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深圳市羅湖區梨園路406號的寶能汽車展示中心內出現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兩臺寶能旗下悠寶利A3車型正對大門展示,而在其背后,則突兀地停放著兩臺威馬汽車。這一場景迅速引發了媒體和業界的廣泛關注。店內工作人員向記者明確表示:“威馬已經被寶能汽車‘收購’。”另一名寶能汽車內部人士則透露,公司“正在與威馬汽車交接生產資質等資產”。
這一消息得到了多方證實。記者在寶能汽車展示中心確實看到了威馬汽車的展示,而威馬汽車破產重整管理人則回應稱,威馬的投資人應為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這種看似矛盾的表述實際上揭示了威馬重整的復雜股權結構——雖然表面上是寶能汽車在“接盤”威馬,但法律上的重整投資人卻是與寶能系有密切關聯的深圳翔飛。
威馬汽車的重整程序已取得重要法律進展。2025年4月3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布批準威馬汽車重整計劃,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這一裁定意味著威馬重整計劃獲得了法律認可,正式進入重整執行環節。根據重整計劃,戰略投資人及/或其指定主體后續將投入超過100億元資金,用于支付共益債務、清償各類債權以及用于復工復產和后續經營專項運營使用。
復工復產的準備工作已在多個方面展開。在某招聘平臺上,一家名為“翔飛”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正在大規模招聘,崗位包括融資總監、法務總監、總裝技師、整車基地負責人等,主要辦公地點設在上海青浦和溫州洞頭區——前者是威馬汽車總部所在地,后者則是威馬汽車工廠所在地。這一招聘行動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寶能汽車正在為威馬復工復產“招兵買馬”。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悠寶利招商咨詢人士透露的信息,寶能汽車在西安、常熟、深圳、廣州的工廠總產能號稱能達到百萬級,其中悠寶利A3將在西安和深圳工廠生產發貨,而“溫州工廠只會生產威馬”。這表明寶能系可能計劃將威馬的生產集中在原溫州基地,利用其現有產能和資質進行復產。
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作為威馬汽車破產重整的唯一意向投資人,其背景和真實意圖成為理解這起重組案的關鍵。深圳翔飛與寶能系的關聯遠不止于此。該公司的股東之一深圳鳳宇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深圳市悠寶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30%的股權,而悠寶佳是寶能投資集團的成員企業。更引人注目的是,悠寶佳的法定代表人張曉同時擔任了多家寶能汽車旗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高管職務。這些錯綜復雜的股權關系和人事關聯表明,深圳翔飛雖然名義上是一家獨立的汽車銷售公司,但其背后實為寶能汽車在操盤。
威馬汽車的重整計劃展現了一條極為激進的復蘇路徑,其設定的目標之宏大甚至被部分業內人士形容為“天方夜譚”。根據債權人會議披露的重整計劃(草案),新威馬汽車的發展將分為幾個關鍵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了極具挑戰性的目標。
2025年被定位為威馬的“復工復產年”。按照計劃,威馬將在這一年完成溫州工廠的產能重啟,通過原車型復產與新車型導入雙線并行,同步推進品牌形象煥新。具體而言,戰略投資人深圳翔飛將注入資源,制定多套方案推進威馬原車型的復產工作,同時導入新車型以實現溫州工廠的全面恢復生產。根據重整方案,首期資金將用于清償共益債務及恢復生產,而溫州工廠的年產能計劃從10萬輛提升至20萬輛。
但規劃與威馬當前的實際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截至破產前,威馬賬面資產僅39.88億元,而確認債權達148億元,暫緩債權112億元。這意味著新投資中近半數需用于債務清償,實際可用于技術研發與生產的資金將非常有限。此外,威馬原有供應商體系已基本瓦解——2023年破產前,威馬就因拖欠貨款被多家供應商起訴。威馬在技術積累方面也面臨嚴峻挑戰。當行業進入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智駕的“標配時代”,威馬現有車型仍基于400V架構開發,其L2.5級輔助駕駛系統相比小鵬XNGP、華為ADS2.0已落后兩代技術。雖然重整方案提及“加大智能化投入”,但具體技術路徑與時間表仍顯模糊,缺乏實現技術跨越的清晰路線圖。
威馬汽車的“復活”計劃雖然宏大,但面臨來自資金鏈、市場競爭和內部執行力的多重挑戰,業內專家和分析師對這起重整案普遍持謹慎甚至悲觀態度。這些挑戰不僅關系到威馬能否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甚至直接決定了這家企業能否真正“起死回生”。威馬汽車的破產重整案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生死故事,更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