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鈕曉紅口述歷史——徐氏外科 傳承創新 不同凡響

0
分享至

【人物簡介】



鈕曉紅,女,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縣(現遵化市)。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外科(瘰疬科、瘡瘍科、甲乳科)主任中醫師、學科帶頭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至1983年就讀于河北醫學院中醫系(現河北醫科大學),1992年至1993年在天津中醫學院學習(現天津中醫藥大學)。1999年至2000年在南京軍區總醫院普外科進修學習(現東部戰區總醫院)。2001年度、2003年度皆獲南京市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2010年度獲首屆江蘇中醫藥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2011年度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2020年度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學術著作獎三等獎一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三項。

自1997年始先后擔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瘍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2014年第二批江蘇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17年第六批、2022年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南京市中青年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第一批江蘇省中醫藥領軍人才、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初入鐘山醫院,即受名師指導



【口述內容】



大學時代的鈕曉紅。

我上小學的時候,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精簡學制,小學到高中畢業一共才上了九年。我高中一畢業就到農村去插隊,當時的口號是“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到1977年深秋,說要恢復高考,臨時得到消息,也沒有什么準備就去考了。文革期間及前后將近十三屆的畢業生同時進入考場,那年的高考錄取率為4.9%。

我是幸運的,1978年3月入學,學校叫河北新醫大學。有一個中醫系,我開始學中醫。原來我對中醫不太了解,進入學校,在老師細心的教導下逐漸入門。因為十幾年沒有高考,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到教室去早自習、上課,晚上學到12點以后,老師不催我們回宿舍,大家都不回去。同學們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圖書館,宿舍、教室和食堂,三點一線。

我大學的畢業證書日期是1983年1月10日,學位證書日期是1983年1月12日。畢業時大學恢復1949年至文革前使用的名稱“河北醫學院”。因為我們考的是省里面的重點大學,同學們基本上在本省工作,那個時候國家是包分配的,不是自己找工作。我當時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我父親1941年參加革命,在延安抗大學習。新中國成立后我父母在北京工作,后來調到廣州,我姐姐就是在廣州出生的。之后我父母又調到河北工作,我是在河北出生的。上大學期間,我父母因工作調到南京,我畢業時就被分配到南京來,因為我母親是無錫人,我也比較適應南方的生活。

南京市中西結合醫院,那時叫鐘山醫院,1969年老院長徐學春創辦了瘰疬科,當時在我們南京市和江蘇省也是很有名的。他聽說有本科學生來,非常高興,他說我們醫院要發展,很需要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我來的時候正好是病房樓落成(現在的7號樓)。報到的時候,徐院長對我們新畢業的大學生非常重視,親自找我進行入職談話,跟我說,我們醫院治療瘰疬病是非常有特色的,療效也很好,在南京,在全省,甚至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醫院雖然現在規模不大,但是我們會有發展的。徐院長跟我的談話我一直都記得非常清楚,給了我做一名好醫生的信心。

1984年,醫院病房樓正式啟用,瘰疬科42個床位。除了瘰疬科以外還有骨癆科也是42個床位,這兩個科在我們醫院都是主力科室。我有幸一參加工作就能夠跟在徐院長身旁學習。1983年和1984年,江蘇省衛生廳委托徐學春院長舉辦了兩期江蘇省和全國的瘰疬、骨癆學習班,每期為一個多月,除我們醫院專家授課以外,還請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老師以及干祖望先生來上課。

除了課堂教學,還有很多實際操作的課程。第一個就是煉丹,在院子里邊空曠通風的地方,支了幾個爐子,學員分組操作。我是第一次接觸煉丹,還第一次學會用16兩的小秤,因為我們平時用的都是10兩的那種秤。要看秤上的刻度,把原材料稱好后放到研缽里。研缽里有水銀,研磨時要用手腕壓住,慢慢地調研。調研好以后結胎,然后放到煉丹罐里面燒制。



1984年在瘰疬科病區換藥室,鈕曉紅跟隨名醫徐學春院長為患者治療,左二徐學春、右二鈕曉紅。

我們當時幾個人一組,跟著徐院長,每個人都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把它封到丹罐里邊,一個一個地搞,這樣的話,才能真正體驗煉丹的整個過程。南京中醫藥大學委托徐學春院長拍攝了煉制升、降丹的教學片,把煉丹的技術作為影像傳承了下來。可以說是救亡之作,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會煉了。

這個丹劑煉好了以后,不是直接用到病人的傷口上面的,而是把它按一定的比例,再跟其他藥配比,配比以后研磨,比如說像加味一號丹、加味二號丹,是按20%的、40%的比例配比成藥粉,然后做成藥捻或均勻地撒在涂著凡士林油的紗條上,塞進患者的傷口里面。丹劑及配比的藥粉弄好了以后,我們都是用棕色的瓶子把它保存起來,丹劑存放的時間越久越好,對傷口的刺激和疼痛等副作用會減少,治療效果更好,所以我們一直長期保存著丹劑制劑。這就是丹劑的煉制和儲存。

1983年我作為第一期學習班的學員,跟著徐院長全面地學了一遍。1984年,又辦了第二期學習班,我對瘰疬有了新的認識,成為徐院長的助手。



鈕曉紅在河北醫學院讀書期間。



2025年春,鈕曉紅重回母校。

【歷史現場】

鈕曉紅介紹說:丹劑分為降丹和升丹兩種。降丹是用“降法”煉制而成的一種丹藥。把結胎塞入丹罐后倒過來,經過煉制丹藥降落到瓶蓋上。升丹是用“升法”,經煉制升華而成的丹藥。把原料放在鍋里,瓷碗扣在上面,鍋下邊煅燒,丹粉升華到碗底而成。我們穿戴好帽子、口罩、防護衣。將明礬、火硝、水銀、皂礬、食鹽等量稱重備用。

降丹煉制:先取水銀、皂礬置乳缽內研磨,以不見水銀星為度,再加入明礬、火硝、食鹽研末和勻,隨后放到鍋里,鍋放在炭爐上用文火,邊烊化邊用竹鏟翻炒,數度沸滾后凝固成烏青色團塊,迅速塞入丹罐壓實到罐底,倒出罐底多余的碎屑,丹蓋封口并用桑皮紙及鹽泥密封至丹罐上半部,將丹罐倒置于丹盆中黃泥密封,并將丹盆放入有水的木盆中,保持丹罐底部溫度高于頸部溫度,已燃木炭放入丹盆內燃燒以文火為主、逐漸武火,再到文火各1小時,熄滅炭火,端出丹盆,置陰涼處冷卻,次日取丹。見到丹蓋上降落一層白色的結晶,猶如從烏云密布的天空飄落的皚皚白雪,晶瑩剔透。這就是降丹。煉制過程中掌握火候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降丹的質量。

升丹煉制:先把明礬、火硝放到鍋里,鍋放在爐灶上微火中調和至兩者溶解,再放入水銀繼續調研融合均勻,然后等待冷卻,蓋上瓷碗,桑皮紙和鹽泥密封黃沙覆蓋碗壁,在倒置的碗底頂上放干棉球,同樣,有一個文火、武火,再到文火各1小時的過程,干棉球變焦黃色則丹成。冷卻后在碗壁至碗底看到紅黃相間丹粉,紅升丹分布在碗壁,猶如在龜裂如網的鹽堿地上升起的一輪紅日,鮮紅燦燦;黃升丹分布在碗底,猶如一層金粉,金光閃閃。時間和火力是一定要掌握好的,如果掌握的不好,煉丹就不會成功。煉升丹的時候如果火力比較強,紅升丹就會多一點。要是火力弱,黃升丹會多一點。若是火力掌握不好的話,變成黑色的或者褐色的,煉丹就沒有成功。

好醫生“張明”,我們共同的名字



【口述內容】

當時,徐院長上課用的教材來源于他多年治療瘰疬的臨床經驗,包括他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和診察、辨證、用藥,醫案選以及一些收集來的民間驗方。他自創教材,講述自己家族煉丹步驟與應用體會。

徐院長平易近人,他組織我們一邊學習一邊討論,教材里面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我們都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他覺得比較有價值的,就會吸納在教材里。作為徐氏外科第三代傳承人,我們直接參與了相關教材的整理編寫。如果教材修改的內容多了,我們就要把它抄寫一遍,幾個人分工抄寫。第二期全國瘰疬、骨癆學習班辦結束后,徐院長說我們應該把這個教材匯集出版,讓更多的醫務人員或者是患者看到,將來可以對這個病的防治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們把教材抄寫、定稿以后,徐院長聯系了江蘇省科技出版社。1987年《瘰疬證治》正式出版發行,這本書是我們國家第一部瘰疬辨證施治的專著,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這部著作記錄了徐學春院長的主要學術思想,他對瘰疬的病因、病機的認識,特別強調瘰疬的病因病機是“郁痰瘀虛”四個字。

在臨床上,徐院長教我們要全面地診察患者,要正確地應用“四診八綱”來辨證,還有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總結了局部診斷的八個要點。那個時候各項檢查設備沒有像現在這么多,我們主要是要靠望診和觸診,診察患者病灶的大小、性質、部位等。所以我們都練就了手上的功夫,比如說病人來看病或者是手術什么的,年輕醫生都講說鈕主任的手就是B超探頭,只要我能摸到的,判斷它的性質都是八九不離十的。有一次,鼓樓醫院請我會診,他們對腫塊到底是惡性腫瘤還是淋巴結核拿不準,不敢穿刺,怕穿了以后收不了口。我到了那里,憑著跟徐院長學的經驗,一看就是瘰疬。徐院長重視瘰疬的內治,也重視外治。內治分了十個證,也立了十個法,還有專藥,外治是五法,他用內治十法和外治五法來治療瘰疬病。

我們跟著徐院長查房、換藥。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很多的抗結核藥,只有異煙肼、鏈霉素,但有些患者對鏈霉素過敏,西藥可選的比較少。利福平剛剛問世,價格還比較高,當時算二線藥。因此,我們中醫藥在治療瘰疬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從東北來了一位老人,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好不容易到南京。我印象中老人是被抬到我們醫院的,當時老人的脖子上面、腋窩、胸壁上面有很多膿腫,有一部分已經潰破了,流著膿,還發著燒。徐院長一看,說:哎呀,要是能夠早點來就好了。老人的家人解釋道,不知道到哪里看,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拖到這么重。當時徐院長看了以后,趕緊給他開了一個方子,讓他家人到藥房取藥。我們就在辦公室的火爐上幫他把藥熬出來給他喝上,然后再給老人的傷口一一地換藥。老人頸部真的像老鼠瘡一樣,一個洞一個洞的,有的化膿,有的還沒化膿,皮膚有紫的、暗的,確實非常嚴重。一方面,我們給他用外用藥;一方面因為他身體比較虛弱,給他用扶助正氣的內服藥。老人渾身的創面比較多,是因結核桿菌引起的瘰疬,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全身的各個臟器都會出現這種結核的病灶。人體除了頭發和牙齒,還有指甲不會有,全身各個臟器都會有,長期不治的話,病灶就會在全身蔓延,甚至導致殘廢。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以后,老人慢慢地康復了,是自己走著去辦理出院的。這個病人確實給我非常深的印象。

當時因為交通、信息都不太方便,有些病人就會寫信給我們醫院,但是他又不知道找誰,有的寄給徐院長了,有的寄到了院辦,有的寄到了科室,病人的問題也很多,是不是瘰疬?要做什么檢查?是不是應該到我們醫院看?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患者跟我們聯系。為了患能夠得到及時回復,我們科醫生不論是上班還是休息,都會抽空給患者回信,另外安排護士給患者寄藥。為了方便患者咨詢和寄藥,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張明”。

徐院長口才非常好,開會講話或者作報告從來不用稿子,講話非常富有感染力,總能調動起大家奮發有為的激情。1985年前后,徐院長應廣東省的邀請,到深圳開辦了中醫外科雜病醫院,擔任第一任院長,為改革開放前沿服務。

1988年,徐院長60歲退休,在深圳那邊注冊了一個私人診所,這個期間,我們跟徐院長還是保持著非常好的聯系。以前他在南京的時候,每年春節我都會去看他,給他送一本精美的掛歷。

徐院長在鐘山醫院開創了很好的傳統,特別是1969年創辦了瘰疬科后,鐘山醫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到深圳后,我們醫院每一任院長,上任后都會去深圳拜訪、看望老院長。我作為科室的主任,經常會同行。有時候,醫院組織中層干部到廣東、深圳等醫院去參觀學習,或者我們參加學術會議,也會順便去拜訪徐院長。

1997年,徐院長七十大壽,他正好回南京。我們徐氏外科第三代傳承人在莫愁湖為他舉辦了七十大壽壽宴。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吃飯,一起游玩。2011年,徐院長在深圳去世,我和醫院領導及工會負責人,專程到深圳參加徐老的葬禮,做最后的告別。





徐學春老院長70歲生日之際,眾多弟子陪同老師在莫愁湖游玩。

【歷史現場】

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有一個叫“張明”的先進模范群體。

1969年,鑒于來信問診的患者很多,徐學春院長經過和大家討論商量:決定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就叫“張明”。病人寫信統一都寄給“張明”,而每一位醫生也都統一用“張明”的名義回信。

鈕曉紅介紹說:這樣醫院收到寄給“張明”的信,就知道是來找我們看瘰疬的。有醫生負責給寄信來的患者回信,包括分析癥狀,就診建議。患者出院后,因路遠復診不方便,醫生為患者開藥護士負責寄藥等。歷屆瘰疬科主任都是帶頭做這個事情,護士長也是這樣,雖然前后換了很多人,但張明團隊的工作是一直連續的,直到現在通過互聯網醫院、網上診室為服務患者,每個醫生都把“張明”的事情作為自己份內的工作。從1969年到現在,“張明”團隊義務服務了55年。2009年,“張明”團隊入選“感動南京人物”,那時我是科主任,2010年南京市文明辦授予我們“南京市道德模范群體”的光榮稱號。醫院也把“張明”團隊升格為全院義務服務,全心全意為患者的精神得到了傳承。

創新驅動,申報國家重點專科



【口述內容】

我從醫的經歷有兩個重要的節點,第一個就是1992年,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天津中醫藥大學承辦,為期一年的首屆全國中西醫結合研究班,這個班是專門提升科主任或學科帶頭人臨床及科研水平的。由吳咸中先生牽頭,那時他還不是院士,但在全國很有名望。當時請了很多中醫藥的老專家,還有在中西醫結合方面很有成就的專家授課。比如說吳咸中先生本人,還有天津的石學敏,北京的陳可冀等(后來他們陸續被評為院士)。他們來授課除了臨床,還針對科研方法、統計學分析、論文撰寫等給我們做了全面的培訓,課程應該來說在全國是領先的。我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習了一年,培養了科研意識和思維能力,在科研思維和方法方面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瘰疬證治》書影。

《瘰疬證治》這本書凝結了徐學春院長的學術思想和經驗。書中記載,有一則治療瘰疬的民間驗方,其中有一味草藥——叫梓木草。這個草藥,原是民間釀藥酒的配方,該藥酒治療瘰疬有效。怎么樣把這個藥酒繼續發揚光大?我就想去研究一下。1992年,我跟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合作,對梓木草的藥物成分進行分析,跟中國藥科大學合作進行藥效學研究,通過實驗,發現它對結核菌的確有抗結核的作用。經過系列研究,形成了兩個科學成果,分別于2001年度和2003年度獲得了南京市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1年的這個獎也是我人生的第一個政府科學技術獎。

我覺得這個藥很有價值,就想把它做成一個制劑或者是新藥。在咨詢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時,我們發現這個藥沒有進入藥典,雖然中華大辭典里有記載,但是藥典里沒有,沒有人專門正規地研究過它。如果要研發新藥,第一步就要制定地方標準或者是國家標準。經過申請,確定由我來牽頭,為該草藥制訂了一個江蘇省的地方標準。那個時候,是可以制訂地方標準的,后來就必須是國家標準了。

梓木草藥性偏溫,善治跌打損傷,并不專門治療瘰疬。炮制到藥酒中,有些患者不能喝酒,藥效就會受限。根據中醫的配伍原則,我想到另外一味草藥——夏枯草,這是一味大家公認、且經過研究對結核治療非常有效的草藥。這兩味藥加以配伍,相輔相佐,可以增進藥的療效,也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的作用。

當時我們按新藥研發來進行研究。我們與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藥效學研究,發現新配方的療效比原來更好;我們把經配伍后的中藥與西藥抗結核藥做對比研究。一切都按新藥研發的標準進行,包括藥學、藥效學、藥理、毒理研究、臨床研究,完全按規范。過程中,我們申報了南京市、江蘇省及國家級科研項目,并獲得立項資助。最后,我去北京答辯,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標志著臨床前的研究我們全部完成了。我們為新藥取名為瘰疬寧膠囊,申報了國家發明的專利。從1992年到2010年,將近20年,瘰疬寧的研制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該項研究成果不僅獲得江蘇省中醫藥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而且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鈕曉紅獲獎部分證書。

感謝組織的信任與徐學春院長的支持,1989年,我開始任瘰疬科的負責人,二三十年的時間一直在推動這個科的發展。除科研外,我們還要進行重點專科的建設。1997年開始申報市重點,2000年瘰疬科成為首批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1999年申報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2002年驗收時獲得了全省專家的一致好評。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個人獲得了江蘇省名中醫稱號。

在申報國家重點專科時,當時南京市衛生局分管中醫的劉玉成副局長,到醫院做動員時說:我們要像申奧一樣來申報國家重點。幾個星期我們周末都不休息,連續加班搞申報材料,同時也是把前幾年工作做個總結。那一年,全國只有78家專科被列為全國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我們瘰疬科與骨癆科聯合申報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瘰疬科”首度進入全國同行的視野。2011年驗收時,我們科是第一批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驗收的,專家對我們科室的建設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外科”牌匾。 歷史現場 鐘山醫院瘰疬科剛創立時只有門診,沒有病房,后來瘰疬科與骨癆科同在一個小院子的平房里開設了病房,2個科共有67張床,1984年病房樓建成時在7號樓瘰疬科與骨癆科分開各設一個病區,瘰疬科42張床。骨癆科42張床,那時,抗結核藥物應用不廣泛,農村瘰疬病人會偏多一點。后來隨著城市工作節奏的加快,壓力比較大,城市瘰疬病人也占了一部分。

鐘山醫院成為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后,臨床科室也在不斷的發展,瘰疬科發展成為有突出中醫特色的外科,骨癆科發展成為骨科。2013年搬到了當時新建的病房樓8號樓,中醫外科從一個病區增加到兩個病區共90張床位,目前實際開放的床位達到100多張。

鈕曉紅介紹說:建科之初,因為是治療瘰疬病具有特長的專科,徐學春院長用瘰疬的病名來命名科室,這在全國也是唯一的,目前已發展成中醫外科,現有三個二級分科:瘰疬科、瘡瘍科、甲乳科。

國醫大師指點,發明銀僵湯



【口述內容】

結核病在上世紀80年代雖然得到控制,但是在90年代又死灰復燃。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結核病新發病例呈上升階段。從2011年到現在,是一個平穩期。我們國家結核病發病人數原來在全世界占第二位,現在已經下降到第三位了,我們國家的防控還是比較好的。

總體來說,淋巴結核處于平穩或者下降的一個趨勢,所以只是這一個疾病不足以支撐我們專科建設發展。我任科主任期間,除了瘰疬,還有淋巴結其他疾病也是非常多的,以及腺體疾病,我們的治療病種在不斷地擴大。在江蘇,我們科是最早開展頸部腫塊一體化診療服務的,因為瘰疬在頸部的比較多,老百姓脖子上長包都會來找我們,其實有些不是瘰疬,有的是先天性的囊腫,或者是甲狀腺疾病、腮腺疾病,所有與頸部腫塊相關的疾病都在我們這看。現在,像肉芽腫性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甲狀腺癌這些疾病都非常多。

我從醫經歷的第二個重要節點是在2003年。我是正高職稱了,也是省名中醫了,有段時間覺得自己“船到碼頭車到站”了,要松口氣了。此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知要優選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我參加了第一批考試,考了兩天,包括臨床綜合、現代醫案、古代醫案,還要現場寫科研設計方案等,我印象非常深,全國分四個考點,幾個省歸到一起考,南京設一個考點,全國選拔了200名,我是其中之一。



在2010年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上,北京鈕曉紅(左)與國醫大師朱良春(中)合影。

“讀經典,做臨床”為期三年的十二期培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邀請了當時國內頂級的中醫元老為我們授課,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朱良春老先生,我請教他比較多。他在南通市中醫院,看風濕,善用蟲藥,老先生經常會給我們講解一些這些方面的知識。社會上淋巴結疾病,抗菌藥物用了以后,急性的炎癥慢慢少了,1994年我院確診了第一例壞死性的淋巴結炎,不是細菌感染,用抗菌藥是沒有太多效果的,也可以說是無效的,與病毒或者其他病因有關。嚴重的會合并紅斑狼瘡、風濕、類風濕這類的結締組織病,甚至嚴重的反復發作的最后會發展成淋巴瘤。以淋巴結的腫痛,伴有反復的高燒為特征,像這樣的疾病我們怎么解決?當時朱良春老先生用蟲類藥的思路就給了我啟發,白僵蠶,化痰散結、消腫止痛,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我參考仙方活命飲、普濟消毒飲、小柴胡湯組方和立意,新組方命名為“銀僵湯”。在臨床上應用,對這個病有很好的效果,既能把淋巴結消腫,也能退燒。2007年,《江蘇中醫藥》雜志名醫名方欄目,找我約稿,我想治療這個疾病確實是中醫藥發揮了作用,就在雜志上撰文介紹了銀僵湯。從2007年到現在,這個“銀僵湯”經過多次完善組方,已經作為固定的方劑,2013年更名為“銀僵濃煎劑”。“銀僵方”現在是我們醫院的協定處方,一直在用的。后來又把它申報備案成院內制劑,因為在臨床上銀僵湯確實有非常好的療效。

通過三年的培訓,我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在臨床、科研、教學、管理方面等又有一個質的飛躍。就是說,我們已經不是局限于個人的思維,不是局限在自己的一個專科,而是能從整個中醫學的宏觀視角重新審視。我們在高校時學過經典,那時是努力記住,感受是青澀的,進入臨床多年后再返回來重讀經典,再用經典指導我們的臨床,感受完全不同,融會貫通,收獲是巨大的。

在培訓期間,我有幸拜江蘇省中醫院的許芝銀教授為師,他一直給我指導。他在甲狀腺疾病和乳腺疾病上面有很深的造詣,我在中醫藥治療甲狀腺和乳腺疾病方面,很多是傳承許芝銀教授的。

我從醫生涯有兩個重要階段,一個是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全國中西醫結合研究班,一個是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的培訓,這兩次培訓學習對我學術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提高。

【歷史現場】

200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選拔了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并舉辦培訓班,已經評為高級職稱、獲得江蘇省名中醫的鈕曉紅依然求知若渴,通過嚴格考試,積極參加培訓。培訓班共12期,從2004年持續到2007年。

鈕曉紅介紹說:當時在北京等地,許多全國聞名的八九十歲的中醫元老來給我們上課。首先,他們對中醫事業的熱愛及高超的專業技能,時時刻刻都在感召著我們。像王綿之,他是王氏中醫世家傳承人,代表方王氏保赤丸。我們江蘇省的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都是中醫大家,還有其他省市的中醫大家,像任繼學、鄧鐵濤、陸志正、程莘農、李連達、吳咸中、陳可冀、石學敏等,讓我們在更高層面理解了中醫內涵。我深有感觸,收獲頗豐。

2009年后給我們授課的元老們都陸續被評為國醫大師、院士。我們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得到他們的指引,是非常幸運的。

結合新技術,從醫學經典中創新良方



220年鈕曉紅教授在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學術年會作專題講座。

【口述內容】

丹劑是中醫外科的一個傳統制劑,古代就有。大家都知道葛洪煉丹,他就是在句容這邊煉丹。屠呦呦搞的青蒿素就是依據葛洪著的《肘后備急方》里面的方子,她從中看到了冷水浸泡萃取的這種冷提取的方法,受到啟發,提取了青蒿素。

上大學時,外科的老師講紅白二丹是我們外科的“圣藥”,那個時候我們還不能理解,但這句話我一直記得,后來到了臨床,確實用到紅、白二丹有奇效。丹劑對于瘡瘍創面為什么有效?中醫講陰性瘡瘍和陽性瘡瘍,陽性瘡瘍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細菌感染以后急性的炎癥,就是以前的癤子,膿腫成熟以后,膿一流出來瘡面就會好了,一般不超過一兩個星期就能好。但是瘰疬屬于陰性瘡瘍,早期不紅也不腫,到中期看著這個膿腫有點紅了,但是可能一個月都破不了,破了以后幾個月都好不了。醫療技術這么好的情況下,創面三個月、六個月、半年、一年的長不好的情況還是很多,瘡面不會因為膿流了以后就能長好,不是全部都液化,里邊有壞死的絮狀物,就是老百姓說的像豆腐渣一樣的東西,有些是結塊狀的,有些是絮狀的,絮狀和正常的肉是連在一起的,因為慢性炎癥這個淋巴結是在里邊化膿的,但是穿破淋巴結包膜后外圍也會有炎癥。旁邊就是神經血管,炎癥會跟肌肉有粘連,界限不清。爛肉不清除,膿就一直有,而不是說膿流了瘡口就長好了。有時候皮膚長的快一點,看上去閉合了,結痂了,過兩天又破了。它難點就在這。

丹劑為什么對這個病治療效果好,因為丹劑用到瘡面以后,它會讓爛肉和壞死組織凝固脫落,和正常組織之間出現邊界,中醫講叫腐肉,腐肉不去則新肉不生,就是我們說的祛腐,然后新肉才能生長,后續用一些生肌長肉的藥,就能達到痊愈效果。丹劑里邊含有水銀,就是這個原理。



2012年3月16日鈕曉紅在云南昆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頒獎大會”上領獎。

我任科主任以后,把徐院長《瘰疬癥治》這本書上面所記載的有效方藥,都申報了院內制劑,尤其是丹劑。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家限制丹劑在市場上流通,畢竟水銀里的汞有一些毒性。以前,紅升丹和白降丹在市場上也可以買到,丹劑確實是能解決瘰疬的創口不容易愈合的問題,但是它的療效和毒性到底怎么掌握?在天津的學習時,我重點考慮這個問題。比如臨床用藥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局部的過敏,起紅疹子,還有一些疼痛。但是,它的毒性到底怎么樣?我們是不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一下。我依據創面大小,把所用的藥物的每次用量,使用次數等都記錄下來,精確到克,然后進行臨床觀察,對臨床藥物反應進行全記錄。我們與南京中醫藥大學方泰惠教授的藥理教研室合作,把加味一號丹和加味二號丹這些丹劑,做動物實驗,最后得出結論,證實我們的丹劑使用時在臨床治療量的范圍內是安全無毒的。根據實驗結果,我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1994年的《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上。

面對丹劑的限制使用,我就在想,治療難愈性瘡面,怎么樣在減少丹劑或者不用丹劑的時候有其他可替代的藥?受徐學春院長的啟發,他的《瘰疬證治》記載一個澤漆、白及、生大黃、冰片的民間驗方,可以治療結核性創面。我根據臨床經驗重新組方,改用貓爪草,在其中增加了乳香和連翹,而連翹本身也具有抗結核的作用。使用了以后,病人的創口疼痛或發燒反應這些情況就很少了。原來我們是煎的藥水,比較稀,灌注到結核性竇道后用紗布把它塞起來,藥水會慢慢滲透出來。經過反復試驗我讓制劑室把它做成流浸膏,介于液體和膏狀之間,稍微稠一點,灌注進去后,往外流的相對來說就少,藥物吸收的時間就會長一點,療效會更好,所以固定成這個劑型臨床使用。取名澤及流浸膏。也是我的江蘇省領軍人才研究項目。

【歷史現場】

中醫藥現代化是中醫藥不斷實踐的過程。在丹劑使用受限制的情況下,鈕曉紅和她的團隊,不僅從醫學經典、民間驗方中尋找可代之法,而且把目光投向高科技。

鈕曉紅介紹說:后來我又想到用新型的醫學材料,就是納米材料。因為丹劑受到一定限制,我就把澤及流浸膏和納米材料相交聯,再上到瘡口里邊,就不存在藥水往外滲了,它具有緩慢降解作用,會在竇道里面慢慢滲透到各個分支,在里邊吸收的時間延長,而納米材料本身也有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此至,澤及流浸膏納米敷料提高了難愈性創面的療效。

搶占學術前沿,全心推動瘰疬科發展



2023年鈕曉紅教授在第二屆全國結核病創新論壇作專題講座。

【口述內容】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瘰疬科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國際上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1984年,日本愛知縣的中醫藥研究所到我們醫院來參觀訪問,徐院長很重視我們大學生,就帶著我們一起陪同參觀交流。1994年,德國專家到我們院的瘰疬科和骨癆科進行交流訪問。2018年,意大利都靈醫院院長,他自己是西醫,但對中醫非常感興趣,到我們醫院來過兩次,看我們的膏藥怎么調,怎么敷到患者身上,他還自己上手做。另外,像澳大利亞,巴西,好多國家、地區的學者也都來我院進行參觀訪問。

因為我們科在國內的影響力,作為中華中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的常委,我經常受邀去全國學術會議做專題講座,如2012年全國膏方學術交流會。2012年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外科分會成立,我受邀參加并做專題講座。2023年我出席了中華醫學會全國結核病論壇做專題的報告。同時,我還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瘍科專業委員會常委,所以也經常在全國的中西醫結合學術會議上做專題的報告。

1997年,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外治法專業委員會成立,我從第一屆就任副主委。在成立20年時我們組織出了一套《常見病外治療法叢書》,包含內婦兒外骨五本書,《外科常見病外治療法》是我主編的,外科50種的外治療法整理在一起。這本書在社會上反響非常好,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的三等獎。另外,因為我們搞學術傳承,建設工作室,要總結我的學術思想和經驗,我就在思考,我們科到底在哪些病治療方面有優勢?全國各地患者匯集到我們科,診治病種數量多的,難度大的,就是我們的優勢病種。我總結為五腺疾病,就是淋巴腺、甲狀腺、乳腺、頜下腺、腮腺這五類腺體疾病。我用中醫藥治療這些疾病具有很多特色和優勢,所以圍繞五腺疾病的治療出了一本專著《鈕曉紅診療五腺疾病》,2019年正式出版。該書總結了我的學術思想、收集了典型的臨床病例、臨床操作方法。為此,我們還進行了視頻拍攝,書里面有個二維碼,掃碼就可以看到里邊的視頻,能看到真實的操作過程,怎么換藥、怎么治療、查房,這些書里都有。另外,我還主編了《中西醫結合外科腺體病學》,是中西醫外科腺體疾病學領域的首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創新教材。2025年,我還計劃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一本書,書名叫《外科腺體病臨證思辨解惑錄》,選了我經治的101例典型案例,附全部的原始資料和檢查的病理、彩超、CT、MRI原始圖片,患者創面、舌苔照片以及全身的變化都記載在其中,包括整體的、對病案的辨證思想,為學生答疑解惑等。

南京市衛健委及省中醫藥管理局對我非常重視,批準建立鈕曉紅名老中醫工作室,還有基層的工作站。202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建立了鈕曉紅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工作室。我本人還是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也是第七批的指導老師,現在我還帶學生。雖然我已經過了退休年齡,但是我現在是延退,每天還是很忙。

金陵醫派是南京市的名片,它有傳承,傳承人在各個領域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收集整理金陵醫派醫脈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應該好好整理,好好挖掘,然后把它傳承發揚光大。

【 歷史現場】



2022年,鈕曉紅與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在拜師儀式上合影。

2022年,第七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多功能廳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

在拜師儀式上,鈕曉紅說:第一我要傳授,把我的學術經驗全部傳授給學生們。第二是引領,引領他們在我們的學術經驗基礎上將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第三要托舉,讓他們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采集時間】2024年8月23日上午

【采集地點】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城市圈客戶端
城市圈客戶端
城市圈客戶端
1424文章數 31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托克托县| 宾阳县| 鹤岗市| 玛曲县| 黎城县| 濮阳县| 杭锦后旗| 扎囊县| 顺平县| 龙江县| 平利县| 内丘县| 黑山县| 七台河市| 莱西市| 河南省| 谷城县| 揭阳市| 从化市| 孝昌县| 周口市| 孟州市| 景德镇市| 拉萨市| 剑川县| 福泉市| 黑水县| 宾阳县| 抚宁县| 边坝县| 平远县| 前郭尔| 织金县| 武城县| 长兴县| 南投市| 岗巴县| 黎城县| 上饶市|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