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眾號推送機制改變,歡迎在公眾號首頁點擊右上【···】,將東哥在灣區設為?“星標”?,及時接收文章推送。
大家好,我是東哥,你身邊放心的香港保險顧問。
這是我的第728篇原創。
上篇文章,我們聊了東哥提升自己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
都是折疊時間的膠囊,一次創作,無數次復用。
這樣就保證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給客戶提供東哥級別的客戶服務。
而不是小助理級別的
對香港保險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微信上聯系東哥。
提供VIP式的保險管家服務。
今天和潛在客戶約著喝咖啡。
潛在是做信息化的。
信息說,我現在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自己。
我比東哥年輕一些,但也快40了。
職場上發展,自己評估是到頂了。
很難有進一步的提升。
就像東哥之前文章里面說過的,職場如青樓,不許見白頭。
眼看自己也快面臨職場危機了。
有時候不免有點焦慮。
有沒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職場魔咒?
1
東哥說,這個問題,很普遍。
網上有調侃普適性職業生涯
碼農:25歲軟件工程師 -> 28歲高級軟件工程師 -> 32歲架構師 -> 35歲外賣騎手
產品:25歲產品經理 -> 28歲高級產品經理 -> 32歲產品總監 -> 35歲滴滴專車
運維:25歲運維工程師 -> 28歲高級運維工程師 -> 32歲運維總監 -> 35歲淘寶店主
市場:25歲市場專員 -> 28歲市場經理 -> 32歲市場總監 -> 35歲開店
運營:25歲運營專員 -> 28歲運營經理 -> 32歲運營總監 -> 35歲微商
HR:25歲HR專員 -> 28歲HR經理 -> 32歲HR總監 -> 35歲保誠保險
所以這個困局,不只你有。
只是你現在,才開始意識到。
說實話,有點晚。
文藝青年說的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是單細胞生物腦子進水。
扯淡的。
實際情況是,今天是昨天的延續。
也就意味著,我們無法擺脫過去對現在的影響。
過去沒有提前規劃,現在的困局,早就注定了。
而且絕大多數城市中產,或早或晚,都會遭遇這種尷尬。
為什么?
2
不掌握生產資料,沒有屬于自己的資產。
什么是資產?
資產,就是你放在那里不動,也會給源源不斷帶來財富增殖的東西。
這個增殖的殖,是馬克思資本論里的資產自我繁殖,是有生命的。
這個資產,在古代,主要是土地和商鋪。
擁有土地就是做地主,擁有商鋪就是做商人。
在現代生活中,可以是頭部公司的股權,可以是你寫了一首知名的歌,一本暢銷書、一個自帶流量的作品。
對應到我們自己,就是能賺錢的這些資產,不在自己身上。
所以對外部的依賴性太大。
身上有一些技能,公司的平臺內有一點人脈。
但可替代性,很強。
人到中年,家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很難全心全意的撲在工作上,玩命的加班或出差。
而且價格還高,怎么算都是虧本的買賣。
所以老板們都會很有動力把這幫人干掉。
換成更能拼能打,還更便宜的少壯派。
尤其遭遇寒冬、戰略收縮的時候。
這幫老人,都是最危險的一個群體。
最先可能被裁員。
3
信息說,你說的這些,就是我現在焦慮的地方。
問題看到了,關鍵是怎么解決呢?
能殺到職場頭部,最后安全落地,自然是好。
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金字塔的架構,就注定了在頂端的,只能是少數。
像我現在,職場應該很難有進一步發展。
過幾年可能就要被干掉。
是職場最危險的邊緣人了。
但生活中的支出,卻遠遠沒到可以減少的時候。
怎么辦?
東哥你做自媒體,接觸的人多。
有沒有什么好的渠道,能解決這個問題?
4
東哥說,渠道肯定有。
就好比歲月留金微信群里面,就有一幫猛人。
遭遇到的危機,要小很多。
有做外貿的,有做社群的,還有做跨境結算的。
前幾天有個00后的姑娘,在做一個體制內公文相關的項目。
整理公文資料庫+公文代寫。
自己做流量端,對接有公文需求方和有代寫提供方。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有兩個。
一個是,有具體的項目。
或者說變現的抓手。
就比如做小紅書,后面可以用外貿承接,也可以用保險承接。
還可以用在職教育、跨境金融結算之類的業務承接。
流量只是渠道,是自身業務的放大器。
俺也是類似的邏輯。
東哥搞自媒體,賺的就根本不是自媒體的錢。
做的社群、寫的文章,都免費。
廣告更是從來不接。
為什么?
咱靠賣香港保險賺錢。
賺服務的錢,賺保險公司的錢,賺增量市場的錢。
賺更高級的錢。
自媒體也好,社群也罷,或者香港銀行開戶之類的延伸服務,都只是東哥個人影響力的放大器。
那么你現在的問題是,你有沒有什么具體的項目?
自己懂行的,自己擁有的,渠道端、產業端、產品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故事。
你的行業只要能存在,大概都是一個比較剛需的行業。
律師、老師、醫生、理財、保險、銷售、房產等等。
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行業經驗。
你以為的理所應當、常識,在其他人眼中,就是最專業、最接地氣、花錢都想購買的見解和經驗。
5
二個是,他們的資源,都在自己身上。
不管是對接的生產端還是需求端。
每成交一筆生意,都會給自己的資源庫,添磚加瓦。
你可以琢磨下,自己現在有什么資源,是依托于你,而不是依托于平臺。
否則公司就會很容易的干掉你。
而且一旦離開現在的公司,之前的積累基本清零。
那就尷尬了。
個人和公司,是合作,但也有對立。
看是你需要公司,還是公司需要你。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講究力的世界。
這一點,東哥深有體會。
之前做電力設計,俺也是一把好手。
這個行業的特點,是半壟斷的市場。
業務開展,都需要公司有資質。
玩兒的是牌照。
和某個具體的人,其實關系不大。
所以離開設計院,自己的技能,就大打折扣。
當時有個客戶,一直找俺幫忙干私活。
做動力機器基礎設計。
東哥是公司這方面的權威,而且服務到位,他就時常找我。
一方面報酬挺高,二方面也時常招呼一起吃吃喝喝,聯絡感情。
合作就很愉快。
但后來東哥離開了設計院,他就再沒聯系過我。
他看中的,有東哥的實力;
但更看中的,是東哥所在的公司,設綜甲級的資質。
東哥離開公司后,雖然技術還在,但資質不在,平臺不在。
在他看來,東哥就沒用了。
當時的東哥,就是更需要公司的平臺。
6
現在做保險后,為什么就不焦慮了?
因為客戶看重的,更多是東哥這個人,而不是東哥所在的保險公司。
東哥在保公司,他們就買保公司的產品;
東哥去友公司,他們就會跟著東哥,買友公司的產品。
為什么?
因為在個體差異面前,整體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兩家都是世界范圍內的頭部公司,香港又是金融自由港。
一個充分競爭的成熟市場,一家公司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兩個月后對手就會對應推出競品。
友公司如此,保公司也如此。
加上保險都是標準品,在誰那里買,花的保費和獲得的保障,都一樣。
這時候比拼的,其實是保險顧問這個人。
這個具體的人,具體的服務,具體的可靠程度。
能不能把產品講解清楚,能不能真的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思。
做出更適合他的方案。
所以保險顧問賣的,其實是自己這個人。
這也是東哥勤奮更新公眾號的原因。
用持續的寫作,做信任前置;
用保險科普,讓別人能看到自己的專業性;
用嚴謹的態度,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可靠性。
就像東哥一直說的,總有一雙眼睛在背后默默觀察。
而成果,就是東哥的客戶資源,都積累在東哥自己身上。
7
回到你現在的問題,就是可以琢磨下,怎么把平臺的資源,積累到自己身上。
就像偉大導師說的: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各種商業往來、交易,都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在執行。
所以所有資源,最后都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
這樣一個常識給我們的啟示就是:
日常工作種,要有意識的,把資源積累到自己身上。
用一種玄乎的說法,就是要把自己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
第一個自己,是工作中公對公服務的客戶;
第二個自己,是工作之外,延伸到個人關系上的客戶。
8
現在東哥,每天風風火火,忙到飛起。
用心做好每一次服務,用心寫好每一篇文章,做好每一個方案。
耐心的,等待花開。
關注東哥,保護中產財富,一起慢慢變富。
東哥目前提供如下服務,有需要的朋友歡迎微信來撩。
,一個經營強鏈接的社群。
群里有老板、投資人、500強高管、律師、HR……
討論個人IP打造、中年人第二曲線、碩博學歷提升、企業出海項目等。
,分享一些專業金融知識及硬核資訊;
討論香港保險、香港銀行開戶、美股投資、比特幣投資、房產投資等。
,1-2小時的深度交流。
涵蓋自媒體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IP打造、個人優勢挖掘、銷售獲客技巧、資源鏈接等。
人是萬物的尺度。找一群人一起走,一起慢慢變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