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屬更強韌
讓陶瓷更智能
讓高分子更神奇
材料科學與工程——
駕馭物質潛能,創造無限可能
你的奇思妙想
我們助你成真!↓
本期西西說專業,帶你繼續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這里有什么?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四川省特色專業
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專業
專業介紹:本專業有43年辦學歷史,在川渝地區有較大影響力。專業采用分模塊教學,人才培養針對性強,在學習材料基礎知識后,可以選擇金屬、電子、高分子材料三個模塊深入學習。專業堅持國際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引導式項目制教學,構建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專業依托材料與表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能源材料與器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學科平臺,以航空航天、能源動力、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與儲能等領域新材料及其應用方面的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產品開發、設計與制造、應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01
專業優勢
辦學歷史長
1982年:專業創辦
1985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2009年:獲批四川省特色專業
2013年:獲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2022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開設
2023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師資力量強
現有專任教師46人,教授/研究員11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天府青城計劃專家1人,其他省級人才10余人。
部分師資展示
學科平臺多
材料與表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能源裝備智能焊接工程研究中心
能源材料與器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特種材料及制備技術四川省高校工程中心
四川省“新材料制備與加工”虛擬仿真示范中心
“工業數字化技術課程群”四川省虛擬教研室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創新性實驗項目平臺
專業所在學院實驗室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擁有各類材料制備和檢測設備近2000臺(套),設備價值上億元,為專業實驗教學提供了優良條件。近五年,科研經費到校上億元,先后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各類省部級項目1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30余件,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80余篇)。2024年,“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十六屆全國耐磨材料大會在我校召開
第二屆先進材料交叉科學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在我校舉行
我校主辦2024年超導與磁性材料國際研討會
全國增材制造工程人才培養及產教融合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02
人才培養
本專業采用研究式、探究式等創新教學方法,開展“項目引導式”和“學業導師”制教學,學生從大一開始就進入實驗室,由學院組建的教師團隊指導完成“前后貫通、相互銜接、逐步進階、學科交叉”的綜合引導式項目,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引導式教學項目設計思路
《光明日報》以“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扎根西部 探索本碩一體人才培養新格局”為題報道專業人才培養情況
近3年,專業本科生獲批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0余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近20項,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 ”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等學科競賽獲得獎項80余項,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顯著提升。
學生參加四川省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
學生參加“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學生參加第四屆全國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
學生參加四川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03
畢業生就業去向
本專業40%左右的畢業生保送或考取碩士研究生(其中70%以上進入雙一流高校深造)、50%左右的畢業生在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及儲能、能源動力、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高質量就業。
何永才,2015屆校友,北京工業大學工學博士,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研發高級主任工程師,南方科技大學業界導師(碩導)。
范俁林彤,2015屆校友,四川省金鐳重工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四川省威遠縣僑商聯合會會長。
黃帥,2020屆校友,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易雪,2020屆校友,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
張靖羚,2021屆校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
楊維杰 ,2021屆校友,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師。
呂承航,2021屆校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PVT工程師。
黃啟雯,2023屆校友,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質量工程師。
04
師生眼中的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每一次工業革命的飛躍,都始于材料的突破。在這里,你將深入理解物質的本質,學習如何設計、合成、加工和表征性能卓越的新材料;在這里,你將錘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掌握先進的材料設計方法、檢測分析手段和計算模擬技能。畢業后你將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用、汽車制造等領域,開啟嶄新的“材料設計師”,將智慧融入國之重器、民之所需,以材料之力,筑基強國之夢!
——郭彪,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
在這里,我遇見了星辰大海。它像一本立體的奇幻之書,講述著材料結構與性能的奧秘。我曾癡迷于在掃描電鏡下看到顆粒分布的微妙圖案,那是肉眼不可見卻支撐世界的壯麗詩篇;也曾在學科競賽中為團隊設計的新能源材料方案耗盡心力,當最終取得優異成績,那份親手創造價值的激動無與倫比。在這里,有解決工程難題的雄心壯志,有跨學科碰撞的無限可能,更有將知識與國家需求相連的廣闊舞臺。
——葉鷺,2021級本科生,推免至復旦大學
十年前,我在西華材料刻苦學習;十年后,我和團隊在隆基綠能的實驗室里夜以繼日地工作,不斷刷新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世界紀錄。每一次材料性能的突破,都是對太陽饋贈的深度解碼,讓光伏技術實現從追光到馭光的跨越。當新型光伏材料將光能轉化為推動世界前行的綠色動力,我們正見證一個生態文明的新紀元徐徐展開。
——何永才,博士 ,2015屆校友
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研發高級主任工程師
探索無止境,未來由你“材”定
即刻啟程,解鎖無限可能
歡迎報考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與我們一起探索奧秘
繪就未來
內容來源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整理 編輯 | 吳靜 雷摯伶
編審 | 王莉 陳彧 雷為堯
點贊西西說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