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電費40萬炫富網紅被禁言”的話題引爆微博熱搜。網紅大藍的妻子大葉子憑借“市中心千平別墅”“8000萬裝修”“蘭博基尼掛墻”等標簽,成功將自己送上輿論風口。然而,這場精心策劃的“富貴流量”戲碼,最終以賬號被禁言收場,留下的不僅是網友的嘲諷,更暴露了當下網紅經濟的畸形邏輯。
炫富的本質是流量焦慮
大藍曾在直播中直言不諱:“直播房子因為流量好一些,現在攤上了很多事,希望把老婆賬號做起來,培養老婆直播帶貨,至少有個出路,所以顯擺下房子是最好的做流量的方式。”言下之意,炫富不過是他們精心設計的“流量密碼”,目的是為大葉子的帶貨賬號造勢。
81.6萬粉絲的大葉子則解釋,家中天價電費主要來自一套價值300多萬的“頂級氣候系統”,號稱由香港專家量身定制,恒溫恒濕還帶負氧離子,每6分鐘就能把全屋空氣換一遍——光這一項,一年電費就要20多萬。她聲稱,由于自己對“100多種東西過敏”,丈夫大藍才不惜重金打造這套“健康堡壘”。
然而,這套說辭在奢華細節面前顯得格外蒼白。墻上掛著800萬的蘭博基尼裝飾,餐桌是“全網唯一”的140萬鉑金款,地磚用著兩萬一平的景泰藍大理石……一邊炫耀頂級配置,一邊卻哭窮讓網友“幫忙湊電費”。這種“頂級富豪人設+下沉市場收割”的魔幻組合,瞬間點燃了公眾的反感。
說到底,炫富這套玩法早已被時代拋棄。在“共同富裕”的基調下,平臺對浮夸炫富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大葉子嘴上喊著“求關注”,手里賣著廉價貨,這種割裂感徹底暴露了網紅經濟的畸形邏輯——既想用奢侈生活制造階層優越感,又不得不彎腰賺普通人的錢。當“偽富豪”人設撞上真實的社會情緒,翻車不過是早晚的事。
“偽富豪”人設的致命傷
大藍自稱“不是真正的有錢人”,卻用8000萬裝修和百萬家電堆砌出一個虛幻的富豪形象。這種矛盾背后,是網紅經濟對“金錢符號”的病態依賴。真正的富豪無需證明自己,而偽富豪則需要不斷用物質標簽填補內心的不安全感。
更諷刺的是,大藍曾因薦股翻車被封號,如今又借妻子賬號卷土重來。從“知識博主”到“炫富夫妻”,他們的商業路徑清晰可見:用極端人設吸引眼球,再通過帶貨變現。但這種模式注定難以持久——當公眾對浮夸表演免疫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流量反噬。
大藍被封
大藍的創業史,堪稱一部“流量變現教科書”。這個原名藍天航的浙江衢州人,最早只是個健身教練,卻憑借過人的口才和商業嗅覺,在2015年就嗅到了微商紅利,靠賣健身餐賺到第一桶金。
真正讓他起飛的,是2020年轉型抖音口播視頻。一條爆款視頻讓他在三個月內狂攬400萬粉絲,從此徹底沉迷“流量生意”——從賣課到開設近10萬元天價的“私董會”,收割手段不斷升級。2022年人民網一篇《副業變負債?短視頻培訓課程被指“割韭菜”》的報道直接點名其“割韭菜”行為,迫使他短暫銷聲匿跡。
但這位“流量賭徒”顯然不甘寂寞。風頭過后,他不僅高調復出繼續炫富,還玩起了更危險的游戲:2024年A股小牛市期間,他連發幾十條炒股視頻,用“全倉買入”“公開預測”等極具煽動性的標題吸引粉絲。諷刺的是,這個坐擁超1030萬粉絲的“財經大V”,其實連最基本的證券從業資質都沒有。
如今,從微商教父到薦股翻車,大藍的賬號矩陣已接連被封。但值得玩味的是,每次被封后他總能換個馬甲卷土重來。這種“打地鼠”式的違規循環,暴露出平臺監管的漏洞——當流量成為唯一信仰,某些網紅就會在違規邊緣反復試探,直到踢到鐵板為止。
平臺的底線與公眾的情緒
此次禁言事件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在當下的社會情緒中,炫富不再是“勵志故事”,而是赤裸裸的資源浪費與價值觀挑釁。電力局的關注、網友的聲討,都說明公眾對“朱門酒肉臭”的容忍度已降至冰點。
大藍夫婦的困境,也是整個網紅行業的縮影。當內容創作淪為金錢競賽,當人設變成財富表演,這種畸形的“炫富經濟學”終將走到盡頭。或許,他們該學學真正的商業邏輯:長久的影響力,靠的不是電費賬單上的數字,而是能為社會創造的真實價值。
清揚君點評:
實際上,大藍夫婦的初衷是將微商炫富的模式從私域流量轉移到公域流量。流量本身并無原罪,但將炫富作為生意手段,注定是一場危險的游戲。封禁一個賬號容易,但要讓整個行業認識到“在時代發展的風向中,低調賺錢遠比高調作死更為明智”,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圖源:微博、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