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品內參原創
作者丨景行編審丨橘子??????????????????????????????????
因為京東進入外賣行業,為所有外賣員繳納社保公積金,有說東哥仁義,也有人說不是外賣員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外賣員。經受了各種信息轟炸后,不止是外賣員甚至很多基層員工都覺得享受社保比較遙遠,還不如當下自己多拿一些。
外賣員遇到的情況,快消行業的基層業務員早年間也遇到過,那時他們叫第三方業務員或者“外編”,也有叫經銷商人員。彼時,給不給這些人買五險一金也存在很多爭議。只是,如今企業聘請這種“編外人員”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從何而來
外編,聽這命名就知道,是不在企業編制之內的人員。而外編的由來也很簡單,在快速消費品高速發展的時代,需要大量業務人員。但很多企業自身發展也還沒真正完善,同時也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就需要聘請一些編制外的人。
這些編制外的人員有的是企業安排,也有一些是駐外的大區總、公司總等自己“安排”的。這兩方面的區別在于,通常企業安排的外編或者叫第三方工作人員是企業找正規的勞務中介、簽訂勞務外包合同,由中介幫企業代發工資。
還有一種叫經銷商人員,這種更簡單一些,就是企業給到經銷商一定的費用比例,比如你今年銷量目標是1000萬,我給你8個點的市場費用。這市場費用除了正常的市場維護費用還包括請2-3個業務代表;這請來的業務員只能經營我司的產品,就跟正常的公司業務一樣,只不過是由經銷商招人、發工資,而后企業給經銷商或是貨補或是把工資算成經銷商回款。
在快消企業發展過程中,經銷商真的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沒辦公室,用經銷商的或者經銷商租一個;招不到業務,由經銷商招個給企業用。總之一句話,有困難找經銷商。當然企業也要給經銷商足夠的利潤才行。
使用外編人員的好處顯而易見,合同不跟公司簽,一些相應的風險企業可以規避——但這個規避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僅限于一些什么磕碰之類的小事故。一旦出現大事故企業還是跑不了的。
比如,前些年就有一個經銷商業務員服務于某飲料公司,因為中暑去世。這個業務員還不是第三方或者經銷商聘請的只負責該飲料公司業務的,就是一般的經銷商業務員,手上有好幾個品牌在維護。但家屬還是要求該飲料負責賠償等。這還是非專職的,如果是第三方業務員或者經銷商請的企業外編,那諸如此類的大風險事故,更是跑不了。
當然,對企業來講最大的好處還在于節約企業的成本。因為不需要繳納五險一金,尤其是對經銷商可以貨補,這個支出就更是大大的降低了。
聘請第三方人員不可避免的當然就是貪腐,筆者一個朋友,如今已經是加多寶的大區總了?;叵?007年加入加多寶,因為學歷低(高中),所以入了經銷商請的外編人員。被城市主任面試問想拿多少薪水的時候,這哥們也實誠,說1000元就可以了。但其實加多寶當時外編薪水已經是1500元了。他的工資卡便被城市主任收走,而后城市主任每個月給他發1000元,自己落了500元。直到后來這個主任走了,他才拿回自己的工資卡,被主任說漲了500元工資。
在長久以來,基層業務的晉升路徑是:外編(經銷商人員)——正編業務代表——業務主任——城市經理。我們也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企業自己招聘業務代表,你把這個招聘消息發出去半年,都不見得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但經銷商就能找到比較合適的人員,而后,企業再把這些外編挖到企業,成為正編,通?!百|量”還不錯。
在這里面最成功的案例應該是加多寶大陸目前的總裁就是從經銷商人員一步步升到總裁,還有其輪值總經理也是經銷商人員。可見經銷商人員的“質量”。
造成這樣局面的結果就是在企業的現代化過程中,企業會有一個學歷要求,一般最低檔是大專。而很多外編基本都是高中學歷,但能力出色,通過這樣的外編經歷,讓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再給公司相關部門打特殊申請。
只是對于經銷商來講,一有好的業務員就被企業挖走,自己就得再招。通常經銷商的工資相較于企業來講,競爭力不足。這也就導致經銷商人才斷檔,在快速發展時期,經銷商就很容易跟不上節奏。
會消失嗎
外編存在的土壤一直是北方略好于南方。為何?因為北方相對來講對于法律的一些條文不咋研究,沒想過什么五險一金,未來的享受以及如果公司裁員不給你補償這類。但南方的業務人員對法律條文相對比較熟,相對來講更在乎這些日后的補償。
相對來講,外編最早開始也是十幾二十年前,大家都是年輕的業務人員。你跟年輕的業務人員講,什么你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什么沒工作的失業金等等,這些大家是沒什么直觀感受的。大家想的就是拿到手里的錢是多少。你滿足我的基本薪水要求就可以了,就像我前面說的那個加多寶大區經理,自己找工作要求是1000元,別人給到了,他就滿意了。
對于企業來講,他請一個正式員工,發出去的薪水是3000元,但企業的人員成本其實是在5000元-6000元。一般的外企會在員工薪水條上寫個公司的支出成本是多少,你拿到的工資是多少。所以企業也愿意支出3500元去請一個3000元為目標的編外人員。編外人員也高興,因為本來想拿3000元,結果公司給到3500元。
那為何現在的外編人員越來越少?其實今麥郎四合一中的小老板、統一公司的承包商,多少都有一點外編人員的性質。目前從業者的年紀都偏大,做同樣的事情,外編甚至比正編干的更好一些,但福利待遇卻不及正編,企業哪怕給我買個醫保、交個社保,我都會更有歸宿感。
曾經有個企業在前年中秋節,給自己的正式員工發了禮品卡(讓去經銷商那里領價值200元的飲料)+月餅+背包。給外編人員發的也是同樣的禮品卡+月餅,就沒有發工作用的背包,最后導致大面積的外編人員罷工。認為自己跟正編人員沒有同工同酬。從那之后企業也就只好多招正式員工,少入外編。
另一個影響外編業務人員的就是企業的銷售任務。過往大家都是正式員工,公司給這個月制定了500萬業績,快到月底還差30萬沒完成。這個時候主任號召大家壓個貨,通常大家就都沖刺把這個任務完成了。而當下的外編人員是拿提成,是承包片區的。我本來就想拿7000元工資,我這個月已經拿到了。你想我再壓貨,我會不會為了這個月多拿500元,讓下個月我負責區域貨消化不掉呢?這肯定是不愿意的。甚至有外編人員覺得自己的目標就是7000元,我拿到了的,后面就不需要努力了,不要說什么多勞多得。
外編與正編人員不是一條心。一些企業為了鼓勵外編多拿工資,制定的政策相對寬松,這也會讓一些正編的人員心里失衡,我一個正式員工還沒編外人員拿的多,這就使得政策層層加碼,讓外編人員拿不到高工資,而這,也逐漸失去了企業用“外編”的初心。
編外人員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快消行業的發展史,從曾經的志在四方少年到如今的40歲養家大叔,從落袋為安,到如今的想要各種保障、公平、公正等等。所以,你說,這外編會“消失”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