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新球場!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打造亞洲高球新地標
三十年前,這里曾是吐露港畔的一片靜謐之地; 如今,它正悄然蛻變。香港大埔船灣汀角路旁,一座嶄新的國際錦標賽級的18洞高爾夫球場: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Plover Cove Golf Club,簡稱PCGC)即將拔地而起,成為亞洲高球屆的新地標!
壯麗海景與精致規劃的完美結合。
總投資額高達45億港元!PCGC項目于2022年7月正式啟動開發,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Fry/Straka Global Golf Course Design操刀,并與草坪管理專家Turfgrass?及高爾夫球場建筑工程公司Flagstick Golf Cours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合作建造。
除了標準桿72桿、全長超6600碼的18洞球場部分,該項目還配備了臨海會所,并規劃了餐飲、休閑娛樂空間、水療設施、各類球場及游泳池,旨在為會員及訪客提供一站式高端度假體驗。PCGC的目標不僅是打造一座高爾夫球場,更是為香港塑造一個國際級的休閑地標,讓這座城市在高爾夫運動與休閑產業的全球版圖上綻放光彩。
在面向吐露港的綜合會所內,還設有室外游泳池、水療設施、兒童活動空間、運動設施以及精致美食,為每位到訪者提供多元化的體驗。
激動人心的宏偉愿景之下,PCGC的開發初心、設計和建造細節是什么樣?相信你肯定也很好奇,為此,本刊在日前特別專訪了PCGC董事總經理邱華瑋(Andrew Chiu)與總經理Dean Nelson,他們將在下面為我們帶來關于PCGC發展歷程與未來愿景的更多細節。
PCGC董事總經理邱華瑋Andrew Chiu(左)與總經理Dean Nelson(右)是這項計劃的靈魂人物。
PCGC董事總經理邱華瑋:AC
PCGC總經理Dean Nelson:DN
GD:當你第一次得知這個地塊及其可能性時,你有什么反應及想法?
AC:我從6歲開始接觸高爾夫,而香港的高爾夫球場和設施一直供不應求。因此,當我得知有機會在香港建造一座高爾夫球場時,我感到無比興奮。當機遇、市場與資源齊聚,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為香港創造一件令人驚艷的事情呢?這不僅是對高爾夫運動的貢獻,更是相隔近半個世紀后,再次為香港打造一座真正獨一無二的球場的難得機會。
最初,我曾考慮建造一個高爾夫練習場,或引進高爾夫模擬器等設備。但當我第一次踏上船灣這片土地,親眼見證它在修復后依然靜靜地閑置,內心不禁涌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那一刻,PCGC的項目藍圖逐漸在我腦海中浮現。我意識到這片土地的無限潛力與可塑性。
在與政府協商后,我們更加堅定了活化這片土地的決心。它不僅是一座高爾夫球場,更是一個融合自然與創新的綜合性休閑地標。我們計劃打造一個綜合會所,配備高爾夫練習場、室外及室內網球場、多功能球場、游泳池、水療設施、兒童康樂區以及多元化的餐飲場所。這里將成為家庭、朋友和高球愛好者的樂園,讓人們在享受高爾夫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懷抱。
這個項目不僅是為了高爾夫,更是為了香港的未來。它將促進體育與休閑產業的發展,推動高爾夫旅游,讓香港在全球舞臺上綻放光芒。這片土地曾經被遺忘,如今將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全長超過6600碼,標準桿71桿。
GD:能分享一些建造PCGC背后的動力嗎?
AC:作為香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不僅出生于此、成長于此,更因熱愛這座城市而凝聚在一起。我們渴望齊心協力,完成一件足以讓后人引以為傲的事情。我深信,這個項目將不只是屬于我們這一代,而是能夠跨越世紀,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今天,當我們回顧香港許多標志性的建筑物時,不難發現它們都承載了幾代人的傳承與見證。比如半島酒店,它歷經了幾代人的守護與經營。我相信,當年建造半島酒店的人,一定懷抱著讓自己的作品超越時間的信念,希望為這座城市留下永恒的價值。今天,參與建造PCGC的每一個人,也同樣懷揣著這樣的愿景。我們不僅是在建造一座高爾夫球場,更是在打造一個能夠承載歷史、連接未來的地標。
球場的沙坑經過特別設計,可防止沙子受到污染,并減少因天氣因素導致的沙子流失。
GD:Dean,你是如何得知這個項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對它產生興趣?
DN:當時,麗新集團的首席投資官楊耀宗先生(Ronald Yang)告訴我,他們將與邱氏家族合作,在香港建造第五個私人高爾夫球會所。我的第一反應是:“香港還能再建一座高爾夫球場嗎?”雖然我知道船灣這片土地曾與高爾夫球場有過關聯,但一直缺乏實現的愿景和資源。因此,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感到無比驚訝和興奮,仿佛看到了一個夢想的種子正在萌芽。
我曾在香港生活了11年,我的孩子也在這里成長。對我來說,這個項目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特殊的使命―我們打造的不僅是一個短期項目,而是一個能夠超越時代、傳承數代的地標。它將深深融入香港的脈絡,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將引領香港康樂產業的發展,為未來樹立新的標桿。然而,這一切的核心,不僅在于建筑的宏偉或產業的革新,更在于為每一位來到PCGC的賓客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讓他們帶著滿足與感動離開。回顧這一切,我深信,參與這個項目是我最正確的決定―這不僅是職業選擇,更是對香港的熱愛與承諾。
入口設計旨在營造“大教堂效應”,延伸至臨海大道,并可直通會所。
GD:這個項目也正值本地高爾夫運動熱潮的高峰期。
DN:確實如此。香港在過去20多年的措施促進了青少年高爾夫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空間和設施的契機,以服務現有的高爾夫愛好者,并支持青少年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我們的設施也將支持中國香港高爾夫球協會和政府,推動高爾夫的普及與國際化。我們期望這個項目能成為一個培育本地人才和促進社區參與的平臺,為香港高爾夫運動帶來深遠影響,并承諾對未來體育發展作出貢獻。
Par4第10號洞設計效果圖,人工河流的設計結合地形高低起伏,從第16洞蜿蜒延伸至第9洞。
GD:能否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細節?
AC:我們將會員與賓客的整體體驗置于首位,特別關注“抵達體驗”(Arrival Experience)。作為股東之一,麗新集團在酒店及款待服務領域擁有深厚的經驗和穩健的專業能力。從會員與賓客驅車進入PCGC的那一刻起,我們便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力求帶來無盡的驚喜與愉悅。
入口的設計靈感源自優雅的鸻鳥(Plover),象征著自然與優雅的結合。一旁綠樹環繞的小徑蜿蜒延伸至海邊,營造出宛如“大教堂效應”(Cathedral Effect)的壯麗氛圍。當他們踏入這片區域時,仿佛發現了一顆隱藏的珍寶,讓人感受到獨特的寧靜與驚喜。
PCGC董事總經理邱華瑋Andrew Chiu(中)、總經理Dean Nelson(左)及董事楊耀宗Ronald Yang(右)視察PCGC的地形建設工程。
GD:你對高爾夫運動的熱愛是否影響了這些設計?
AC:在構思這里的體驗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完美星期天”的概念——如何讓每一次到訪都成為一段令人回味的美好時光。這不僅是一座高爾夫球場,還涵蓋了水療設施、兒童活動空問、運動場所以及精致的餐飲服務,為每位賓客提供多元化的體驗。
從6歲起,每個周日我都會與父親和極極一起打高爾夫。這些時光對我來說是無可替代的珍貴回憶。我們一起打了數百場球,每一場都充滿了歡笑與陪伴,成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讓每位來到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樣的幸福與滿足。高爾夫球固然是這里的核心,但真正讓體驗完整的,是球場之外的溫暖。打完球后,大家可以回到會所,享受貼心的服務。無論是放松、用餐,還是與家人共度時光,這些細節都將讓每次到訪成為美好的回憶。
大埔重塑之地:2022年7月,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項目正式啟動,作為香港首個在修復堆填區上建造的18洞高爾夫球場,項目的每一個施工環節都經過精密監控與管理。
GD:對你們來說,讓這座球場成為社區的一部分有多重要?
DN:在建造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與本地社區的聯系。大部分員工將從本地招聘,并讓周邊居民直接參與項目,以創造就業機會。此外,我們不僅希望這是一座高爾夫球場,更希望能回饋社區。
多年來,中國香港高爾夫球協會在推廣這項運動方面表現出色,尤其是讓更多孩子接觸高爾夫。他們考慮到孩子的居住環境、資源分配,以及如何讓高爾夫更貼近他們的生活。現在,我們正在興建設施,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并培養本地人才,例如球場管理人員或建筑師。我們已開始與多所大學探討合作,例如開設農藝課程,培育專業人才。
大埔重塑之地:2024年7月,第一階段填土工程完成,并成功建立+40mPD的平臺。
AC:PCGC整個項目將創造約350個就業機會,不僅為本地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還希望借此與社區緊密聯系,促進經濟增長。這些職位涵蓋農藝學、酒店服務、園藝、設施管理等多個領域,為本地社區提供了珍貴的職業發展機會。
大埔重塑之地:2025年1月,第二階段填土工作及地形塑造持續進行。
GD:為什么選擇Fry/Straka團隊設計這一球場?
AC:每一塊土地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而高爾夫球場設計的精髓正是讀懂這片土地的語言。我們選擇Fry/Straka,是因為他們不僅具備國際頂尖的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深入理解地形、土壤與氣候背后的潛力,善于將自然元素轉化為富有張力的設計語言。
球場的丘陵與圓頂地形,為球場設計帶來了極高的復雜性。Fry/Straka團隊通過縝密的分析與創意演9號繹,|成功實現了“每一桿皆景觀”的理念,讓球手在各個角度都能飽覽吐露港的壯麗海景。我們希望每一個球洞都富有個性,既保留競技性挑戰,又不失游戲性樂趣。在設計中,配置水景元素,不僅提升視覺美感,也讓球手在策略選擇上更具變化。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兼具生態美學與競技張力的世界級球場地標。
球場設計師Jason Straka(左)與Dana Fry。
GD:在草種選擇方面,做出了哪些針對性安排?
DN:香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濕熱多雨,夏季溫度高,對草坪的抗病性與穩定性要求極高。為此,我們赴美多次實地考察,最終選用具備優良適應性與生態友好特性的結縷草(Lynkz Zoysia),用于果嶺及周邊區域的鋪設。這種草種不僅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表現穩定,更具出色的抗病蟲害能力,符合我們對于場地長效維護的高標準要求。
AC:草種的選擇,背后其實是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在草坪系統設計中,我們采用先進的地下排水及沙層構造技術,大幅降低了水資源與化學養護品的使用,真正做到了“向下扎根,向上成長”。高爾夫球場不應只是運動場地,更是生態教育與綠色發展的實踐載體。
球場設立了1.2公頃的鳥類棲息區,以延續土地的自然歷史并推動生態保育。
GD:希望會員和訪客在球會獲得怎樣的體驗?
AC:這不僅是一個開發項目,更是一份對土地與文化的承諾。我們從設計伊始就注重在球場環境與空間動線上傳遞一種歸屬感與尊重感。每一位來到PCGC的賓客,都應當感受到這是一個充滿人文溫度、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我們注重體驗的完整性,從球場挑戰的層次感到會所服務的細致入微,皆是為了創造一段沉浸式的高爾夫生活之旅。我們希望,打完一場球,留下的不只是成績,更是美好的回憶與對自然的敬意。
球場內保留了約16公頃面積用于植樹及保育計劃。
GD:球場整體布局有哪些亮點?
DN:整體球場為標準71桿設計,共設4個三桿洞、11個四桿洞和3個五桿洞。其中兩個五桿洞采用進攻性設計,鼓勵球手在兩桿內攻上果嶺;而另一個五桿洞則刻意保留傳統挑戰,適合高水平球手深度體驗。景觀設計方面,九個球洞配置水景系統,不僅豐富視覺層次,也讓擊球策略更加多變。同時,每隔三個球洞設有休息區,提升球手整體節奏與舒適度。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尊重原始地貌,通過地勢高差、林木布局等自然元素營造出多樣的擊球場景。
第14洞,標準桿4桿。
GD:哪些球洞是您特別推薦的?
DN:第12洞,這個三桿洞堪稱球場的標志性設計,其落差設計與海景構成了視覺震撼;還有第14洞,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四桿洞,特別受到長打型球手的青睞,右側的水域障礙與狗腿式球道設計,絕對考驗每一次擊球的精準度與力道掌控。第5洞也極具特色,這里果嶺旁精心設計的瀑布景觀,不僅是視覺焦點,更為球場增添獨特的韻味與記憶點。
整體而言,這座球場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其融合性的設計哲學,將公園型球場(Parkland Course)的優雅特質與林克斯球場(Links Course)的自然野趣完美結合,創造出兼具美觀與挑戰性的混合風格。
第12洞,標準桿3桿。
AC:我們的設計初衷始終清晰而堅定,就是創造一個讓所有水平球手都能找到樂趣的場所。當狀態出色時,球場的設計會讓您為自己的表現感到自豪;即使發揮不如預期,優美的環境與人性化的設計也能確保愉快的體驗。這種包容性與趣味性的完美平衡,正是我們對高爾夫運動本質的理解與詮釋。
(以上圖為設計效果,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雜志
近期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