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總司令的領導下,幾十萬大軍奔赴朝鮮戰場。自此以后,沉積在中國民眾心中的多年憤懣因這場抗美援朝戰爭一掃而光。原因在于,這場戰爭不僅成功粉碎了美國的擴張美夢,奠定了中國在東亞地區的話語權,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以及世界人民對于保衛世界和平的信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當年入朝作戰的志愿軍司令員的不二人選其實并不是彭德懷將軍,而是林彪。
可是如此重大戰役,林彪卻為何沒能掛帥出征呢?
難道真的有如一些傳言所說:“林彪因病拒絕出征只是個幌子,實際是因為林彪怕死或者畏懼美軍”嗎?那么,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
毛主席與林彪
01 計劃
1950年6月25日,身在北京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朝鮮半島戰爭正式爆發。這一石破天驚的消息讓中央方面也有點慌神,畢竟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一切百廢待興。
可是,美國并沒有想要給中國休養生息的機會。
朝鮮戰爭爆發之后的第二天,美國的駐日聯合軍隊就在中朝邊境發起了進攻,這種行徑明擺著要將中國的尊嚴徹底踩進泥里。
然而,彼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尚籌劃著解決臺灣問題,毛主席還親自點將粟裕將軍擔任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帥。如今,美國向朝鮮宣戰,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真正的意圖其實是給中國一個下馬威,以求中國不要順理成章地收復臺灣。
因此,兩天后,美國總統杜魯門趁著美軍在朝鮮半島節節勝利,開始命令駐扎在菲律賓的美軍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
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挑釁,中國中央忍無可忍,決定暫緩臺灣的解放計劃,轉而向朝鮮半島派兵進行反擊。
志愿軍赴朝作戰
02 選擇
關于抗美援朝總司令的人選,毛主席一開始其實傾向于“戰神”粟裕,奈何粟裕頭痛復發,身體不佳。所以,當毛主席得知粟裕因病不能赴任的時候,便寫信讓粟裕安心養病,不必掛念。此時的毛主席心中已經有了另外一個十分適合的將帥,那就是軍事能力同樣出眾的林彪。
毛主席
關于選擇林彪的原因,其實也不難想象:
首先,林彪是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而此次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東北邊防軍主力都是來自林彪的四野軍,而且跟朝鮮官兵也時常打交道,就連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也曾向主席建議,要將解放軍中的5萬朝鮮族官兵交由林彪指揮。如此一來,任用林彪做志愿軍統領可謂是理所應當,無可非議。
其次,林彪是跟隨毛主席征戰幾十年的老部下,軍事才能是毛主席早在井岡山時期就見證了的。再加上后期林彪依舊沒讓主席看走眼,不僅步步高升,還屢立奇功,著名的平型關大捷、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都是其卓越才能的明證。
林彪
最后,林彪對酷寒地區作戰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此番抗美援朝戰爭不久即將進入冬季,屆時林彪必然能最大效能地發揮作戰經驗。
認定林彪為未來統領中國志愿軍的最佳人選后,毛主席便有意讓林彪接觸朝鮮戰場情報,以及東北邊防軍的預備作戰情況。這一切安排,林彪自然看在眼里,明在心里。然而,當毛主席正式找到林彪,表明想讓其掛帥出征談時,林彪卻說了這樣一段話:
“謝謝主席信任。我身體狀況不好,有些力不從心。過去從上井岡山時起,就在主席的教導下南征北戰,雖然跟著主席打了不少勝仗,但也犯過不少錯誤,由于艱苦的戰爭環境,弄得一身是病,很難恢復。現在需要我上戰場,身體又不爭氣,我感到心里十分不安,對不起主席的培養。”
聽到到這里,抽著煙的手頓了一下,他沒有料到林彪會這樣直接拒絕。不過,毛主席心里明白:林彪此番回答看似說病,實際拒絕領兵??墒橇直胱鳛楦俺鲬鸬淖罴讶诉x,如果他不去,又要讓誰去呢?
想到這里,主席表情凝重,眉頭皺到一起,不看林彪也不說一句話,只是一根根地抽著煙思索著什么。
其實,對于林彪以病推托赴朝的原因,毛主席內心也比較清楚,畢竟黨內大部分同志都不同意出兵朝鮮,林彪的反對意見也無可厚非。
不過,林彪作為久經沙場的將帥,關鍵時刻未能站在國家利益面前考慮問題,這是主席沒有想到的。
然而,當一名將領不愿打仗時,強求便沒有意義了。所以,毛主席沉默許久后,終于說了句寬慰話:
“這樣也好。你先治病吧,身體不好,去朝鮮戰場也無法工作的?!?br/>
聽到這里,一向善于察言觀色的林彪明白主席的不滿,所以當即表態:只要自己身體好轉,便可立即出征朝鮮。但在這之前,主席可以選派其他人先去。
話說到這種份上,毛主席也不能再說什么。便問林彪道:“那你說誰合適,你推薦一個人嘛”。
林彪稍顯緊張,顯然這個問題有點出乎意料。不過,經過短暫思考,林彪很快確定了一個人:彭德懷。
看到毛主席有點興趣,林彪說道:
“彭總在一方面軍時,一直跟著主席在一起打仗,抗日戰爭時期,他也指揮和組織過大戰役,他不僅有指揮大戰役的領導能力,而且身體也好。據我看,彭總完全可以擔此重任?!?br/>
其實,毛主席在此之前也同時想到了彭德懷,不過林彪這一舉薦,也給毛主席打了一針強心劑。只見毛主席很干脆地說了句:
“好,你的意見可以考慮?!?br/>
同年10月4日,彭德懷回到北京,開始正式與毛主席商討出征援朝事宜。只是,毛主席因為林彪這個“前車之鑒”,所以給了彭德懷一個晚上的思考時間,目的是讓其徹底看清他自己:是否能意志堅定地同意出兵。
毛主席與彭德懷
這天晚上,彭德懷的確輾轉難眠,他太明白出兵援朝的不利因素,可是他也十分清楚國家戰略方針,急需這場出兵來一定乾坤。
所以,第二天的正式會議上,彭德懷語氣堅定地說道: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敗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br/>
有了彭德懷的這番表態,毛主席之前的顧慮瞬間一掃而光,正式決定將彭德懷選派為入朝參戰總司令。
03 林彪的主張
大家的猶疑有了結果,一切看起來都是塵埃落定的樣子,未來只要按照既定計劃實施就行了。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固執的林彪在10月6號的入朝作戰計劃會議上,仍然在談論出兵不利的因素,話里話外都在表明一個觀點:“不贊同出兵”。
中央會議(繪圖)
其實,關于林彪同志不同意出兵朝鮮的原因,坐在會議室的人早已經聽聞不少,幫他歸納總結下來,就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建國不久,根基不穩,急需要休養生息,不值得“為幾百萬人口的朝鮮,而打爛一個五億人口的中國”;
二、朝鮮戰爭是俄方挑撥東西方關系的陰謀,美國實際上并未想介入中國。對此說法,林彪特意補充說明:“如果美國真正想介入中國,早在解放戰爭后期就該有所動作”;
三、朝鮮半島的地形十分不利于作戰,卻有利于韓國和擁有大批軍艦的美國。而美國憑借著雄厚的工業體系,一定會最大力度地發揮陸海空軍隊的優勢。如果中國參與其中,逼急了的美國向我們也扔兩顆原子彈,這是中國承受不了的;
四、非要說出兵的話,那也應該由鄰國蘇聯打頭陣,而中國只需要屯兵朝鮮邊境,做好邊防保障工作,到時候根據形勢發展再做決定就好。一句話,能不打就不打。
由此可見,林彪雖然平日里不善言辭,但是在大場面上不僅毫不怯場,而且一旦拿定主意,任是誰說話都不好使,骨子里終究還是一個異常驕傲和固執己見的人。所以,即便中央已經明確決定出兵了,但是林彪覺得不妥,依然要講出來。
主持會議的周總理見林彪如此無視國家戰略方針,當即打斷了林彪的發言,順便進行了嚴厲批評。說實話,林彪這種行為有著“擾亂軍心”的嫌疑,的確十分不妥,周總理的批評也顯得非常及時。
毛主席林彪
后來,中央按照計劃派彭德懷出征朝鮮,而林彪則為了證實自己拒絕出戰是因為生病,所以前往蘇聯進行養病。
只是,后來的流言蜚語說林彪不愿意出國征戰,“是嫌棄中央沒有安排重要職務給他”,“懼怕美國,害的是政治病”……這讓林彪氣得夠嗆,不管他如何解釋,依然難以消解。
04 錯誤
關于林彪不愿出戰的原因,聶榮臻在后來的回憶錄中也表示疑惑,說:
“毛澤東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去朝鮮指揮志愿軍,可他害怕,托詞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過去我們一起共事,還沒有看到他害怕到這個程度?!?br/>
“戰神”粟裕
鄧公在后來給毛主席的信中,表示自己知道林彪“犯了兩次錯誤”。鄧公所說的林彪的兩個錯誤,一個是長征時,林彪搞秘密串聯,一個就是抗美援朝。
對于林彪的心理,鄧公的說法也是一針見血:
“按理他當時是很合適的人選,而他竟然拒絕了。從實質上說,他是怕美國,不相信會打敗美帝,不相信自己的正義立場和自己的力量?!?br/>
結語
然而,不管外界怎么說,在林彪的心里,他是無往不勝的常勝將軍,是賭贏不敢賭輸的運籌帷幄者。一言以蔽之,林彪太怕失敗了。
雖然一生征戰無數,屢打勝仗,但是當年四平攻堅戰等幾個為數不多的戰役,林彪吃了敗仗,卻讓他耿耿于懷了一輩子。
可是,作為共和國熟悉兵法的將領,林彪大概忽略了:大丈夫久經沙場,最先也最該明白的就是“勝敗乃兵家常事”。否則一遇敗仗,主帥自己就先出現心理問題,即便其軍事才能再卓越,終究也是泥沙上身,終犯大忌。
注:謹以此篇,緬懷所有為中國未來發展殫精竭慮的先輩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