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呀,這里是半生暖語。
曾幾何時,“養家糊口”四個字是男人的天然勛章。
但如今,多少男人深夜回到家,會覺得越來越扛不動了?
這背后,藏著3個扎心真相,每一個,都直戳心窩子。
1、消費主義讓欲望變成剛需
當欲望被包裝成剛需,奮斗就成了資本的詛咒。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剛需”二字,悄悄變了味。
掏空六個錢包上車的學區房,是剛需。
剛上市的XIAOMI SU7,是剛需。
孩子的補習班、興趣班,也是剛需。
我們習慣性追求這些“剛需”的時候,你是否懷疑過,它們真的是“剛需”嗎?
“剛需”,是保證最基本物質生活的東西。
可當消費主義襲來,在滿大街營銷廣告的洗禮下,“剛需”二字,已然變成了套在無數男人脖子上的無形枷鎖。
以前吃飽穿暖就是幸福,但現在沒車沒房卻是恥辱。
以前一部諾基亞能用三年,但現在華為出新款就要買。
生存之上還有欲望,欲望之上還有攀比。
當“消費主義”被鍍金成“剛需”后,
每個人都是欲望驅使下,疲于奔命的奴隸。
2、你能掙多少錢,都是被設計好的
每個行業都有一套維系其發展的底層邏輯,而這套邏輯不負責讓你出人頭地。
你以為收入全憑本事?你以為勞動就能致富?
大人,時代變了。
普通工薪階層想靠勤懇踏實實現階層跨越?
難如登天。
職業路徑、行業天花板、城市發展差異……
無數條隱性規則早已悄然設定了你財富積累的邊界與速度。
尤其是當下的平臺經濟時代,算法,成了新的“黃世仁”。
外賣小哥不惜闖紅燈來搶單,但每小時的收入無限接近 30 元;
滴滴司機連吃飯的時間都舍不得,但每天的收入無限接近 300 元。
就像是一款大型的 online 游戲,大多數人的角色,早已被寫好了薪水上限。
3、工資漲幅永遠比不上物價漲幅
物價在跑,工資在走,中間被拉開的距離,是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過去10 年,我們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約 6%-8%。
但想想房價和消費水平增長了多少?
是不是心都涼了?
國家慢慢強大起來了,企業也富裕起來了,吊詭的是,這一切跟普通人沒什么關系。
10 年前月薪 2000 很不錯了,10 年后月薪 3000 還是一抓一大把。
我們努力的奮斗、拼命的加班。
但一場小病費用就能燒掉幾個月的積蓄,全家一年的收入追不上一個廁所的增值。
在這場與時代賽跑的游戲里,“內卷”成了普通人的宿命,加班成了保住飯碗的籌碼。
這篇文章寫到這里很扎心,但更扎心的,是我曾經在某處看到的一段話:
“在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年輕人正常上下班,依法納稅,業余時間娛樂一下,不賭不嫖不吸毒不濫交,遵紀守法,自食其力,不斗毆,不聚眾鬧事,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說是年輕有為努力奮斗向上的五好青年,屬于社會的中堅。但在中國,這叫做躺平。
所以,到底是什么錯了呢?
或許,我們該一起問問:是誰在悄悄抬高生活的門檻?又是誰,在決定我們勞動的價值?
我們更該問問自己:
人生不過區區 3 萬天,到底什么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這里是半生暖語,每天寫文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文章,請給我一個點贊鼓勵。
也歡迎評論區里一起討論,知音難遇,愿我們抱團取暖。
作者介紹:寫作者 / 生活觀察家。用十年時光收集人間故事,相信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溫柔接住。愿做你深夜翻書時的那盞暖燈,陪你在文字里找回內心的從容與堅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