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圈又爆大雷!
37歲陜西健美選手趙寒突然去世,遺孀公布死因為心臟驟停,但看他生前照片里血管暴起像蜘蛛網的身材,明眼人都懂 —— 這哪是健身,根本是拿命換肌肉!類固醇這把殺人刀,早就該被健身圈拉進黑名單了!
6月19日,健美圈被一則訃告炸懵了。傳統健美選手趙寒,凌晨因心臟驟停去世,年僅37歲。
遺孀高燕在朋友圈曬出的照片里,趙寒渾身腱子肉鼓得像氣球,大腿和胳膊上的血管暴起如蛛網,隔著屏幕都讓人覺得瘆得慌。
網友辣評:"這哪是血管,分明是盤在身上的紅蚯蚓!"
懂行的健身愛好者一看這身形就搖頭:"自然健身的人血管哪會這么夸張?十有八九是類固醇喂出來的!"
要知道,正常肌肉生長靠鍛煉和飲食,而類固醇就像給肌肉打 "催肥針",能讓你短期內爆增維度,但代價是心臟像被塞進小鋼炮——本就拳頭大的心臟要支撐過量肌肉,好比讓奧拓拉重載貨車,早晚得爆缸!
趙寒的死不是個例,這兩年健身圈猝死事件多得讓人麻木。
前年女網紅"壯壯"靜脈注射麻黃堿后暴斃,死時渾身肌肉硬得像石頭;
德國健身網紅喬?林德納患罕見肌肉病去世,尸檢報告直指長期使用類固醇;
還有齊齊哈爾教練唐博濤雖因意外去世,但生前為備賽狂磕藥的事早被圈內人私下議論。
好好的健身,為啥變成自殺?說穿了都是比賽惹的禍。現在健美比賽卷到什么程度?
最諷刺的是,這些健美選手追求的"完美身材",在醫生眼里全是"死亡體征"。
有心血管專家在趙寒去世后發視頻科普:"過量類固醇會讓血液粘稠度飆升,血管壁變脆,心臟每跳動一次都像在走鋼絲。看看那些暴起的青筋,那不是強壯,是血管在求救!"
選手為了上臺時肌肉線條"炸裂",不僅賽前斷水脫水,還得靠類固醇把肌肉"催"到極致。有退役選手爆料:"一場省級比賽,70%參賽選手都吃藥,你不用藥根本沒資格站上舞臺。"
更魔幻的是粉絲審美被帶偏。趙寒生前社交賬號下,點贊最高的評論都是 "這血管絕了"" 維度太頂了 ",很少有人提醒他注意健康。
有網友痛批:" 現在的健身圈就是畸形審美狂歡,觀眾愛看夸張肌肉,選手就拿命換流量,平臺還推波助瀾,簡直是集體自殺!"
隨便刷個健身博主,但凡肌肉大到離譜、血管暴起的,十有八九是 "科技選手"。真正自然健身的人啥樣?
看看彭于晏、張家輝,肌肉線條流暢不突兀,血管隱約可見但不會像蜘蛛網。
有健身教練總結兩者區別:"自然健身是雕刻身材,藥物健美是吹氣球,一個靠汗水,一個靠藥水。"
最扎心的是代價對比。自然健身可能練十年才出點線條,但身體越練越健康;藥物健美可能一年就成"肌肉巨獸",但肝腎損傷、心臟衰竭、性功能障礙都是家常便飯。
趙寒去世后,有網友翻出他去年體檢報告,里面肌酐值嚴重超標,醫生曾警告他腎臟受損,可惜他沒當回事。
趙寒的死像一面鏡子,照出健身圈被類固醇污染的亂象。當"追求極致身材" 變成 "比拼誰更不要命",當觀眾把病態肌肉當 "性感",這個圈子早就走偏了。
有健身愛好者在評論區呼吁:"我們要的是健康的身體,不是殯儀館里的肌肉標本!"
最后想對所有健身愛好者說:真正的強大是能陪家人到老,而不是把自己練成英年早逝的"肌肉烈士"。
如果哪天你發現健身需要靠藥物維持,記住:及時停手不是放棄,而是對生命最大的敬畏。畢竟在健康面前,所有獎牌和流量都一文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