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6月13日報道,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表示,美國沒有參與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同時敦促德黑蘭不要將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或人員作為目標。
“今晚,以色列對伊朗采取了單方面行動。我們沒有參與針對伊朗的襲擊,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該地區的美國軍隊。”魯比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美國嘴上說沒介入以色列襲擊伊朗,說不想打仗 ,他們正忙著給特朗普過生日呢,但提前撤人、情報共享、戰略默契這一套組合拳,明眼人都能看出華盛頓在玩陰陽兩手準備。
伊朗這次被炸了核設施,報復肯定要來,但怎么打、打多大,得看德黑蘭是想要面子還是里子。
以色列這次空襲伊朗,動作不小,炸了幾十個目標,連德黑蘭都聽到了爆炸聲。美國趕緊撇清關系,說這是以色列單方面行動,美國沒參與。
這話聽著挺像那么回事,但仔細琢磨就有意思了。美國前幾天突然從中東撤人,使館非必要人員全跑了,連軍事基地家屬都讓自愿撤離。這操作說不是未卜先知誰信。
美國和以軍及其情報部門那千絲萬縷的聯系,把他們看成一體的都沒有問題。情報共享這玩意兒,美以穿一條褲子多少年了,以色列動手前能不和華盛頓通氣?
特朗普嘴上說不希望以色列動手,可實際美軍在中東的防空系統不可能閑著,隨時準備攔截伊朗反擊的導彈。
以色列這次空襲,代號獅子的力量,說白了就是先發制人。他們覺得伊朗核設施越來越危險,再不炸就來不及了。
以色列防長卡茨早就放過狠話,說伊朗核設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遭到打擊。推動劇情還得靠瘋批的角色,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以色列空軍確實有這個能力。
F-35隱身戰機、鉆地彈、遠程導彈,該有的家伙什一樣不少。但問題是,炸完了能咋樣?美國情報機構早就評估過,就算以色列把伊朗核設施炸個遍,頂多讓伊朗核計劃停滯幾個月。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更放話說你炸一百個,我建一千個。建筑物可以炸,但造核設施的人你炸不完。
伊朗這次被騎臉輸出,不報復說不過去。但怎么報復,是個技術活。
直接打以色列本土?風險太大,可能引發全面戰爭。通過代理人搞襲擊?哈馬斯、真主黨這些小弟最近被以色列揍得夠嗆,一時半會兒支棱不起來。
最有可能的是導彈襲擊,象征性打擊幾個軍事設施,既挽回面子又不至于讓沖突失控。別忘了,伊朗手里還有霍爾木茲海峽這張牌,真逼急了把海峽一關,全球油價立馬竄上天。
美國現在處境挺微妙,一方面得給以色列撐腰,畢竟是以色列最大的靠山,另一方面又不想被拖進中東這個大泥潭。
特朗普嘴上說想和伊朗談判,可實際行動全是極限施壓。石油出口歸零、經濟制裁加碼,這套組合拳打下來,伊朗能乖乖就范才怪。
美國現在最怕的就是伊朗報復太狠,把中東局勢徹底點炸。所以白宮現在一邊喊話降溫,一邊暗中調兵遣將防患于未然,航母戰斗群估計已經一級戰備了。
以色列這次冒險是勢在必行的。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國內支持率下滑,加沙戰爭陷入僵局,急需一場對外勝利轉移矛盾。
打擊伊朗核設施既能展示強硬姿態,又能討好國內右翼勢力。但風險也很大,伊朗不是哈馬斯,真打急眼了導彈能覆蓋以色列全境。以色列鐵穹系統再厲害,也架不住飽和攻擊。
更麻煩的是,這次襲擊可能徹底斷送美伊談判的可能性。伊朗原本還打算15號和美國繼續談,現在談判桌估計要掀了。
國際社會反應很有意思。油價蹭蹭往上漲,黃金也跟著飆升,資本市場最誠實,直接用腳投票。阿拉伯國家集體沉默,既不敢公開支持伊朗,也不愿替以色列說話。
這次沖突,背后是中東格局的大洗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垮臺后,伊朗失去重要盟友,地區影響力下降。
以色列看準這個機會出手,就是想一勞永逸解決伊朗核問題。
但中東這地方從來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今天炸了伊朗核設施,明天可能冒出更極端的勢力。特朗普其實是很想抽身而退,可美國幾十年的中東政策,早把自己綁死在以色列戰車上。
戰爭的邏輯從來都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但現代戰爭最可怕的是,誰也不知道哪一腳會踢翻整個牌桌。
以色列覺得先發制人能贏得安全,可歷史告訴我們,暴力只會播種更多暴力。伊朗喊著要報復,但真打起來最先遭殃的永遠是老百姓。美國躲在后面裝清白,可中東這團亂麻,哪一根線頭不是華盛頓親手系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