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休戰,消費未歇:一顆足球的“破圈”效應
6月8日,全國高考進行時,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下稱“蘇超”)默契休戰。然而賽場外的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蘇超聯名鹽水鴨”日銷超千份,夫子廟景區單日客流環比增長40%;常州推出“9.9元門票+特產套餐”,無錫“水蜜桃主題觀賽區”座無虛席……這顆足球正以“始于綠茵場,遠不止綠茵場”的輻射力,撬動文旅消費“潑天富貴”。
二、何為“蘇超”?一場全民參與的“江湖恩怨局”
“蘇超”并非職業聯賽,而是江蘇省體育局聯合13個設區市政府主辦的首屆城市足球聯賽。516名球員來自教師、司機、程序員等各行各業,代表13座城市出戰。開賽僅三輪,便創下場均觀眾破萬、線上直播超1300萬人次、短視頻話題播放量破8億的“現象級”數據。
爆火密碼一:地域文化的情感共振
“沒有假球,全是世仇” :南京與蘇州的“南哥之爭”、常州“吊州變巾州”的諧音梗、徐州對陣宿遷的“楚漢爭霸”……網友將城市歷史恩怨融入賽事解讀,使比賽升華為“為家鄉而戰”的情感載體。
從“散裝江蘇”到“團結十三太保” :網紅叮叮傅指出:“江蘇人曾因‘蘇南蘇北’標簽爭論,如今借足球達成身份認同——我們都是江蘇人!”
爆火密碼二:政企民協同的“陽謀”
政府搭臺:2025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兩次強調足球發展,體育局以賽事為紐帶推動“文旅體融合”,各市提供場地、安保等全方位支持。
企業“意外收獲” :江蘇銀行作為總冠名商,淮安首建等本地企業戰略合作。贊助商初衷本是公益支持本地體育,未料賽事爆火帶來品牌曝光率飆升。常州某贊助商股票因關聯“蘇超”單周大漲122%。
民間創意驅動:球迷自制“城市暗號”T恤、美食應援、方言助威歌,官微與網紅聯動玩梗,形成“全民二次創作”生態。
三、商業啟示:流量如何變“留量”?
1. 經濟賬:一顆足球拉動14.63%文旅消費
據銀聯數據,蘇超主場六市異地游客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南京夫子廟、蘇州平江路等景區推出“跟著蘇超游江蘇”線路,常州“蘿卜干炒飯套餐”單日售罄8次。
2. 資本市場的“風向標”
賽事火爆帶動體育產業股全線飄紅。A股足球概念板塊單周平均漲幅超30%,多只個股因“蘇超關聯”觸發漲停。資本關注點聚焦于“業余賽事商業化的可持續性”。
3. 長紅挑戰:從網紅到頂級IP的跨越
人才瓶頸:業余球員體能、技術有限,高強度賽程恐致傷病潮。需建立青訓梯隊,打通“業余→職業”通道。
IP深度運營:人民日報指出:“能否將流量轉化為城市長期競爭力,關鍵在于體育與文旅、消費的有機融合”。如南京借勢打造“足球夜市”,蘇州開發“球星同款美食地圖”,探索“賽事+場景”的新消費模式。
四、未來中國足球的“另一種答案”?
“蘇超”的崛起,被專家視為對傳統足球模式的反思:
去資本化:球員代表的是“早點鋪老板和車間工人,而非財團老板”,回歸大眾體育本質。
政府與市場“雙手共推” :體育學者付政浩(“村BA”策劃人)指出:“‘有為政府’激活‘有效市場’,是蘇超區別于純商業聯賽的核心競爭力”。
結語:足球背后的城市溫度
當南京球迷高呼“為鹽水鴨而戰”,無錫觀眾舉起水蜜桃助威,常州隊進球后全場齊唱改編版《太湖美》……“蘇超”早已超越競技范疇,成為城市精神的具象表達。其爆火印證了:最動人的體育盛宴,永遠根植于大眾對家鄉最樸素的熱愛。 如何讓這場“全民狂歡”從現象走向常態?江蘇正以足球為筆,書寫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