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圖
中國汽車界大事件來了!
6月11日凌晨,中國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宣布: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而稍早,也就是6月10日晚,長安汽車、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等廠商先后發表聲明,宣布“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
上述企業紛紛表示,它們此舉是為落實國家及相關部委就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為助力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此前,《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經2024年10月18日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明確規定: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需在交付后60天內付款,禁止強制使用商業匯票變相延長賬期。筆者以為,這是大好事!據了解,此前中國車企平均賬期達182天,有的企業甚至超過270天。平均來說,供應商至少要墊資6個月甚至近一年才能回款。
筆者以為,這是典型的店大欺客!
實質上,這是汽車龍頭企業,利用自身主導地位,無償占用中小供應商的資金。依附于車企的供應商為了生存,不得已接受這種“非平等”壓榨。而這種壓迫式支付賬期,中小供應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資金鏈條斷裂危機之中,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
有意思的是,這次汽車界集體宣布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縮短至60內是“國家隊帶頭”的,一汽、東風、廣汽率先站出來表態,比亞迪、吉利、賽力斯等一眾民企緊緊跟上。
最近以來,中國汽車界“大事件”可謂層出不窮,“汽車界恒大”、降價大比拼,“0公里二手車”幽魂,一件接著一件,此起彼伏,沒完沒了。而這一切的背后,皆指向汽車界不健康的發展現象。
筆者以為,車企通過長賬期轉嫁資金壓力,等于變相壓榨供應商利潤。有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利潤率為3.9%(工業平均利潤率5.6%),盡管如此,一些車企仍要求供應商零部件降成本10%以上,這導致上游鋼廠汽車板“基本無毛利”。甚至中鋼協為此發文譴責,并呼吁“不給錢不發貨”。
由于汽車界內卷不斷,一些企業扛不住壓力而爆雷,如哪吒,它的供應商因此而倒霉,收不回賬款。
筆者以為,縮短供應商賬期,確實迫在眉睫,因為它是汽車產業鏈良性競爭和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從資金周轉的角度來看,把賬期從180天縮短至60天,供應商回籠資金效率將提升200%,這可以大大減緩它們的資金壓力,從而大幅度減少借貸需求,降低財務成本,激發研發創新活力。
同樣,這也會倒逼車企轉型,重構汽車界生態:從畸形到健康,從壓迫到共生共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董揚就認為,此舉將有效限制車企通過拖欠供應商款項來維持低價競爭的能力,推動行業回歸理性發展。
當然,由于不少中國車企的負債率較高,有的欠供應商賬款高達數千億元,而履行縮短賬期的承諾,短期內無疑將加大資金的壓力。
不過總體而言,集體承諾縮短賬期,對中國汽車界來說,應該視為里程碑事件。它將結束中國汽車產業的“野蠻生長”亂局,推動車企從“壓榨成本”轉向“創新高效”,夯實供應鏈,提高中國車企全球競爭力。
作者 光云
版面編輯 褚念穎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購重組等上市公司相關的【獨家線索】需要分享,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