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下載界“老炮”,5億抄底“直男”頂流社區。
中國互聯網圈近日被一則交易刷屏,靠NBA翻譯帖起家,聚集了籃球迷、電競黨、球鞋等玩家,注冊用戶破億、90%為男性用戶,日活8000萬的成績,連字節跳動都忍不住砸下12.6億重金的“直男圣地”虎撲,最終以5億人民幣被迅雷收入囊中。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這一價格,僅為虎撲巔峰時期估值的6.5%。虎撲網友自嘲“青春只值5億”,市場迅速出現“男性消費力貶值”“垂直社區末路”等論調。
畢竟虎撲,這個號稱中國最大直男社區的平臺,曾經在體育垂直領域風光無限,還一度沖刺 IPO,估值高達77億元,如今卻僅以5億的價格被迅雷收購,價格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也難怪大家都在議論紛紛。
更耐人尋味的是,收購方迅雷的主營業務是下載工具和云計算,而被收購的虎撲是中國最大的體育垂直社區,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在資本寒冬中完成了一場“工具+內容”的跨界聯姻。其不僅是兩個老牌平臺的抱團自救,更折射出垂直社區在流量紅利消退、巨頭壟斷夾擊下的生存困局。
01
虎撲的故事始于2004年,留美博士生程航因熱愛NBA卻苦于國內缺乏專業籃球資訊,以編譯NBA資訊填補中美信息差起家,憑借專業內容迅速聚攏籃球迷,日訪問量峰值一度達到2.3億人次,取代新浪體育,成為國內最大體育平臺。
2006年獨家跟進“王治郅回國事件”使其聲名鵲起。2012年,虎撲整合hoopCHINA、GoalHi足球和HelloF1賽車三大垂直社區,升級為綜合體育門戶,并推出電商平臺“識貨”,野心勃勃地拓展游戲開發、線下賽事等業務,估值飆升至77.億元,成為垂直領域獨角獸。
然而這些嘗試大多折戟,自研游戲《NBA英雄》上線一月即關停,簽約麥迪、艾弗森等球星舉辦的二三線城市商業賽,也因推進緩慢未成氣候,唯有2016年孵化的草根賽事IP“路人王”在36座城市吸引3萬參賽者,勉強守住線下陣地。
真正讓虎撲破圈的并非體育,而是其發酵的“直男亞文化”。
標志性的“步行街”板塊,成為直男們討論籃球、游戲、影視的聚集地,還誕生“綠光”“舔狗”等網絡熱梗,社區內容日益泛娛樂化。這種封閉性文化,在吸引核心用戶的同時,也埋下商業化的悖論。盡管坐擁1億注冊用戶,日活8000萬,90%為男性,平臺卻深陷變現魔咒,難從“人均985、年薪30萬”的虎撲用戶口袋掏錢。
商業化的屢次碰壁,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的潰敗上。2016年虎撲首次IPO被證監會駁回,直指其廣告依賴和業績劇烈波動,廣告收入占比61%,2015年凈利潤3157萬元但現金流僅320萬元。
2019年,字節跳動以12.6億元注資助其二次沖關,但旗下唯一成功的孵化項目“得物”早已獨立運營,反襯主站造血乏力,二次上市再度流產。
2017年虎撲自稱月活5500萬,2020年第三方易觀數據顯示已驟降至579萬,近期更有數據指向僅剩1044萬。賽事版權缺失、低質內容泛濫、短視頻平臺虹吸效應,讓這個曾經的最大體育社區光環盡失。虎撲甚至淪為內容搬運工,原創力枯竭。
此后,虎撲雖艱難轉型APP卻難挽頹勢,最終在今年以5億“白菜價”賣身迅雷。
02
迅雷并非“人傻錢多”,收購僅是開始。
當外界普遍質疑“雷是否還活著”時,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的亮眼數據給出了有力回應。總營收達8880萬美元,同比增長10%,為近三年同期新高,毛利潤4410萬美元的業績,徹底粉碎了唱衰論調。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業務結構的深度蛻變。曾經依賴單一下載加速服務的商業模式,已演化為穩固格局。傳統會員服務占比40.2%,以云盤擴容和直播特權延伸了服務場景;異軍突起的直播業務貢獻32%營收,尤其海外音頻平臺Hiya在東南亞市場表現搶眼。
正是這種業務轉型的深化,讓迅雷收購虎撲的戰略邏輯,清晰浮現。虎撲沉淀的1億注冊用戶,其中90%為18-35歲的男性,恰如一場及時雨,與迅雷的600萬會員存在一定重疊,理論上可通過會員體系整合實現雙向導流。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內容生態的互補,虎撲沉淀二十年的NBA、歐冠等垂直社群資源,以及賽事分析能力、球迷社區運營經驗及UGC創作生態,則可直接反哺Hiya平臺拓展體育直播賽道,構建“賽事內容—社區互動—直播消費”的閉環場景,恰好填補了迅雷“技術強、內容弱”的致命短板,在體育內容賽道尚未被巨頭完全壟斷的窗口期,為迅雷找到第二條增長曲線。
理想雖美好,但現實很殘酷。用戶畫像差異可能成為整合障礙,虎撲用戶消費習慣,偏向低付費意愿,而迅雷用戶更關注下載效率,兩者需求交集有限。更關鍵的是,虎撲用戶對商業化敏感,若迅雷急于變現,可能破壞社區氛圍,加速用戶流失。
這場收購的本質,是兩家“非主流”平臺在巨頭陰影下的突圍嘗試。對于中國互聯網行業而言,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流量紅利消退的時代,任何單一優勢都難以持續。
03
不是直男不值錢,而是社區變現走入死胡同。
這個坐擁1億注冊用戶、男性占比90%的“直男大本營”,曾孵化出估值710億的得物,并憑借球鞋鑒定交易模式迅速崛起,月活破億,并穩居全球獨角獸榜單,足以證明男性消費力的強勁潛力。
然而虎撲主站卻深陷變現泥潭,廣告收入占比從2016年IPO時的61%,飆升至拆分電商業務后的90%,用戶吐槽廣告無孔不入,“切一次后臺彈一次廣告””的粗暴投放,徹底摧毀體驗平衡,進而觸發用戶流失的惡性循環。這種過度依賴廣告的盈利模式,使得虎撲在廣告市場波動時顯得尤為脆弱,難以抵御外部風險。
如今虎撲被收購,折射出垂類社區的集體困境。若無法解決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終極平衡,縱有億級流量,也難逃賤賣命運。曾與虎撲齊名的天涯社區,已退出歷史舞臺,知乎雖上市但盈利艱難,而虎撲孵化的“得物”,卻長成估值百億的獨角獸。
相比之下,B站從二次元拓展至知識科普,小紅書從美妝延伸至生活方式,均通過內容泛化突破用戶邊界。頭部平臺的降維打擊,最終加速了垂直社區的邊緣化。
反觀垂直競品直播吧,以1300萬日活持續盈利,戳破了“體育社區無利可圖”的假象。而過度依賴“直男”標簽的虎撲,未能從體育社區升級為“男性興趣平臺”,錯失潮玩、戶外等新興賽道。
更深層的矛盾,還體現在用戶需求錯配。虎撲曾試水付費專欄,但因戰術解析流于表面、球星專欄更新遲緩,未能復制得到App通過專業內容實現年收入超20億元的成功。
當虎撲以5億估值被收購時,其教訓已然明晰。固守“直男社區”標簽并非原罪,垂直社區的未來,不在于“小而美”的自我陶醉,而在于能否通過技術重構場景、內容打破圈層、變現超越廣告。
這場5億元的實驗,若成功,或將為行業開辟一條新路,證明不是用戶不值錢,而是方法沒找對;若失敗,則可能成為兩個舊時代符號的抱團謝幕。
如今看來,迅雷收購虎撲,與其說是商業邏輯的勝利,不如說是存量時代的無奈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