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到旅游旺季就擔心周邊商戶污水外排產生臭味,現在看著新管網一點點鋪起來,心里踏實多了!”近日,在龍泉驛區山泉鎮大佛社區污水治理項目施工現場,山泉鎮水務服務站主任趙湘龍望著延伸的管道感慨道。
針對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污水治理難題,區水務局會同山泉鎮,以提高片區污水收集處理率為核心,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聚焦旅游景區及周邊污水治理短板,打通山區污水管網建設“最后一公里”,全力破解基礎設施滯后與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矛盾,為鄉村振興筑牢生態基底。
項目自今年4月開工以來,工人們搶抓有利天氣全力奮戰,在施工現場隨處可見溝槽開挖、管道敷設的忙碌景象。截至目前,已完成30%的管網敷設任務,各項施工環節正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預計10月可全面竣工。趙湘龍介紹,項目建成后實現片區日均污水處理能力達3600立方米,可有效解決和美鄉村片區、場鎮及桃花故里部分區域7000余人污水排放問題,為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優化人居與營商環境夯實根基,更為后續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民生保障動力。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早在2020年,區水務局便與山泉鎮聯合編制了《龍泉驛區山泉鎮污水管網及配套工程規劃》,系統謀劃管網布局與建設時序,秉持“逐年完善、分片推進”原則,將全鎮科學劃分為場鎮核心區、景區旅游帶、鄉村聚居點三大治理單元,分類分批推進建設。截至2024年底,污水管網已延伸至七里桃園片區及多個鄉村聚居點,初步構建起“主干管網輻射場鎮及景區全域、支管網串聯節點”的立體式收集系統,為實現污水治理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一頭系著百姓宜居的生活質感,一頭牽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愿景。隨著污水治理工程的縱深推進,山泉鎮污水管網如同細密的地下血管不斷延伸,正逐步勾勒出一幅“景美人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