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土地上,法治鄉村建設正有序推進:村(居)法律顧問讓村民遇事找法觸手可及,法治宣傳陣地將法律知識巧妙融入群眾生活,“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隊伍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法治新動能……
在三星鎮南橋村就有這樣一位“法治帶頭人”,他聚焦村民法治需求,積極協同各方力量,探索創新法治建設新路徑,為南橋村的法治建設注入了新活力。他就是南橋村駐村指導員(第一書記)陸宇洋,駐村期間,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法治帶頭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調研先行,
精準把脈法治鄉村建設“新課題”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駐村伊始,陸宇洋便深知,要進一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必須更精準地掌握村民的所思所盼。他與村“兩委”干部組成調研隊伍,穿梭于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在走訪中,他進一步掌握了村民在法律咨詢、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治需求。這些來自村民的反饋,為他后續協同各方力量,精準對接法律服務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二、解憂為民,
筑牢鄉村和諧“第一道防線”
化解矛盾糾紛是維護鄉村和諧的關鍵。為了織牢鄉村穩定的“平安防線”,陸宇洋秉持公平公正、耐心細致的原則,適時得法地調解村民鄰里、家庭矛盾糾紛。在調解過程中,他不僅運用法律知識為當事人分析問題、明辨是非,還注重情感疏導,努力化解雙方的隔閡。駐村期間,他聯合村委會調解員累計化解糾紛 62 起,有效促進了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村風文明。
三、多元普法,
提升法治宣傳“滲透力”
為了把公法惠民政策精準送到群眾身邊,陸宇洋組織發動村各小組長,通過張貼海報、發放手冊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識。同時,對接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法律援助中心及鎮司法所等專業力量,精心策劃并開展了“公共法律服務進村居”早市、“護航鄉村振‘憲’在行動”、“法潤南橋‘粽’享安康”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累計服務村民 210余人次。通過一系列法治宣傳活動,拉近了法律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法治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創新實踐,
搭建鄉村法治建設“新陣地”
駐村期間,為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在司法所支持下,陸宇洋積極協調廟鎮法庭、駐村法官等多方力量,打造“瀛在無訟·南橋法治驛站”。法治驛站是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平臺,集巡回審判、多元解紛、精準普法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匯集駐村法官、海棠法律顧問團等力量,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零距離”優質法律服務。
2024年8月,在區委社會工作部、區人民法院、區司法局和三星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驛站正式啟用。啟用當天即審理了崇明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試點的首個案件,為從源頭預防和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供了示范。截至目前,法治驛站已累計開展公開庭審 3次,吸引 120余人次旁聽,成為了村民身邊的生動法治課堂。
法治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三星鎮司法所匯聚轄內各類法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用以探索實踐。在“法治帶頭人”陸宇洋兩年的深耕下,南橋村的法治土壤日益豐沃。村民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顯著增強,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更加高效,公共法律服務觸手可及,一幅以法治為底色的和諧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崇明三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