通知,28年來成都市民消費、生活的變遷中,伊藤的創新始終是一名重要的參與者:她帶給這座城市尊重服務的價值,也給市民帶來前所未有豐富的消費體驗。當面對更加紛繁復雜的市場,當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伊藤的命題其實只有一個——做城市商業最有溫度的參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