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號,北大物理學院副教授聞新宇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只有45歲。
而在不到兩個月以前,北大還有一位副教授陳昊也突然離世,享年只有42歲。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北大有兩位40歲左右的副教授去世,我們才真正發現人真的隨時都會死。
無論是聞新宇還是陳昊,他們都堪稱帶著精英光環。他們都是北大副教授,自帶人生光環,履歷堪稱光鮮。
聞新宇是北大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留美博士后,六門核心課程的主講人,國際奧賽教練。
這樣一個厲害的人,在45歲就完成了普通人可能幾代人都無法積累的資源、學歷、名譽,但是他的壽命卻停止在了45歲。
據媒體報道,聞新宇去世時,他的抽屜里還剩下半盒的降壓藥。而他即將出版的教材《地球的夏天》樣稿就在他的辦公桌上擺著,他的手機里還存著一條沒有發送的信息,周末帶著兒子去天文館。
去掉北大副教授的標簽,他的日常和我們千萬中年人并沒有差別。
我們都是一樣的在忙著。人到中年,在忙著事業,在忙著家庭,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的事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回報,我們的家庭也沒有得到足夠的回饋,我們的身體卻早已經在忙碌當中亮起了紅燈。
很多人都在說今天的高校教師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備受壓迫,6年內不達標就遭到淘汰。北大副教授面對如此嚴格的考核,也不敢輕言輕松。我們每一個人面對生活的考驗,制度的挑戰又何嘗不是如此?
聞新宇的猝然去世并非個例,死亡從來不區分頭銜,甭管你是教授還是職員,去掉所有的身份,我們都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80%的中年普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心腦血管疾病成為頭號殺手。
我們又何嘗不知道我們的身體面臨如此的困境,但是我們都在用一句話來自我欺騙。那就是等我忙完,等我忙完這一切我就去醫院看看,等我忙完這一切,我就開始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等我忙完這一切,我的生活就好了。
但是死神收割生命時,卻不在意你是教授還是職員。在你有了“等我忙完”這個想法的時候,你這輩子就不會真的忙完。
我們熬夜換來的業績,別人可能三天就能接手,但是你我的孩子缺失的卻是父親的席位,卻永遠也無法彌補。
聞新宇研究的課題是地球萬年氣候的變遷。這個課題確實高大上,跟普通人的關系并不大。他在學術的海洋里遨游,但是生命卻沒有提供給他足夠的動力。他曾經在教材的扉頁寫下一句話,人類要學會在短暫中看見永恒。
這句話可能激勵著他在短暫的人生當中去尋求到永恒的生命,去尋求到永恒的價值,去探討,去研究,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的發展,氣候的變遷。
但是此時,他卻連最普通人的生命的長度都沒有達到,這也太過于短暫了。
人隨時都會死掉,我們可以在短暫中看見永恒,但是這短暫中可以做一些更有溫度的事情。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每個人的離世都會很快被遺忘,但是家人除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