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貞節(jié)觀有多變態(tài),《西游記》可窺一二。
之前我曾吐槽過唐僧母親因失貞自盡的故事(《唐僧母親“從容自盡”,細思極恐!》),今天聊一聊劉全和李翠蓮這對夫妻。
劉全是均州人,家有萬貫之資。其妻子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她不遵婦道、擅出閨門。
一個已婚婦女只是在自家門口和僧侶聊了一會天,就被老公上綱上線扣大帽子,這放在今天簡直不可理喻。
看看這幾個關(guān)鍵信息:公開場合、穿戴整齊、行為合理,且對象是和尚。
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在劉全眼里成了齷齪。可想而知跟這種人生活在一起好窒息,不敢出門,更不敢隨意和男性交談。
《明史烈女傳》中,有更極端的例子:一位胡氏婦女,27歲時丈夫去世,從此守寡,為守節(jié)從不與男人打交道。51歲生病時,她認為“寡婦之手,豈可令他人視”,拒絕郎中把脈,最終病重去世。
我相信這只是個例,不能代表廣大明朝婦女都這么極端,能被清朝政府當個案編撰進書的,都屬于典型。
但觀《西游記》可知,這個時期的文學(xué)作品對守貞行為是十分推崇的。
所以李翠蓮被丈夫罵了幾句后,氣不過,選擇了自縊而死,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晝夜悲啼。
“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北宋理學(xué)家程頤這個倫理觀點,沒有影響到同時代的李清照改嫁,但卻對明清女性“毒害”很深。
李翠蓮拔金釵齋僧本是出于善意與慈悲,在佛教盛行的明代,齋僧禮佛更是被視為善行。然而,在劉全眼中,妻子擅自出閨門、處置財物的行為,卻觸犯了“婦德”底線。
明代貞節(jié)觀將女性牢牢禁錮在“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從框架下,李翠蓮被丈夫指責(zé)“不守婦道”,等同于被社會拋棄,失去了生存的尊嚴與價值。
所以她以死明志,求“大義”舍小愛。性格如此剛烈,也可看出做事愛鉆牛角尖。
妻子死后,劉全面對一雙兒女天天哭著要媽媽,不忍見此情形,遂舍了性命,棄了家緣,選擇為唐太宗舍命赴陰間進瓜。
此舉是贖罪?是忠君?腦回路真的太清奇了!
劉全到地府后,閻王查明他夫妻倆都有登仙之壽,便讓他們雙雙還陽。但因李翠蓮死得太久,軀體已經(jīng)腐壞,于是借唐太宗御妹李玉英的身體還魂,最終夫妻團聚。唐太宗還把御妹的豐厚陪嫁給了劉全。
兩個行事沖動、拋家棄子的人反倒獲得福報。
小說人物作為一種文學(xué)符號,都是作者筆下的工具人,他們的行為傳遞了當時的一些主流價值觀,極具時代局限性。
從宋代儒學(xué)“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興起后,女子的天地越來越小,不僅言行容易被PUA,雙足還被裹成不方便行走的畸形小腳。
悲哉!慶幸生在當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