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小城的晨曦里,64 歲的楊大爺揉著隱隱作痛的胸口推開醫院大門時,絕不會想到,這場普通的就醫經歷,會揭開一段塵封了半個世紀的驚人往事。1971 年的某個清晨,12 歲的他握著被啃得歪歪扭扭的竹柄牙刷刷牙,忽然被門外小伙伴的呼喚驚得一個趔趄,整支牙刷竟順著喉嚨直直滑了下去。劇烈的嗆咳中,看著瓷盆里濺起的水花,年幼的他因害怕父母責罵,選擇將這個秘密深深埋藏在心底。
此后半個世紀,這把長度近 20 厘米的牙刷,如同沉默的 “寄居者”,在楊大爺體內開啟了漫長而詭異的旅程。起初,尖銳的刷頭抵住十二指腸球部,卻奇跡般避開了血管與臟器的致命侵襲;隨著年齡增長,胃腸道的蠕動逐漸減緩,原本可能引發穿孔的尖銳邊緣,竟在經年累月的組織包裹下,形成了一層薄薄的保護膜。直到 2023 年,持續加劇的胸口悶痛迫使楊大爺走進醫院,當胃鏡探頭深入消化道的瞬間,屏幕上赫然出現的竹制輪廓,讓在場醫生都倒吸一口冷氣 —— 這把跨越半個世紀的牙刷,正斜插在十二指腸與胃部交界處,宛如一枚暗藏危機的定時炸彈。
“手術難度堪比在豆腐上拆彈。” 主刀醫生回憶,由于牙刷長期壓迫導致局部組織粘連,且尖端已部分嵌入腸壁,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出血。歷時 3 小時的內鏡微創手術中,醫療團隊采用特制的異物鉗,小心翼翼地調整角度,終于將牙刷完整取出。此刻的竹柄早已褪去青色,表面布滿褐色附著物,刷頭的豬鬃毛也已七零八落,卻依然保持著完整形態。術后病理檢測顯示,牙刷周圍組織出現慢性炎癥,但幸運的是未發生癌變。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老伴兒的眼淚就沒停過。” 楊大爺的女兒紅著眼眶說道。這個被隱瞞了 52 年的秘密,不僅讓家人后怕不已,更引發了醫學界對消化道異物滯留現象的深度關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 2000 例消化道異物滯留病例,其中 80% 發生在兒童群體,但像楊大爺這樣滯留數十年的案例實屬罕見。醫學專家提醒,異物進入人體后可能引發穿孔、梗阻、感染等嚴重并發癥,即便短期內無明顯癥狀,也應及時就醫排查。
如今,康復出院的楊大爺常對街坊鄰居念叨:“有事兒千萬別藏著掖著,這牙刷差點要了我的命!” 這把經歷了半個世紀人體漂流的牙刷,不僅改寫了一個人的生命軌跡,更成為了公眾健康意識的生動教材,警示著每一個人:在健康面前,再小的隱患都不應被忽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