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雙先”事跡展播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表彰大會精神,在全國離退休干部中進一步形成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離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連續宣傳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事跡。“南昌老干部”現推出【全國“雙先”事跡】欄目,供全市廣大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老同志和老干部工作者學習借鑒。
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的第二天,湖北省黃岡市白蓮鎮長嶺崗村傅家灣黨支部書記傅振國,就帶著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趕回傅家灣。
傅振國退休前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對他來說,退休是人生的新起點。從17歲參軍入伍離開家鄉,他心頭一直縈繞著為家鄉做實事的愿望。2017年3月,侄女傅秀麗邀他回鄉共建美麗鄉村,瞬間點燃了他的熱情。當年4月5日,傅振國重返位于鄂東的小自然村,毅然投身美麗鄉村建設。
傅家灣有50多戶人家,250多口人。他回鄉第一件事,就是踏遍傅家灣每一寸土地,考察周邊的鄉村建設示范村。從此,他每年平均11個月蹲在這里,“觀察、摸索、試驗、失敗、又試驗,時而歡欣,時而頭痛,經常失眠”。
為拓寬村中一條狹窄的土路,他在村里第一次發動村民捐款,籌集了近11萬元。之后,他和鄉親們一起清理了水渠、平整了道路,修建了涼亭、建起了公園,裝上健身器材,圍墻也煥然一新。
曾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老傅,每到深秋,都會徜徉在遍植銀杏的街巷。回到家鄉,他萌生了在傅家灣建一條銀杏大道的想法。說干就干,他發動親朋好友,每人捐500元植一棵樹。一呼百應,鄉親們很快匯集捐款,在外打拼的鄉賢、熱衷鄉建事業的企業家也紛紛伸出援手,湊夠了種植銀杏樹的資金,這條大道也被命名為鄉音大道。
村容村貌提升了,但真正讓農民富起來,還需要產業的支撐。于是,傅振國和鄉親們一起辦起傅家灣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理事會,改變過去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有計劃地引入試種經濟作物,幫助農民增收。
最近,老傅又在籌劃著村里的土壤改良。在專家指導下,他在傅家灣附近的山上找到了富含微量元素的海底沉積巖。今年開春以后,就要動員各家各戶在菜地里改良土壤種上菜。通過引種有機菜等經濟作物,慢慢打開銷路,幫村民增收。
“最開始,我計劃回鄉3年,現在已是第三個3年。”傅振國說,“我對未來又有了詳細的籌劃,會踏踏實實干下去。”
來源:經濟日報
南 昌 老 干 部
唱響主旋律 傳遞正能量
交流好經驗 展示新作為
微信號:nclaogan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