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們所料,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堅決拒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無條件投降!”。
哈梅內伊在18日的電視講話中表示,伊朗“不會投降”。并反過來警告特朗普,“美國人應該知道,美方的任何軍事干預,無疑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所有人都知道,特朗普的“無條件投降!”就是最后通牒。面對哈梅內伊的強硬回應,特朗普說了一句“祝你好運”。
什么意思?最好的解釋就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說法。以色列發動襲擊的目的是炸毀伊朗核設施,阻止德黑蘭最終擁有核武器。但是,以色列同時意識到,就獲得持久安全而言,推翻哈梅內伊政權意義更大,這甚至會改變整個中東的局面。
當伊朗軍方高層幾乎被集體斬首后,人們在猜測:哈梅內伊會是下一個嗎?
有報道說,以色列上周五曾有機會殺死哈梅內伊,但此計劃被特朗普否決。雖然以色列官員后來說此報道為“假消息”,但是,他們并沒有否認以色列想要哈梅內伊的命。
反對以色列這樣做的人很多,國際政治舞臺上,想表現自己是守法公民的人是主流,理由是,怎么能這樣呢?人家是國家最高領袖。還有一種觀點擔心大領導沒了會亂,其關鍵詞是“升級”,潛臺詞是,要是再兵荒馬亂了,誰負責?
特朗普也不是一點顧慮沒有。因為擔心美國下場的人,已經全面開動輿論機器,想讓特朗普在臨門一腳時患得患失。他們的說辭更多:別起腳!想想,伊拉克,阿富汗,更早的還有越南,真想好了?
也許這種說辭有作用,也許心魔起作用,特朗普沒有把話說死,而是系了個有活扣的上吊繩。他提到兩點:美國已經完全掌握了伊朗的領空,另外,完全知道哈梅內伊人在哪里。
特朗普說:“我們非常清楚所謂的最高領袖藏在那里。他是一個容易的目標,但在那里安全——我們不會除掉他(殺死!),至少現在不。”
相比以上,以色列的態度最為激進,內塔尼亞胡已表示不排除刺殺哈梅內伊的計劃。
面對質疑,內塔尼亞胡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非常肯定地說:“這不會加劇沖突,而是會結束沖突。”
他補充道,“‘永遠的戰爭’正是伊朗想要的,他們正把我們推向核戰爭的邊緣。事實上,以色列正在做的就是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結束這場侵略,而我們只有挺身而出對抗邪惡勢力才能做到這一點。”
內塔尼亞胡沒有透露以色列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只是說:“我們正在做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會結束沖突”,這是內塔尼亞胡的態度。很多人會指責以色列狠辣,但就這場戰爭的目標來說,內塔尼亞胡就這么肯定。連特朗普都留下活扣,而內塔尼亞胡認為,過了臨界點,事情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和那些把哈梅內伊說成壓艙石的人完全相反。
其實,壓艙石已經閉著眼“壓艙”很久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當一個最高領袖多少年足不出國,他領導這個國家的視野究竟能有多大?
哈梅內伊1989年4月訪問了朝鮮,當時他是伊朗總統。同年6月霍梅尼去世,哈梅內伊接任最高領袖,從此就沒再踏出國門,改在國內視察了。
有人為其找借口,說總統領導外交,最高領袖主要負責冥想國家方向。其實,哈梅內伊不出國門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安全。這種幾十年足不出戶對伊朗的作用極大,本來就是封閉體制,最高領袖再這樣,國家的大腦就基本長期處于缺氧狀態了。
以色列才襲擊,伊朗軍方高層就被一鍋端,大家紛紛說,伊朗軍隊太差,連首長都保護不了。光指責軍隊?事實上,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壓艙石上。伊朗軍隊迄今遭受的所有恥辱,就是對哈梅內伊幾十年工作的最好鑒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哈梅內伊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這是分析人士對哈梅內伊的普遍看法。而以色列的官方看法是,隨著連續空襲打掉伊朗很大一部分防空武器,加上軍事領導人被斬首后造成的混亂局面,現在的哈梅內伊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脆弱。
在核設施遭到打擊后,哈梅內伊已經清楚,自己距離最后一擊已經不遠了。特朗普的“無條件投降”其實就是亮一下態度,即使他也知道,86歲的哈梅內伊不可能投降。兩個原因:一是老了,無所謂了;二是投降也不會有好果子,還不如留下個被美以迫害致死的英雄形象。
與此同時,就伊朗最高宗教機構“專家會議”來說,他們和哈梅內伊一樣,絲毫不懷疑有可能出現極端情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個由88名高級伊斯蘭教士組成的小圈子,已經做好最高領袖死于襲擊的準備了。
那么,如果以色列最終動手,“除掉”實現了,伊朗會大亂嗎?“即使伊朗整個神權政府體系崩潰,動亂也不一定能保證新政府對伊朗受壓迫的人民、以色列或美國更加友好”,這是目前的一種擔心,即,發生的事情并不總是會更好。
這種擔心的例子可以從2010年的埃及、利比亞、敘利亞和也門等國家找到。在大多數國家,民主的努力要么演變成內戰,要么被新的或回歸的獨裁政權或極端主義團體的崛起所擊退。
于是,有人說,還是不動最高領袖好。但是,這能解決對伊朗核設施的擔憂嗎?即便現在一時解決了,在整個體系沒有改變的前提下,以色列目前的行動很可能會“變形”:從成功襲擊變成日后來自德黑蘭的致命復仇。
從這個角度說,以色列本次打擊伊朗已經不可回頭,對美國來說,一旦參與摧毀伊朗核設施,那就等于和伊朗徹底干上。不管真有勇氣,還是虛張聲勢,哈梅內伊已經警告美國,膽敢動手,一定會遭到痛擊。
現在,可以這么說,擔心伊朗因哈梅內伊被斬首而陷入大亂的人在外面,但這些人大多是純粹的旁觀者,而真正另有所想的是哈梅內伊和他的權力圈子,以及伊朗的盟友,他們更希望人們相信:動哈梅內伊,后果不堪設想。
想想看,“不堪設想”曾經保護了多少掌權者?所以,他們才是“不堪設想”的最堅定擁躉,因為別人一想到不堪設想,他們就高枕無憂了,而且一無憂就是一輩子,甚至兩三輩子。
內塔尼亞胡屬于不信邪的一類,當初出手痛打真主黨就是例證。拜登說,伊朗核設施不能動,現在以色列動了。特朗普對除掉哈梅內伊會引發局勢升級并非完全沒有擔憂,但內塔尼亞胡不以為然,所以才說,不會“升級”,只會“結束”。
即便哈梅內伊被斬首,伊朗的問題也未必能解決,有人這么躊躇。但是,國際社會如果對伊朗民眾連這點信心都沒有了,那才是哈梅內伊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敘利亞已經變了,如果霍梅尼體制被徹底拋棄,伊朗即使還有許多問題,不也是一個巨大進步嗎?
現在就看美國了。
干擾會來自各個方面。以色列還在行動,伊朗的導彈還在飛向特拉維夫居民區,法國總統馬克龍就開始疾呼:以色列應“立即停止”與伊朗核計劃無關的軍事行動。
這就是現實,臨門還沒起腳,有人已經開始拽鞋了。
好在特朗普明白。他在社交媒體發文中諷刺馬克龍錯誤解釋他提前離開G7峰會的原因,說:“愛出風頭的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錯誤聲稱我離開加拿大返回華盛頓,是為了促成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停火’”,“錯了!他不知道我為什么現在要回華盛頓,但這肯定與停火無關,比那更重要”。
什么能比停火更重要?毫無疑問,深藏于德黑蘭西南95公里地下的福爾多鈾濃縮設施,以及也藏于某處的哈梅內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