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不用上班,不用抵押,白拿 48 萬,以后不用還。”53 歲的老黃第一次聽到這話時,手里的泥瓦刀差點掉在地上。這個靠打零工糊口的漢子不會想到,這天上掉下來的 “餡餅”,其實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央視《焦點訪談》最近曝光的 “職業背債人” 產業鏈,正是用這樣的話術,把一個個像老黃這樣的普通人拖進了深淵。
老黃的 “發財夢” 開始于 2024 年春天。一個姓黃的中介在工地門口攔住他,遞上一瓶冰紅茶:“大哥,我能讓你從銀行貸出 80 萬,還一年就行,之后不用還。” 老黃捏著滿是老繭的手笑了:“你逗我呢?銀行又不是慈善堂。”
中介卻掏出手機,翻出別人 “成功案例”:“你看這大哥,跟你一樣沒工作,貸了 50 萬,現在天天喝小酒。” 他拍著老黃的肩膀說:“你是白戶(沒征信記錄),銀行最愛給你們放款。到時候錢到手,你拿一部分,剩下的我們分,出事了大不了當老賴。”
半個月后,老黃被中介拉到一家打印店,看著自己的征信報告上 “無逾期、無負債” 的字樣,咬了咬牙:“干!” 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中介眼里的 “優質工具人”, 白戶征信干凈,偽造信息時不容易被拆穿。
第一步是 “買” 房。中介找來炒房客游某,把一套 20 萬收來的二手房,以 42.5 萬的價格 “賣” 給老黃。游某偽造了購房合同,房貸中介則幫老黃填寫了申貸表 ,工作單位填的是當地某建設公司,月收入寫著 8000 元。“記住了,銀行問就這么說。” 中介把偽造的收入證明塞給老黃。
老黃拿著這些假材料去農行申請房貸,居然真批下來 34 萬。錢一到賬,炒房客拿走 12 萬差價,中介抽走 25% 提成,剩下的錢被層層瓜分。老黃沒拿到現金,卻 “名下有了房”,這正是中介要的 “跳板”。
接著是裝修貸。中介帶著人在空房子里擺了桶乳膠漆,拍了幾張 “裝修照”,就敢去農商行申請貸款。銀行客戶經理沒上門核查,只讓老黃傳了照片,靠著偽造的工資流水,又貸出 3.5 萬。這次老黃拿到手 7000 塊,剩下的全成了中介的 “服務費”。
最后一步,中介讓老黃先還掉農商行的 3.5 萬,再去農行申請更高額度的裝修貸。老黃沒錢,中介就幫他 “墊還”,轉頭從農行套出 6 萬。前后四筆貸款,總共 48.2 萬,老黃實際到手不到 2 萬,卻背上了近 50 萬的債務。
這個灰色產業鏈里,每個環節都有人等著 “分蛋糕”。貸款中介是 “組織者”,負責尋找像老黃這樣的白戶,抽成比例高達 25%-30%;炒房客提供 “房產道具”,靠虛假交易套現;房貸中介偽造收入證明、流水,每單賺幾千到幾萬不等;甚至有銀行內部人員 “放水”,對明顯造假的材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央視記者暗訪時發現,這些中介有一套成熟的 “話術”。他們不會直接說 “騙貸”,而是用 “包裝”“優化” 等詞掩蓋:“我們就是幫你把資料弄得好看點,銀行才愿意放款。” 遇到猶豫的人,就用 “別人都這么干” 來洗腦。
更可怕的是,他們摸清了銀行的審核漏洞。比如房貸審核時,銀行通常會電話核實工作單位,但中介會提前買通公司前臺,讓對方謊稱 “有這個人”;裝修貸需要實地考察,中介就找 “托兒” 在空房子里假裝施工,應付完拍照就撤場。
有中介得意地告訴記者:“只要客戶配合,白戶貸個三四十萬很容易。銀行查得嚴了,我們就換個銀行,總有地方能鉆空子。” 他們甚至會給客戶 “培訓”:“銀行問收入就說現金發放,問住址就說剛搬家,越模糊越好。”
這些人心里清楚,一旦東窗事發,背鍋的都是老黃這樣的借款人。“他們沒資產沒工作,銀行起訴也拿不到錢,最后頂多成老賴。” 一位中介的錄音里,這話聽得人脊背發涼。
老黃收到法院傳票時,還在工地搬磚。三家銀行同時起訴,四份判決書擺在面前,他才明白 “不用還錢” 是句鬼話。“中介說銀行不會找我麻煩,都是騙我的!” 他蹲在法院門口哭,手里攥著那張被揉皺的征信報告,上面已經寫滿了 “逾期”“失信”。
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后,老黃的生活徹底變了。買不了高鐵票,坐不了飛機,連銀行卡都被凍結。工地老板知道他是老賴,不敢再雇他,只能打更零散的零工。兒子考上大學,卻因為他的失信記錄,沒能通過某國企的政審。“我對不起娃啊!” 老黃抽著最便宜的煙,眼圈通紅。
這正是這類騙局最惡毒的地方 , 它瞄準的是底層人群的 “貪念”,卻讓他們付出最沉重的代價。有數據顯示,被卷入 “職業背債” 的人里,70% 是無業人員或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薄弱,容易被 “快速致富” 的說法誘惑。
對銀行來說,這些虛假貸款成了 “壞賬炸彈”。某國有銀行信貸部經理透露:“去年我們查出 17 筆類似的虛假房貸,光是本金就損失了 300 多萬。” 這些壞賬會推高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影響正常的資金流向,最終可能導致貸款利率上升,讓誠信客戶買單。
更嚴重的是對社會信用體系的破壞。當 “騙貸” 成了產業鏈,當 “老賴” 被當成 “捷徑”,誰還愿意遵守規則?有網友說得透徹:“今天他們能騙銀行,明天就能騙街坊鄰居,整個社會的信任都會被蛀空。”
央視曝光后,多地開始嚴查 “職業背債” 產業鏈。警方打掉了多個貸款中介團伙,銀行也加強了審核 ,現在申請房貸,客戶經理必須上門拍照,還要通過社保系統核實工作信息;裝修貸則要求提供真實的裝修合同和發票。
但更重要的是給普通人提個醒:天上不會掉餡餅。那些說 “0 成本套現”“不用還錢” 的,要么是騙子,要么是想把你變成 “背債工具”。就像老黃在采訪里說的:“要是真有這好事,中介自己咋不貸?他們就是瞅準我們窮,想騙我們的征信換錢。”
如果你遇到有人拉攏你 “背債”,一定要馬上拒絕,必要時報警。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別給陌生人用;征信報告不要隨便給別人看,那是你的 “信用名片”,一旦被毀,很難修復。
老黃的故事還在繼續。他現在打零工攢錢,想一點點還債,卻發現利息越滾越多。“我這輩子都還不清了。” 他說這話時,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這個教訓太痛,希望再也沒人重蹈覆轍, 真正的安穩日子,從來都靠腳踏實地,不是靠騙、靠賴、靠走歪門邪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