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出售多個香水品牌,包含Gucci、Burberry等。
來源| 聚美麗
作者|tt
在比難更難的2025年,部分國際美妝巨頭的日子似乎仍然不好過,閉店、裁員、出售業務等似乎讓“更難”一詞更加具象化了。
日前,Kenvue被報道正在審視旗下部分品牌(包括城野醫生、芯絲翠等)出售的可能性,而在上月,韓妝巨頭愛敬同樣被報道擬出售旗下化妝品相關業務的核心子公司。如今,又有一國際美妝巨頭傳出拆分業務出售的消息。
6月16日,據WWD報道,科蒂正在探索分兩部分進行潛在的拋售。
△圖源:WWD
該消息一出,引發了業內關注和外媒報道,聚美麗也在第一時間向科蒂中國求證是否會拆分業務并出售部分品牌,但截止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科蒂股價也受到該信息影響,據科蒂官網顯示,截至6月16日下午四點前收盤,其股價上漲了6.76%。
△圖源:科蒂官網
科蒂被傳拋售六大品牌
上文已經提到,科蒂正在探索分兩部分進行潛在的拋售。據WWD報道,其中可能涉及到高端美妝部門的Gucci、Burberry等品牌,以及其大眾美妝部門的Covergirl、Max Factor、Rimmel等品牌。
對于科蒂高端美妝旗下品牌的出售,相關消息人士稱,科蒂正在與 Interparfums 進行談判。目前,交易談判正處于出售過程的早期階段,Interparfums 對其高端香水品牌Burberry和Hugo Boss感興趣。對此,Interparfums SA的一位發言人也表示:“總的來說,我們總是傾向于在機會出現時尋找機會。”
而對于這一信息,科蒂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不對此發表評論。
一位消息人士在報道中表示,科蒂香水業務的潛在交易可能以戰略合作或合并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直接收購。
同時,據一些業內人士稱,關于科蒂出售業務的可能性,關鍵在于該集團能否為其大眾部門找到買家。但亞洲地區業績的放緩(2025財年前九個月凈收入同比下滑7%),加之其與美國正在進行的貿易戰,都可能會讓科蒂的愿望落空。
另一方面,大眾美妝部門的出售還面臨其他挑戰。因為大眾市場品牌越來越多地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競爭。而且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投資者通常認為大眾品牌不如高端品牌有吸引力。但盡管如此,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私募股權可能會對大眾品牌部分感興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消息來源都認為,由于反壟斷原因,科蒂無法將其全部業務出售給一個實體。
“如果他們找人買下大眾部門,明天就會買下香水業務,”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
至于科蒂為何要出售相關業務,WWD也在其報道中分析了一些原因。
首先,年初至今,科蒂的股票受到了打擊,股價下跌了30.7%,而同行歐萊雅和雅詩蘭黛分別上漲了9.9%、2.4%。
其次是Gucci許可證的問題。Gucci香水的原始許可證有效期為50年,這意味著科蒂對Gucci的許可證將在2028年到期。失去該許可證或將會對科蒂造成巨大的財務打擊。
與此同時,業界對Sue Y. Nabi擔任科蒂首席執行官任期猜測繼續增加。一些消息人士猜測,其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天離開公司。
作為法國高奢護膚品牌Orveda的創始人Sue Y. Nabi于2020年加入科蒂擔任首席執行官,接替Peter Harf擔任執行董事長一職,穩定科蒂動蕩的局面。此前,她在歐萊雅工作了20年,是美妝行業薪酬最高的高管。
上述種種或許都在推動著科蒂做出一些抉擇。此前,在披露今年最新季報時,科蒂就表示,會繼續實施生產力提升計劃,建立一個更簡化且規模化的運營模式,降低各職能部門和市場的復雜性,并更加聚焦于關鍵創新和市場重點事項。眼下,傳出科蒂拆分業務出售的消息,或也與此有一定關系。
拆分出售能解決困境嗎?
聚焦科蒂本身來看,需要承認的是,近年來的發展的確是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結合近年來科蒂的業績表現也不難發現,科蒂當下急需尋求業務調整來改善業績。
從下圖來看,科蒂近四年來的業績雖從負增長穩步上升,但增速不斷放緩,且營業利潤的變動幅度較大,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其營收能力的不穩定性。
具體從部門的業績來看,科蒂的高端美妝部門凈收入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跌,高端美妝和大眾美妝的凈收入在2025財年Q3均下降。時間線往前拉,在2025財年Q1,大眾美妝調整后的營業利潤甚至大跌43%。
另外,科蒂也在5月6日公布了其最新的前九個月部門業績,從凈收入占比情況來看,科蒂的高端美妝部門占凈收入的大頭,為66%。而科蒂此次卻被爆出可能要出售Gucci、Burberry等高端美妝部門旗下品牌,這一舉動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未來其能否憑借此舉改變局面?還是會加速導致業績進一步惡化?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香水業務是科蒂穩坐香水巨頭寶座的關鍵支柱。如今,若真將Gucci、Burberry等品牌出售,無疑會對其香水業務產生重大沖擊,削弱其在熱門香水賽道的競爭力。
而且在美妝企業競相逐鹿香水市場、業績壓力如影隨形的當下,想要繼續穩固“巨頭”地位,對科蒂來說不是一件易事。
再結合科蒂近四個季度的總債務來看,科蒂每個季度均有34億美元(人民幣約244.25元)及以上的總負債,遠超其高端美妝和大眾美妝的凈收入。
此外,不久前,科蒂發布的報告稱,在第三季度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的美容業務Skkn的剝離使其虧損7110萬美元(人民幣約5.11億元)。
在高負債和高虧損的壓力下,或許也是科蒂要拆分業務出售的原因。
結合近期科蒂的系列舉動,可以看到,科蒂不斷在動蕩的美妝市場中尋找解決方法。裁員、業務優化等是其中的一些選擇。
譬如,科蒂在5月6日發布的報道中,宣布啟動“All-in to Win”計劃的下一階段,其中,預計將有700個崗位被取消。
據科蒂財報顯示,該計劃預計將在兩年內每年節省約1.3億美元(人民幣約9.34億元)的稅前固定成本。
而固定成本節約計劃與每年約1.2億美元(人民幣約8.62億元)的持續生產力節省相結合,預計將在2025財年至2027財年之間節省近5億美元(人民幣約35.92億元)。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需求發生變化,不少企業們都在通過調整優化。除上文提到的科蒂、科赴、愛敬之外,從去年至今,眾多國際巨頭都出售了旗下不少品牌。
如在2024年2月,寶潔出售沙宣大中華區業務;同年6月,聯合利華將旗下包含旁氏(Ponds)、Q-tips等20個品牌的非核心美容和個人護理部門Elida Beauty出售給私募股權機構 Yellow Wood Partners。
再回到此次科蒂出售業務一事來看,可以從股價波動、增速放緩、裁員等種種看到,科蒂如今正面臨多重挑戰。而科蒂此次被傳拆分業務出售,背后也傳遞出其面臨生存壓力。
不過,最終事情走向如何?拆分業務出售品牌能否改變局面,都是未知。但若真的出售,會對其品牌矩陣、業務發展產生一些影響。
注:1美元≈7.18元
消息來源:科蒂官網、WWD
視覺設計:樂樂
微信排版:tt
責任編輯:Lucky
6月19日,由聚美麗主辦,稀物集聯合主辦的主題為“中國成分主權計劃”的2025中國科學品牌大會將在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召開。
在本次會議上,除了發布《中國化妝品成分技術權威年鑒》,還將圍繞中國成分、國貨品牌如何選擇并界定自己的技術方向、如何更好利用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及相關成分、以及如何用核心技術撬動市場等展開深度討論。
大會主流程今日正式公布,因為票務緊張,現已開啟階梯漲價,將根據票務情況即時調整價格,越早搶購越優惠,立即點擊下圖便可購票:
看完不妨給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