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算下來,伊朗對以色列撂過的狠話還真不少:
“越過所有紅線,實施無止境報復”;
“為以色列打開地獄之門”;
“行動繼續則回應更致命”;
“襲擊核設施即觸發核武器研發”;
貌似除了升旗外最終不了了之了。
但是,雖然伊朗之前是真慫,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優勢----
作為一個地區大國的體量優勢。
體量大就意味著戰爭潛力大,打得起更耗得起;
相對來說以色列就不行了,跟日本一樣,靠偷襲,靠快打速打,一旦拖起來就注定結局了。
6月17日夜到18日凌晨,伊朗對以色列發起了第12波打擊,以色列又迎來了艱難一夜。
雖然伊朗號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強度最大的導彈襲擊”,結果只打了3個波次30多發導彈。
但即便如此,竟打中了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海法等城市以及空軍基地的20多處!
這意味著什么呢?
以色列的導彈攔截率已經跌到三成了。
關鍵是,越打越猛的伊朗正在調整戰術。
比如開始打擊以色列國防部、科學院、內塔尼亞胡住所、摩薩德總部、軍工廠、煉油廠、發電廠等重要目標。其中昨天的一波導彈打擊,就有4--5發落在了赫茲利亞(格利洛特)的基地。
而這里就是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任務局,即臭名昭著的摩薩德,以及以色列國防軍軍事情報局下屬的8200部隊的基地。
8200部隊,就是以色列軍隊無線電技術偵察、網絡作戰和其他特種作戰部隊。不熟悉沒關系,"黎巴嫩尋呼機爆炸"等秘密行動就是他們一手策劃的。
當然,在凱利利約特的以色列國防軍軍事情報局(代號"阿曼")下屬的后勤中心,也沒幸免。
伊朗醒悟的另一點就是----
打擊以色列的空軍基地與機場!阻止以色列戰機持續轟炸伊朗本土。
與擁有成千上萬導彈的伊朗不同,以色列靠兩種方式打擊伊朗:
1,摩薩德滲透伊朗后方,再用無人機襲擊伊朗目標。
2,靠戰機在本土起飛到伊朗投放導彈與炸彈。
比如以色列的內瓦迪姆空軍基地,這幾天以色列的很多戰機就是從這些基地起飛的。
一旦機場與空軍基地遭到致命打擊,看似難以擊敗的以色列空軍,就很難再像之前那樣跑到伊朗如無人之境了。
當然,以色列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把戰機停靠在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與土耳其的軍事基地。
但問題在于,無論是美國還是中東國家都不太可能這么做----引火燒身、給伊朗襲擊美軍基地提供理由。
而呼吁以色列停止敵對行動、擔心局勢失控的中東國家,更不可能邁出這一步。
所以,伊朗開始導彈襲擊以色列空軍基地,壓制日常的集結與起飛;換言之,以色列空襲的頻率和能力就會大幅下滑。
另外,在伊朗發射數百枚導彈、特拉維夫多地陷入火海的情況下,以色列的實際傷亡人數,要比以色列公布的多很多。
許多地方被導彈炸成了廢墟,殘桓斷壁和被燒焦的汽車隨處可見.....
是不是有點熟悉?一絲加沙的味道?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