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突然傾斜
天花板瘋狂旋轉
身體不受控搖晃
還伴隨惡心嘔吐
冷汗直冒……
這不是電影特效,而是眩暈發作的真實感受。這種遠超“有點暈”的體驗,本質是大腦空間定位信號混亂的結果。
6月9日是中國眩暈防治日。頭暈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癥狀,大多數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頭暈,許多人無法分清頭暈和眩暈。今天,一文給您說清楚!
01頭暈與眩暈的區別
眩暈 ≠ 頭暈:關鍵在于“動”與“靜”
頭暈的典型表現為非旋轉性頭部不適,主要特征包括頭昏腦脹、頭重腳輕感及行走時平衡不穩(如踩棉花感),患者通常無外界環境或自身旋轉、移動的主觀感知,屬于區別于眩暈的空間定向障礙癥狀。
眩暈的核心特征為運動錯覺,患者明確感知自身或周圍環境(如墻壁、家具、天花板等)出現旋轉、晃動、搖擺、傾斜或移動等異常運動體驗,其中 “天旋地轉” 感是其典型標志,該癥狀屬于區別于頭暈的空間定向障礙性表現。
眩暈的發生通常源于維持人體平衡的兩大核心系統功能異常——作為“前哨站”的前庭外周系統(如內耳前庭器官)和作為“司令部”的中樞神經系統(如腦干、小腦等)出現功能紊亂。
02周圍性眩暈
周圍性眩暈 (占比約70-80%):禍起耳朵深處,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經經顱外段(未出內聽道)病變而引起的眩暈,眩暈感嚴重,持續時間短,常見于梅尼埃病、良性陣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炎等病。
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最常見的眩暈原因!因內耳碳酸鈣結晶(耳石)脫落至半規管,在特定頭位變化(如躺臥、翻身、起床)時引發短暫劇烈眩暈(持續數秒至1分鐘),具有自限性且通常無危險。
前庭神經炎:內耳前庭神經(負責向大腦傳遞平衡信號)發炎(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癥狀劇烈且持續(數天到數周):嚴重旋轉性眩暈、惡心嘔吐、站立不穩,但聽力通常正常。
梅尼埃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導致。典型“三聯征”: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持續20分鐘至數小時)、波動性聽力下降(常為一側)、耳鳴或耳悶脹感。
03中樞性眩暈
中樞性眩暈:大腦“司令部”的警報,根源在腦干、小腦等中樞神經系統。指前庭神經顱內段、前庭神經核、核上纖維、內側縱束、小腦和大腦皮質病變引起的眩暈,眩暈感可較輕,但持續時間長,常見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死或出血等病。 雖然比例低于周圍性,但往往更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警示信號: 眩暈同時伴隨復視、言語不清、吞咽困難、肢體無力或麻木、行走極度不穩(無法站立)、劇烈頭痛、意識障礙等神經癥狀。出現這些癥狀,必須立即就醫!
04眩暈來時你能做什么?
眩暈常突然發作,令人不適。掌握科學應對方法,是保障健康安全的關鍵,發作時可采取以下措施:
穩定情緒:保持鎮定是應對眩暈的關鍵。恐慌會加劇應激反應,惡化眩暈癥狀。可通過腹式呼吸放松身心,即緩慢吸氣使腹部隆起,再緩緩呼氣,以此穩定情緒。
確保安全:迅速尋找穩固支撐物,緩慢坐下或躺下,預防跌倒;有條件時采用側臥姿勢,可降低嘔吐物窒息風險。
減少頭部活動:減少頭部活動能緩解眩暈。大幅或快速的頭部動作會刺激內耳平衡感受器,加重不適,應盡量保持頭部靜止,避免突然轉頭、抬頭、低頭。
注視固定物體:眩暈發作時,凝視墻上畫、窗戶邊緣等固定物體,能讓視覺系統傳遞穩定空間信息,有效減輕旋轉不適感。
避免危險行為:發作期間,平衡感和反應能力下降,駕駛、登高、操作危險機械等行為風險極高。此時從事這些活動易引發事故,應暫停此類行為,待癥狀消退后再恢復。
記錄發作詳情:發作時需記錄眩暈出現及持續時間、可能誘因(飲食、睡眠、環境等)、自身感受和伴隨癥狀(耳鳴、頭痛等),為就醫提供重要依據。這些信息有助于醫生準確判斷病因,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完成專業檢查:眩暈檢查設備分為共用設備(如 CT、TCD、聽力檢查設備等)和專用設備,后者用于針對前庭功能異常的病癥,其中最常用且最成熟的是 “視頻眼震電圖儀(VNG)”。由于解剖結構的原因,目前尚無直接檢查前庭功能的方法,主要通過前庭 - 眼動反射(VOR)或視前庭-眼動反射(VVOR)等眼動變化進行間接檢查。
若眩暈癥狀嚴重、持續不消退,或伴隨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需立即就醫。及時診治對緩解癥狀、防范并發癥意義重大。
重視身體的平衡警報
莫讓忽視成為健康隱患
重慶兩江新區中醫院眩暈中心針對耳石癥、梅尼埃病、顱腦創傷后頭暈、腦血管堵塞性頭暈、頸椎病性頭暈等65種頭暈病癥,開展前庭功能檢查,并采用手法復位、陶氏動引針灸、國醫大師中藥名方、特色中藥足浴及西醫藥治療等手段,依托神經醫學中心(腦病科)綜合診治及多學科合作模式為患者解除病痛,長期以來憑借良好治療效果在患友中口碑相傳。
科室簡介
兩江新區中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病科)秉承中西醫協同理念,以西醫學為準繩,以中醫經典為基礎,以后世醫家為補充,抓綜合救治能力,突出中醫特色與優勢,教學與科研助力。本中心由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痿病單元、重癥促醒單元和專科專病特色門診構成,包括神經介入診療為代表的神經介入學組,腔鏡手術外代表的神外和胸外學組,以肢體痿軟無力為代表的疑難病學組,以卒中和顱腦創傷急性期為代表的重癥促醒學組,以頭痛、眩暈、失眠、記憶下降、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狹窄、面肌痙攣、癲癇、肺部結節、胸腦創傷等為代表的神經專科專病門診。采用介入手術、腔鏡手術、中醫中藥、針灸康復、藥膳護理等多途徑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陶文強 科主任、醫學博士
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重癥醫師,神經介入醫師。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交流學會睡眠分會理事、重慶市科委專家庫專家、重慶市衛生應急專家庫專家、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中醫卒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中國醫藥導報》、《中國醫藥科學》、《中國中醫急癥》雜志審稿專家。主持省部級3項,廳局級1項,高校課題1項,市級繼教3次,一級學會學術交流發言2次,科普報道2篇,國際壁報學術交流1次。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0篇,其中SCI5篇,CSCD 9篇、學術思想類12篇,主編專著6部,擁有發明專利5項。擅長中醫內科疾病:頭痛頭暈、失眠焦慮、記憶下降;神經內科疾病:腦損害術后急性期中西醫結合促醒,介入術后腦并發癥,中風癱瘓、帕金森、腦脊髓病、周圍神經病等;腦血管病神經介入:頸動脈、椎動脈、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療;重癥醫學:ICU單元工作10余年,常見急危重癥救治中西醫結合診療,神經重癥、大內科重癥、呼吸機支持及氣管切開家庭護理指導。
唐海軍 副主任醫師
中國醫藥教協會腦出血內鏡救治分會委員、重慶市中西醫學會神經外科專委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脊柱脊髓學組委員,先后進修于華中科技大學附屬武漢協和醫院、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海軍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脊柱神經外科中心、三峽大學醫學院附屬宜昌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熟悉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腦血管介入、神經內鏡治療顱內出血、重型顱腦損傷等疾病的手術治療及術后管理,本著精益求精、仁心仁術的理想,全心全力為患者的健康而努力。
晉明璐 副主任醫師
中共黨員,醫學碩士,畢業于貴州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專業。重慶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委會睡眠學組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睡眠障礙學組委員。曾先后在陸軍軍醫大學附屬大坪醫院神經內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電生理室、陸軍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介入室進修學習。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先后發表SCI、CSCD及國家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擅長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偏頭痛、帕金森病等常見疾病的診治,在神經電生理檢查及診斷、腦血管介入等工作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蔣濤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退役軍醫,曾在三甲醫院工作17年。擅長顱腦微創手術治療,能熟練開展神經內鏡微創和顯微鏡下腦出血清除術、各種顱腦損傷手術、腦血管病變外科手術、顯微鏡下腦腫瘤切除術、顯微鏡下椎管內腫瘤切除術、微血管減壓術,肋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氣胸手術等腦外及胸外科常規手術。曾多次在四醫大西京醫院、重醫附一院、大坪醫院等進修學習。
鄧君進 副主任醫師
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土家醫藥分會理事、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專委會委員、重慶市中醫學會心病專委會常務委員。于2011年在重醫附二院心內科進修,于2021年在鄭州大學附屬一院心內科、周口中心醫院心內科進修冠心病介入治療。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風心病、擴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等疾病,尤其擅長中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主持市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3項,在國內刊物發表論文10篇。
唐起劉 主治醫師
曾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學習,有豐富的外科工作經驗,尤其擅長神經外科、胸外科重型創傷的診治及手術治療,有豐富的危重癥管理經驗。始終不忘“心底無私天地寬,真心真意為病人”的行醫理念,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
何一鑫 中醫師
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工作4年。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神經內外科及胸外科相關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腦創傷、面癱、帕金森、腦脊髓病、周圍神經病、失眠、頭暈、頭痛,胸外傷、肋骨骨折、肺結節中醫藥干預等。以扎實的臨床基本功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踐行規范化與精準化診療;在神經醫學團隊中不斷精進,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優質、溫暖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