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357年,東海王苻堅發動“云龍門之變”,推翻了自己堂兄苻生的統治,成為前秦的第三位君王。
就在苻堅登基稱帝的同一年,始平郡武功縣的陳留令蘇道質第三次喜得千金,他給這個女兒取名叫蘇惠。
蘇惠從小就天資聰穎,在父母親的教導下,自幼寫詩作畫,十歲之后,又習得一手好刺繡織錦。
十五歲及笄之時,蘇家三姑娘的才名人盡皆知,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
能主動上門提親的家世都不差,但這些人蘇惠沒有一個看上的。
公元373年暮春,不堪其擾的蘇惠央求父親帶她到名剎阿育王寺游玩。
蘇道質很寵愛自己的這個女兒,樂呵呵的就答應了下來。
在和煦的暖陽照射下,父女二人游覽到了寺西池畔。
見有一姿容艷麗的妙齡女子到此,池畔的年輕男子都裝模作樣了起來,剎那間各種高談闊論不絕于耳。
這矯揉造作的表演讓蘇惠看的忍俊不禁,為了不讓自己笑出聲來,她翻著白眼把頭扭到了另一邊。
就在此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了弓弦震蕩的聲音。
蘇惠定睛看去,只見一個身姿挺拔,樣貌俊朗的年輕男子正在對著天空的飛鳥仰身搭弓射箭。
他的箭法很準,基本上例不虛發,沒一會兒功夫就已經射下來好幾只飛鳥。
射完飛鳥,男子又把目光對準了水中的游魚。
隨著弓弦再一次發出輕響,一尾肥碩的鯉魚被箭矢帶出了水面,引來了好一陣喝彩。
撿起自己的戰利品后,男子微笑著走到了池邊的一個石頭旁,將放置在這里的寶劍和幾卷經書收拾好,轉身大步離開了。
這個卓爾不群的身影給蘇惠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讓她暗生愛慕之情。
回到家中,蘇惠從父親跟前得知男子名叫竇滔,是前秦右將軍竇于真的孫子。
蘇道質一眼就看出了女兒的小心思,于是他找到竇滔的父親,很快便玉成了此事。
第二年春天,在父母親人的祝福下,這對郎才女貌的小兒女結為夫妻,過上了琴瑟和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幸福生活。
如此過了兩年多,文武雙全的竇滔在妻子的支持下步入仕途,憑戰功一路高升,被皇帝苻堅升任秦州刺史。
當上刺史的竇滔有些飄飄然,一次在討論政務的時候出言頂撞皇帝引來大禍,被皇帝下令流放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
蘇惠得知此事專門前往阿育王寺北城門外送別丈夫。
夫妻二人抱頭痛哭一場后,妻子蘇惠發下毒誓,說自己海枯石爛不變心,天荒地老不改嫁,就等丈夫回來再次團聚。
當時的竇滔非常感動,也說自己此生只愛蘇惠一個人。
但很多時候,男人的嘴真的就是騙人的鬼。
到了流放之地不久,同樣發下海誓山盟的竇滔便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有了新歡,忘了舊愛。
二、
像竇滔這樣的渣男在歷史上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司馬相如就是其中之一。
苦等丈夫好幾年的蘇惠在得知竇滔變心后,做了和卓文君一樣的選擇。
她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用五色絲線繡了一首長達841個字的回文詩,取名叫《璇璣圖》,并寄給了丈夫。
竇滔雖然是渣男,但心里面對蘇惠還是有感情的。
所以他讀完這首哀怨悲泣,情真意切的信后非常慚愧,第一時間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為了挽回愛妻蘇惠的心,竇滔讓人把情婦趙陽臺送歸關中,又備下豪車厚禮將蘇惠迎接到了襄陽。
見丈夫已經醒悟,蘇惠沒有再繼續追究,原諒了丈夫,二人重歸于好。
這首可以讓渣男幡然醒悟的長詩《璇璣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回文詩。
它排列整齊,縱橫各有二十九個字,咋一看上去這些字互不相關,完全詞不達意。
但實際上這首詩暗藏玄機,斜著讀、倒著讀、橫著讀、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
這些隱藏的古詩題材多樣,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
每換一種不同的角度,就可以解析出來完全不一樣的新題材古詩。
據說一開始《璇璣圖》只有蘇惠竇滔夫妻二人才可以看懂,別的人根本不解其意。
后來在歷朝歷代文人的努力解析下,這首千古奇詩的秘密才一點點被挖掘出來。
唐朝時女皇武則天非常喜歡《璇璣圖》,不但親自為其做序,還讓人推演出了其中200多首古詩。
宋朝的文風鼎盛,王安石、蘇軾等大文豪都曾深入研究學習過蘇惠的《璇璣圖》。
一個叫起宗道的人博采眾長,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將全詩分為七團,解讀出了3752首詩。
到了明朝,經史學家康萬民繼續接力,在七團古詩中又分出一圖,重新又解讀出了幾百首,讓《璇璣圖》隱藏古詩的數量達到了4206首。
到了近代,從《璇璣圖》中解析出來的古詩數量已經達到了7958首。
就算已經挖掘出了如此多的古詩,也沒有人敢說《璇璣圖》的秘密就真的被解開了。
在數千年的華夏文化中,古詩詞多如牛毛,傳世名篇也有很多,但卻沒有任何一首詩能夠像《璇璣圖》這么神秘。
它的出現不但讓漢字的博大精深有了最具象化的體現,還讓后世的文人墨客多了一種炫技的方式。
除上述名人之外,還有南北朝的王融、庾信、蕭祗;唐代的李濤;宋代的李禺、孔平仲、宋祁、秦觀和蘇小妹;明代的湯顯祖、張芬、唐寅、俞彥、王佐;清代人吳絳雪、萬樹、董以寧、談印梅等人,都曾模仿蘇惠做過回文詩。
但卻沒有一人能夠如《璇璣圖》一樣,用幾百個字隱藏數千首古詩。
據歷史記載,蘇惠除了這首千古奇詩,還有詩著五千多首,只可惜這些都遺失了。
如果這些古詩流傳下來的話,蘇惠在華夏文壇上的地位可能就真的無人能夠撼動了。
三、
蘇惠所做的《璇璣圖》中除了有控訴的閨怨詩之外,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解讀。
例如頌揚仁德:原文定位——中心十字(第7行第7列起)。
順讀:仁智懷德圣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
逆讀:章榮重華顯妙貞,唐虞圣德懷智仁。
情感爆發的:原文定位第14行。
順讀: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逆讀: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
表達自己堅貞情義的:(第5行第5列)斜向展開。
順讀: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
倒讀:始終知物真,松凋識歲寒。
其中,朱淑真最愛的是:
蘭凋茂英,泉冰水結。(第20行)
回文:結水冰泉,英茂凋蘭。
不管是這些詩句表達的是什么情感,正著讀,反著讀都很通順,而且意思還各不相同。
后世模仿這種作詩手法的文人墨客多不勝數,其中最有成就的兩人當屬宋代的蘇軾和李禺了。
蘇軾最推崇的是:
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中心十字延伸)
逆讀:容華改喪顏,始終知物貞。
蘇軾所做的菱形《反復詩》和蘇惠的《璇璣圖》有異曲同工之妙,短短的29個字可以解析出七八十首不同的詩,而且都很押韻。
《反復詩》
除了這一首巨作,蘇軾甚至還將會問應用到詞作當中,例如這首《菩薩蠻》:
這三首詩順著讀倒著讀都可以,不同的讀法還會衍生出不同的意境。
李禺的名氣遠不如蘇軾,一生最出名的一首詩就是《兩相思》:
這首詩也被后人稱為奇詩,正著讀是丈夫思念妻子,又稱《思妻詩》;倒著讀是妻子思念丈夫,是《思夫詩》,非常的巧妙。
除了詩詞,楹聯賽道也受到了蘇惠《璇璣圖》的影響。
清代“天然居”著名的五言回文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據說就是乾隆皇帝想出來的。
后來大才子紀曉嵐對出了下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有一個無名書生覺得下聯雖然對仗工整,但意境卻差了很多,于是自己又對了一聯:僧游云隱寺,寺隱云游僧。
這樣妙趣橫生的回文聯有很多。
比如寫河南雞公山兩處盛景“斗雞山”和“龍隱巖”的回文聯:
斗雞山上山雞斗
龍隱巖中巖隱龍
寫廈門鼓浪嶼魚脯浦景觀的回文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這些回文的詩詞以及對聯都是受蘇惠《璇璣圖》的啟發做出來的,將漢字的韻律之美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的淋漓盡致。
雖然《璇璣圖》的真跡早已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這首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今天還在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