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全局看,最有利的局面是:美以的軍事打擊未能達成其摧毀伊朗戰略能力的目標,反而自身深陷泥潭,被持續消耗削弱。
當前形勢正處在一個極其關鍵的節點,未來24-48小時的決定,或將奠定未來五至十年國際秩序的基調。特朗普的決策風格以反復無常著稱,既有激進的得寸進尺,也常伴有最后一刻的臨陣退縮,其最終動向難以預測。若馬斯克仍在身邊擔任顧問,很可能會勸阻其參與對伊朗的轟炸行動。
然而,巨大的誘惑如同魚餌般誘人。特朗普上任半年來,政策推進效果不佳,缺乏顯著政績。若能“一勞永逸”解決伊朗問題,進而掌控中東局勢,這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政治遺產。普遍認為伊朗擅長持久戰,但局勢也可能迅速“加沙化”——陷入高強度、高破壞的局部沖突。有跡象顯示,伊朗高層已為領導人遇刺等極端情況下的權力交接和關鍵部門運作制定了預案。同時,伊朗通信管理局已下令禁止敏感部門人員使用連接開放網絡的移動設備,凸顯其備戰姿態。
驅動特朗普反復無常的關鍵,始終是眼前的即時利益。當前,以色列也深陷困境——即便掌握制空權,也無力單獨摧毀伊朗所有戰略設施,亟需美國直接介入。綜合判斷,特朗普下定決心的可能性已相當高。
伊朗方面,其近期表現的克制(“有限反擊”)被對手解讀為懦弱與虛弱,反而可能刺激美以采取更強硬行動。哈梅內伊若想絕處逢生,必須盡快亮出真正的“殺手锏”。在“以核止戰”的討論中,一條高贊評論點明了核心困境:“烏克蘭棄核換來亡國,朝鮮擁核保住國家,選哪條路?”這反映了伊朗可能面臨的戰略抉擇。內塔尼亞胡的算盤似乎落空:意圖通過空襲施壓迫使伊朗棄核,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更堅定了伊朗擁核的決心。
從中東全局看,最有利的局面是:美以的軍事打擊未能達成其摧毀伊朗戰略能力的目標,反而自身深陷泥潭,被持續消耗削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