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但有不少人發現,紙幣上有個文字是"圓"而不是"元"。很多網友反映說這小學生都能看得出來的錯誤為什么還不更改?其實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人民幣是中國貨幣象征,紙幣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國家的紙幣都有不一樣的圖案和文字,這是區別各個國家貨幣的主要方式。中國非常著名的語言學家郝銘鑒曾經提出錯別字這個問題,但其實是真的寫錯了嗎?
追溯歷史,我們發現中國的貨幣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當時的貨幣不叫人民幣,而叫刀幣,該貨幣形似刀,尾部有小圓孔,久而久之,大家都默認"圓"就是貨幣。
中國的法定貨幣形狀經過歷史的改革,逐漸由最初的刀形變成圓形,實行統一貨幣單位后,圓的形狀一直被留存下來。至此,"圓"等于貨幣深深地扎在了人們的心中。
公元1023年,由國家發行的貨幣最早出現在大宋朝廷,名稱為"官交子",那個時代的造紙技術和印刷技術已經發展非常好。但也正是由于可以隨機印發的這個條件,使得當時的中國幣值下跌很快。
直至明清,中國的貨幣流通變成了銀子。銀子相比之前的紙幣而言會顯得略微繁瑣和重,人們若想購買東西在出行時不得不攜帶大量的銀兩。
在交易過程當中,商家會通過觀察該銀子的色澤成效來判斷它值什么價位。因此,那段時期也出現了"文銀"、"足銀"等字眼。在衡量商品時還會用上秤。
那個時期的海外貿易相對發達,靠海貿來發展的歐洲國家流傳了他們的銀幣進入中國。該銀幣也是圓形的,所以后來人們又把當時的貨幣稱為"銀圓"。在當時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它不易損壞且重量輕,攜帶方便。
0 2
直到清朝末年,外國的貨幣大量涌入中國,也就是前面所提的銀圓,這直接影響國內貨幣的使用。后來國家便在形狀的基礎上更改,增添一些花紋,發行后成了我國當時的流通貨幣。
我國的硬幣最早出現在民國時期,大家還是以"圓"來稱呼貨幣。在流傳過程當中,因為"元"字比原本的"圓"字好寫,大家都用更方便的形式表達,國家也曾更改為最初的"圓",但因為效果甚微,字典也被迫承認"元"是我國貨幣的單位了。
新中國成立,元自一直被大家廣泛使用,但如果用大寫字體來表示100元的話,還是會用上以前的"壹佰圓"。但此時已經有太多人民認元不認圓,哪怕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錯別字,但還是被大家廣泛使用,這也是大家認為它錯而沒有被更改的原因。
事實上,這個事情是否出現錯誤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國家能夠一直印發帶"圓"字的人民幣這么多年也是有國家堅持的理由的。并且印發人民幣本身就是一件很嚴格的工序,如果說存在失誤是完全不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