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創新高!日本米價瘋狂漲,平抑米價為何難見成效,背后是何神秘力量在作祟?
前言:在全球糧食市場大舞臺上,歷史上曾經爆發過米騷動的日本米價問題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有料財經留意到日本政府為了平抑米價,可謂是煞費苦心,采取了一系列看似周全的措施。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這些努力收效甚微。有料財經分析在這一現象的背后,隱藏著錯綜復雜的結構性困境,宛如一團亂麻,需要我們抽絲剝繭,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財經##日本米價##日本米價格##日本米價大幅上漲##有料財經評熱點#
作者:小愛【有料財經】
一、供需關系的深層矛盾
從供需關系層面來看,日本國內水稻種植面積的萎縮態勢令人擔憂。
根據有料財經的深入研究,日本國內水稻種植面積已連續15年呈現出持續萎縮的趨勢。
到了2023年更是降至歷史最低點的146萬公頃。
將這個數據與十年前進行對比,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種植面積縮減了23%。
這種持續性供給收縮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與此同時,日本國民的飲食結構正經歷著劇烈的變化。
回溯到1962年,人均大米年消費量高達118公斤,那時大米在日本人的飲食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2022年,人均大米年消費量驟降至50.6公斤。
這一巨大的落差反映日本國民飲食結構多元化趨勢,其他食品逐漸在飲食中占據了更大的比重。
表面上看,供給和消費似乎是同步減少的,市場應該能夠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土地流轉制度僵化成為了阻礙生產調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本,土地流轉受到諸多限制,手續繁瑣,導致土地難以實現合理的集中和優化配置。
許多有能力擴大種植規模的日本農戶無法獲得足夠的土地,而一些小農戶卻因為土地流轉困難,只能維持著小規模的低效種植模式,無法提高生產效率。
有料財經留意到日本農業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突出。
在目前的日本,65歲以上的農業從業者占比達到68%。
這些老年農民由于體力和精力的限制,難以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不愿意嘗試改變現有的種植模式,進一步加劇了生產調整的滯后性。
生產調整嚴重滯后于消費變化的情況,使得供需關系無法及時達到平衡,為米價的波動埋下了隱患。
二、價格傳導機制的扭曲
價格傳導機制在日本米價問題中扮演著扭曲的角色。
日本農協為了調控水稻生產,實施“減反政策”,也就是給予休耕補貼。
每公頃約15萬日元的補貼標準,初衷是為了合理調整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市場供需。
然而,事與愿違,這一補貼政策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由于補貼的存在,土地持有者發現即使不耕種土地,也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這就導致了日本農協“越補貼越惜耕”的怪圈出現。
許多日本農戶為了獲取補貼,選擇讓土地休耕。
到了2023年,日本全國休耕農田突破40萬公頃,這個面積相當于日本山形縣的總耕地面積。
大量土地閑置,進一步減少了水稻和大米供給,推動米價大幅上漲。
農資價格上漲也是推動米價上升的重要因素。
在日元貶值的推動下,日本農民種田的農資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4%。
其中,化肥進口成本激增82%,這直接導致了每60公斤大米的種植成本大幅上升。
每60公斤大米的種植成本已升至18,500日元,較五年前增長了27%。
大米種植成本的增加,使得日本農戶不得不提高大米售價,從而推動了米價上漲。
三、大米市場流通環節存在“腸梗阻”
有料財經從農產品市場流通環節來看,日本特有的“自主流通米”制度形成了事實上的價格壟斷。
在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有32個縣的農協掌控著70%以上的流通渠道。
這種半封閉式的交易體系,使得市場缺乏充分的競爭。
日本農協在流通環節中具有強大的話語權,它們可以通過控制供應量和價格來獲取更高的利潤。
以2023年產越光米為例,產地批發價雖定為14,300日元/60kg,但經過多重中間環節后,到達東京超市的零售價普遍達到28,000日元,價差率高達96%,遠遠超過其他發達國家約30%的平均水平。
這種流通環節的"腸梗阻"現象,使得任何平抑終端價格的嘗試都如同隔靴搔癢。
有料財經認為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日本農業政策的路徑依賴。
戰后延續至今的"糧食管理制度"雖經1995年改革,仍保留著濃厚的保護主義色彩。
當韓國、臺灣等周邊地區通過大規模機械化將水稻種植效率提升至日本1.8倍時,日本農戶平均經營規模仍停留在1.9公頃的碎片化狀態。
這種制度性低效導致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即便在2023年實施史上最高額的450億日元米價穩定預算后,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大米分類仍同比上漲9.2%,成為推高整體通脹的重要推手。
有料財經綜合分析,如果日本不改變農協體制,日本米價高企的問題不會得到根治,米騷動會周期性出現。
歡迎關注有料財經,帶你看懂世界經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有料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