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1年日本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雖然初期取得了巨大的優勢但是很快就被美軍反推,并且為日本最終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何深陷中國戰場泥潭的日本,仍要冒險南進,與英美等強國正面交鋒?難道日本的昭和參謀們就這么蠢嗎?
表面上看,這是日本為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膨脹,但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則與中國戰場的持久抗戰緊密相關。
正是中國軍民長達數年的頑強抵抗,耗盡了日本的國力,切斷了其戰略補給線,迫使日本不得不鋌而走險,將戰火燃向南洋,以尋求新的資源與戰略空間。
02
日本最初計劃通過“三個月滅亡中國”迅速結束戰爭,但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如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等)使其陷入了持久戰的泥潭。
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國力被不斷消耗。
軍事方面,大量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到1941年,日本在中國戰場投入了陸軍總兵力的70% 以上.
超過200萬日本軍隊被束縛在從東北到華南的廣闊戰線上,難以抽調回本土或轉向其他戰場。
經濟上,戰爭所需的巨額軍費開支讓日本財政不堪重負。為了維持戰爭,日本不斷增加稅收、發行國債,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嚴重,物資供應緊張
其實早在1939年日本的戰爭資源就已經接近枯竭,甚至開始回收學校教學用步槍以補充軍備,至于外匯儲備更是在武漢會戰后就徹底告罄。
而中國抗戰的國際支持(如蘇聯援助、美國早期軍事物資輸出)增強了中國抵御能力,日本反而因侵略行為遭到國際孤立。
1941年開始美國對日本實施全面禁運,切斷石油、鋼鐵等關鍵資源供應,日本海軍和工業體系面臨癱瘓風險。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深受資源短缺的限制,尤其是進入戰爭時,國家石油、鋼鐵、橡膠等軍需物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的七月,美英國和荷蘭同步凍結了日本所有的商業資產,同時進行了全面禁運,導致日本的工業體系徹底面臨崩潰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得不鋌而走險,去東南亞獲得自己需要的所有資源,繼續支撐這個龐大的占戰爭機器。
東南亞的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石油年產量高達800萬噸,是日本的20倍,成為其垂涎的“石油寶庫”
英屬馬來亞的橡膠種植園、錫礦等資源都是日本垂涎三尺的戰備物資,日本必須要占領東南亞才能繼續作戰。
同時因為歐戰的原因,法國荷蘭本土政府已經崩潰,英國人也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放到本土,此時的東南亞正處于最脆弱的階段。
日本的昭和參謀們將自己的獠牙對準了東南亞。
03
實際上到1941年日軍已經進退兩難。
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持續抵抗,不斷消耗日軍有生力量,日本試圖通過政治誘降、經濟封鎖等手段迫使中國屈服,但均以失敗告終。
若放棄侵華,則日本前期天量的投入血本無歸,關鍵是蔣介石的重慶政權遲遲不投降,甚至不愿意和談,讓日本無法體面的結束中國戰場。
若繼續深陷中國,一方面日軍的損失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也無法解決資源短缺問題,最終甚至有可能導致日本戰敗。
為了打破在中國戰場的僵局,日本才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南洋,開始了另一場空前的豪賭。
日本政府和昭和參謀們認為,占領南洋地區一方面可以獲取豐富的資源,增強自身的戰爭實力。
另一方面,可以切斷美英等國對中國的援助通道,從戰略上孤立中國。
同時占領南洋還能擴大日本的戰略防御圈,抵御美英等國可能的軍事威脅,為其在亞洲的侵略統治創造有利條件。
實際上日軍確實達到了效果,1942年日軍攻占緬甸后,中國西南唯一的對外國際陸路通道中斷。
外援物資被迫改道艱險的“駝峰航線”,但是駝峰航線的運輸能力可遠遠比不上公路鐵路,中國的外援物資幾乎斷絕。
這種“以東南亞鎖中國”的戰略,是日本試圖瓦解中國抵抗意志的致命一擊,不過日本還是失敗了,中國重慶政府選擇在重重困難中繼續堅持。
日本的南下則喚醒了另一頭沉睡的猛獸——美國,美國加入了二戰戰團,為中蘇等國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其實從這里開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就注定戰敗了,太平洋戰場上當美軍的艦艇如下餃子般下水時,日本則只能空守著聯合艦隊等死。
其實中途島海戰日軍戰術上并沒有輸,但是戰略上卻徹底輸掉了,因為美軍后方還有無數艦艇戰機等著下水,而日本已經沒有了再次一搏的資本。
04
日本侵略南洋的決策,本質上是其在侵華戰爭中耗盡國力后的無奈之舉。
正是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迫使日本在戰略上陷入被動,不得不再次堵上國運發動太平洋戰爭。
這場戰爭不僅給中國和南洋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