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公司有些年輕人不聲不響地走了三四個。我問人事,他們怎么都不干了,畢竟現在工作可不好找。
人事說,有個年輕人小A,據說是考上了公務員,都已經公示過了,干脆辭職出去玩了。
還有個是他朋友小B,這次差幾分進面。但是他覺得公司事情多,不如回家全職備考,準備備戰下半年的事業單位考試。
還有一個年輕人小C,雖然沒考上編制,但是去了社區當工作者,他覺得接觸實際工作可能更有利于考公。
我點點頭,這三個人我有點印象,但是都沒有仔細接觸。
印象中,都是悶頭不響地干工作,到點就下班,絕不耽擱一分鐘。
記得有一次,還在市圖書館的自習室看到過他們。
人事大姐搖搖頭笑道:現在年輕人想的明白,除了編制,什么都不保險,在私企工作,總是心不在焉的。
我聯想到近來刷到的很多視頻,也許是大數據的原因吧,總是在推考公的內容。
一類,是一些媒體采訪考公的年輕人,記錄他們的考公心態,以及對考公的認知。
這種視頻中,一些人最終通過幾次考公,考上了編制。
而另外一些,卻總是考不上去,最終被家里人嫌棄,最終無奈接受父母安排,女的去相親結婚,男的找了份國企或私企的工作。
還有一類,是局外人對考公熱現象的反思,有的更是援引當年日本考公熱的時代背景進行對比,得出比較專業的結論。
相對來說,這些視頻普遍比較悲觀。
還有一類,是自媒體一人分飾多角,展示體制內外在老丈人那里得到不同待遇,固化了很多人對于編制的認知。
當然還有一類,是考公人清醒之后,制作的自媒體短視頻,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
從這些視頻內容中,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普通年輕人,多數都繞不過一個宿命,那就是考公。
這些人當中,有碰運氣的,有隨波逐流的,反正,好像年輕人不考公,就落伍了一樣。
還有一些全職備考的,運氣好的,一年就考上,運氣不好的一年又一年,有的發的自媒體視頻自述,感覺精神和心理都已經出現了問題。
還有一些一邊干著工作,一邊業余時間備考,這需要付出巨大的毅力,而這種有兩個極端。
一種,是通過常人難以忍受的苦,最后一擊必中,考上了,然后展示自己做的筆記寫光的筆芯。
還有一種,就是今年沒考上,明年接著考。
反正。年年都有這么一件事情,橫在自己心里面。
每當春天來臨,別人都興高采烈的出去玩,他們則不得不扎入考公的汪洋大海中。
這種人最可悲,因為他們工作沒干好,考試也沒考好。
仿佛他們就在等一個宿命,等到了35歲,他就不考了。
如今年輕人感覺沒有以前那么有朝氣有活力,很多人轉來轉去,最終都想考編制,其實這是有問題的。
編制確實是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更關鍵的是,很多年輕人把光陰白白浪費在上面,一年又一年,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心結,那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長此以往,相當一部分的年輕活力、創造力就會被“考公”一件事所束縛,這對社會發展來說,也是有害的。
正常情況下,全職兩年,在職三年就應該考上了。
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應該好好考慮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考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