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忽然想念起家鄉的螢火蟲。
螢火蟲,打燈籠,飛到西來飛到東。小時候,初夏的夜晚,我就在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尾光中和小朋友們做迷藏。農家大院里有好幾個麥垛,我就藏在麥垛的空洞里面,看著熒光不斷從眼前劃過。
我們還會抓住一兩只螢火蟲,來驗證一下“熒囊映雪”是否真的可行。那時候塑料袋還不流行,我們就把螢火蟲放進玻璃瓶子里,看看看能不能照亮字跡。有時候,還會把一只螢火蟲放進蛋殼里,拿著到處玩。透過雞蛋殼,螢火蟲居然也能透過微亮的光線。
那時候螢火漫天飛舞,月亮也很亮。
可是,現在為什么很少能看到螢火蟲了呢?
螢火蟲數量的銳減是全球性的生態警報,全球都在發生。
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草木茂盛的地方,它們在樹林、河溝、池塘、溪流和水田等潮濕地帶的草地上棲息。
近年來,濕地、森林、草地等自然棲息地被大量轉為建筑和道路,水田溝渠,空地等也大量硬底化,直接剝奪了螢火蟲的生存空間。以云南為例,每年有4-5個螢火蟲棲息地因開發消失。四川什邡、汶川等地因棲息地喪失,已幾乎觀測不到螢火蟲。
人類自以為在建設更加的美麗的世界,實際上只是一種表面浮華,對生態的一種深層次破壞。
熒光棒越來越多,螢火蟲越來越少。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求偶信號。螢火蟲就是依靠特定的閃光頻率來尋找配偶。如今,城市已經很難見到螢火蟲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燈光污染。
城市的景觀燈,路燈,車燈,把螢火蟲微弱的閃光求偶信號給完全掩蓋了。一只只小蟲子孤獨終老,最終絕后,螢火蟲的族群也越來越微弱。
此外,螢火蟲對溫濕度敏感,近年來,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氣候變暖導致棲息環境干燥化,打亂其繁殖周期。干旱和洪水還直接摧毀幼蟲棲息地。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水排放等也會影響螢火蟲發光能力,縮短他們的壽命。
人工干預也讓螢火蟲的處境雪上加霜,一些地方為追求短期旅游效應,打造“螢火蟲主題”活動,大量野生螢火蟲被捕捉并異地放飛,脫離原生環境后迅速死亡。
螢火蟲的命運和脆弱,但我們人類在毀滅螢火蟲的同時,是不是也在毀滅自己的生存空間呢?
每一盞暗下去的螢光,都是生態系統發出的求救信號。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