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才子佳人,若想探探彼此深淺,不必冗長試探,一副精巧的對聯便足矣。
對聯招親,風雅含蓄,文字間藏著心思,字句里考驗才情,又悄然衡量著志趣是否相投。
這法子,給了深閨才女一絲難得的主動,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厚重帷幕后,為自己覓得一位心意相通的良人。
今天咱們故事里的主角,便是一位這樣的女子。
江南水鄉,富庶溫家,有一女兒名叫溫宛瑜,其爹娘經商,攢下金銀不少,當然不曾吝嗇女兒的教育。
宛瑜自小在書堆里長大,琴棋書畫都沾,最癡迷的還是《紅樓夢》《三國演義》等話本傳奇。
每天天一亮,她就捧著書坐在窗前,一讀就是大半天,讀到精彩處,她為黛玉垂淚,也會替諸葛扼腕……讀完后還會提筆寫下感悟。
歲月流轉,溫宛瑜人如其名,出落得溫婉可人,更難得的是腹有詩書,談吐間自有清雅氣韻。
到了該嫁的年紀,父母為她相看了不少富家子弟,可她總是輕輕搖頭:“爹,娘,嫁人過日子,豈能只看門第?女兒盼的,是能與我燈下共讀、月下對酌之人。”于是她紅著臉跟父母提出想對聯招親。
溫老爺和溫夫人聽了,先是一愣,可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又心疼她不愿將就,咬咬牙就答應了:“閨女想怎么招,我們都依你!”
一場別開生面的招親盛會,便在溫家緊鑼密鼓中籌備開來。
招親那日,溫府門前熱鬧得像過年,張燈結彩,到處擠滿了人。來應招的之人皆精心打扮,胸有成竹有之,緊張踱步有之。
溫宛瑜穿一身月白錦緞旗袍,鬢邊插著支珍珠步搖,臉上蒙著半幅繡牡丹的帕子,只露出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廳堂中瞬間安靜下來,無數目光投向那朦朧倩影。
她作揖罷,便脆生生開口:"小女子不才,有一上聯在此,請諸位公子賜教——‘坐在紅樓讀三國’。”
這紅樓既說的是溫家女子坐的樓閣,又暗指《紅樓夢》;三國既是書,又是一段歷史,這上聯一詞雙意,渾然天成,要對得工整且同樣蘊含機鋒,談何容易!
這一下臺下的才子們都犯起了難。有的抓耳撓腮,有的直搓手心,即便有幾人試著對了幾個下聯,卻依然不能讓溫宛瑜滿意。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一點點流逝,空氣仿佛凝固了。正當眾人幾乎要放棄時,人群后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晚生愿試。”
只見一位身著素凈青衫的年輕秀才排眾而出,正是蕭子容。他神情自若,步履從容,行至擂臺中央,對著屏風方向恭敬一揖:“姑娘上聯精妙無雙,晚生不揣淺陋,試對下聯:
跳進水滸向西游。
水滸既指水波,又對應《水滸傳》;西游既是往西去,又說的是《西游記》。不知姑娘覺得如何?”
溫宛瑜躲在屏風后,臉上泛起紅暈,嘴角止不住地上揚 。這副下聯,詞性工穩,平仄和諧,更以同樣的雙關手法,將兩部奇書名著化入其中,與上聯相映成趣,堪稱天作之合!
蕭子容被請進溫家,溫宛瑜出面相見交談,兩人越談越投機。蕭子容欣賞宛瑜的靈秀通透,宛瑜亦傾心于他的博學與胸襟。情愫在字字句句間悄然萌生,如同春水初生,自然而然,盈滿心田。
沒過多久,兩人就成親了。
新婚之夜夫妻夜話:"從前讀水滸,只覺江湖熱血;如今讀紅樓,方知歲月溫柔。往后啊,咱們的日子,既有梁山好漢的痛快,也有紅樓兒女的綿長。"
這副蘊含四大名著的妙對搭配著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
屏幕前的你,對于溫宛瑜的上聯有什么好下聯,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