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數字化浪潮深度融合的時代格局下,如何助力傳統制造業搭乘數字化快車,實現轉型升級,已然成為每一位企業家密切關注的核心議題。近日,一場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園區發展”的直播在東莞長安天工智谷舉行,產業數字化轉型規劃專家王子豪教授與天工智谷招商負責人張志芳展開深度對話,為企業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王子豪教授在企業管理領域深耕超過20年,在工業互聯網應用、智能化工廠規劃、數字化管理系統建立等領域具有深厚造詣,并成功輔導了12家企業上市,專精于企業內控制度建立、流程改善等工作,是業界公認的數字化轉型實戰專家。
不僅提供空間,更打造產業生態圈
“手中有數,腳下有地”——張志芳在直播中開門見山地闡述了天工智谷的發展理念。作為東莞首個獲得“紅本”的工改工標桿項目,天工智谷承載著22億的投資規模,建筑面積達50萬平方米,預計年產值超150億元,稅收貢獻逾12億元,創造2萬多個就業崗位。
“我們不僅僅是提供廠房空間,更是在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張志芳介紹,園區從硬件的智能化、軟件的智能化到服務的智能化,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智慧園區體系。從網絡覆蓋、安防系統、車輛管控到智慧壓縮空氣平臺,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工業4.0的前瞻思維。
專家建議數字化轉型 中小企業分階段進行
擁有近20年企業數字化轉型經驗的王子豪教授在直播中分享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一家在東莞深耕30年的手表制造企業,通過建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將老師傅的經驗轉化為數字化知識庫,不僅解決了技術傳承斷層問題,還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擺脫傳統人工作業模式,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和精準分析。”王教授強調,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要先實現自動化,再追求智能化,這需要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
針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老板比員工還忙”現象,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說明企業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他建議,中小企業應該優先建立信息化基礎,通過制度和流程的標準化來提升管理效率。
前瞻性基建設施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可能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張志芳詳細介紹了天工智谷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硬核配置:優秀的AGV通道設計、滿足重型設備需求的樓板承重標準、智能化的物料運送系統等,這些看似基礎的設施卻往往決定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敗。
“我們在輔導企業時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工廠設計得很漂亮,但不能滿足制造業的實際需求。”王教授對天工智谷的前瞻性規劃給予高度評價,“他們已經把這些基礎設施問題考慮進去了,這對企業后續的智能化升級非常關鍵。”
天工智谷的智慧壓縮空氣平臺更是一大亮點。傳統用氣模式下,企業需自行購置空壓機、安排存放空間并負責維修保養,且用氣穩定性欠佳。而天工智谷打造的智慧壓縮空氣平臺通過管道入戶,讓企業實現了24小時“無憂用氣”,成本較傳統方式節省20%~30%,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釋放設備空間,避免安全隱患問題,同時也節省了維修、保養、人工等成本,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制造企業廠房選址,買廠房建廠房都要理性評估
區別于傳統產業園區的物業管理模式,天工智谷構建了獨具特色的“T+專屬運營服務體系”。張志芳介紹,這一體系涵蓋基礎服務、企業服務和產業服務三大板塊,為入駐企業提供從物業服務到政策申報、從科技服務到金融服務的全鏈條支持。
“我們倡導打造產業服務生態閉環,除了硬件配套,更多的是軟實力和軟服務的比拼。”張志芳強調,園區不僅要滿足企業當前的生產需求,更要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全方位賦能。
關于制造業企業普遍關注的廠房選址問題,張志芳給出了專業且具有實操性的建議。他依據企業產值規模進行分類探討,為企業廠房選址決策提供參考。
對于年產值不低于2億元、現金流狀況穩健且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可考慮通過拿地方式建設自有廠房。規上企業也就是年產值在2000萬的企業,2000萬、5000萬-6000千萬產值的企業,市場上存在諸多新型“工業上樓”廠房可供選擇,此類廠房能夠滿足企業基本的生產經營空間需求。
而對于年產值在6000萬元至1億多元的企業,市場上還提供了一種“交鑰匙工程”模式,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提前定制廠房。這種模式有助于企業節省購置廠房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鑒于不同企業所處行業、發展階段以及未來預期存在差異,企業在選擇租用廠房、購置廠房還是自行拿地建廠時,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理性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制造業企業主懷有擁有獨門獨院廠房的情懷。然而,在做出此類決策時,企業更應審慎評估自身實力與發展階段。張志芳以30畝土地為例,對拿地建廠的成本構成進行了詳細剖析。依據2024年的市場數據,土地均價按80萬元/畝計算,建安成本約為2000-2300元/平方米,此外還需考慮財務成本等其他費用。綜合估算,建設一座完整的廠房,總投資預計將達到1.5億-1.8億元。
為此,張志芳建議企業在做出廠房選址及建設決策時,應全面綜合考慮行業特點、區域優勢、資金實力以及長期發展規劃等多方面因素,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立足灣區謀全局,產城融合育新機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100公里黃金內灣”的重要節點,天工智谷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項目位于東莞長安廈崗社區,約半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為企業的商務出行、員工通勤、貨物運輸提供了極大便利。
園區以智能制造及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培育新能源、新材料、5G產業等特色產業集群,致力于打造粵港澳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基地。除了標準廠房,項目還配套總部大廈、人才公寓、運動公園等城市功能,真正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
王子豪教授在直播總結中指出:“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從工業4.0到制造強國戰略,再到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隨著產業變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主開始關注數字化轉型的實施路徑。正如張志芳所言:“天工智谷不僅要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硬件空間,更要通過產業服務生態圈的構建,助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在這座崛起于東莞長安的智慧園區中,傳統制造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通過數字化轉型的賦能,更多企業將在這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共同奏響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的時代強音。
文字:盧知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