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書福收獲了第10個IPO,資本版圖再次擴張。
近日,曹操出行登陸港交所,股票代號02643.HK,每股發行價為41.94港元,成為港股最大的出行平臺。6月25日曹操出行上市首日,股價即破發,股價最高跌幅一度超過30%,最終收跌逾14.16%至36.00港元/股。6月26日、27日,曹操出行股價有所回升,但截至6月30日收盤,曹操出行股價再跌3.36%,最新股價35.950港元,相比41.94港元的發行價,跌幅達14.3%。最新市值195.6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在登陸港交所前共完成三輪股權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出行由吉利集團孵化,這也是李書福繼吉利汽車、沃爾沃、極星、億咖通、路特斯、極氪、錢江摩托、漢馬科技、千里科技(原力帆)后的第十家上市公司。成為國內擁有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車企掌門人。曹操出行的上市標志著吉利完成“造車-出行-數據”生態閉環的關鍵拼圖。
隨著曹操出行的成功上市,李書福的商業帝國版圖也被網友們拿來和雷軍的商業版圖比較,作為兩位投資大佬,誰的商業版圖更強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李書福資本版圖再次擴張
李書福并沒有出現在曹操出行的敲鐘儀式上,曹操出行執行董事兼CEO龔昕與曹操出行執行總裁兼CFO柳森森共同敲響金鑼。但作為曹操出行背后的男人,他對曹操出行的影響極大。2015年成立的曹操出行十年磨一劍,最終成為滴滴、如祺、嘀嗒之后國內第四家上市的出行平臺(滴滴后因故退市)。但曹操出行195.6億港元的市值遠高于同期如祺的20.37億港元和嘀嗒的11.51億港元,甚至是后兩者市值之和的6倍有余。
招股書和天眼查均顯示,曹操出行母公司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浙江濟底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達69.927%,第二大股東為持股13.942%的吉利控股集團。
天眼查股權穿透則顯示,李書福為浙江濟底科技有限公司最終受益人,為持股高達91%的絕對實控人,通過浙江濟底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團,李書福將持有曹操出行83.9%的股份,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股東和實控人。
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和吉利的深度捆綁。稱其與吉利集團的戰略合作讓曹操出行在開發定制車上擁有獨特話語權,深度參與車輛的設計過程,此外還參與車輛的部署、定價、銷售、營運及服務,這為打造中國首個專注于共享出行的汽車品牌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提高了自身的經營效率,使得定制車經濟性更優,駕駛體驗更佳。
招股書顯示,2021-2024年,公司經營虧損累計82.41億元,2021年至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元和147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30.07億元、20.07億元、19.81億元和12.46億元。營收在此期間增長了109%,虧損收窄了59%。雖然曹操出行尚未盈利,但整體虧損在逐漸收窄。
2021年至今,曹操出行平均每月凈虧損約1.47億元,以此計算2024年,曹操出行每筆訂單凈虧損約1.34元,也是2021年以來的單筆訂單的最低虧損。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流動負債達96.82億元,近八成為有息負債,現金儲備卻僅為1.59億元。一旦未能成功上市,將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
好在李書福這次又“賭”贏了。
李書福十家上市公司總市值
李書福目前已經手握十家上市公司。截至6月30日收盤,十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6990億元。
和2024年6月27日也就是一年前相比,李書福旗下的上市公司市值大部分都得到較大提升。只有錢江摩托和路特斯科技兩家的市值出現下滑,其余7家均有較大提升,去年曹操出行尚未上市,只有9家上市公司。
其中吉利汽車的市值由去年同期的859.6億港元提升至如今的1609億港元,幾乎實現翻倍。極星汽車去年市值為15.06億美元,如今則為23.07億美元,漲幅53.2%。億咖通去年市值6.626億美元,如今為7.192億美元,漲幅9%。錢江摩托市值由83.49億元下滑至78.99億元,跌幅5.4%。漢馬科技由去年的25.78億元漲至117.8億元,漲幅達357%。極氪去年同期市值53.6億美元,如今為66.52億美元,漲幅24%。盡管路特斯科技的市值由去年的46.97億美元跌至14.85億美元,但整體上看去李書福在這一年實現了大豐收。
(2024年6月27日數據)
李書福善于資本運作,即便是自身實力不夠,也能使用資本運作的方式,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早年間“蛇吞象”式吃下沃爾沃,這一戰也讓李書福揚名全球。成為全球各大頂級商學院的經典案例。被哈佛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等全球各大知名院校長期關注并持續進行研究分析。吉利控股集團并購沃爾沃汽車,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海外車企并購案,也是被全球各大頂尖商學院課堂收錄最多的汽車行業成功跨國并購的案例之一。
哈佛商學院案例《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Acquisition of Volvo Car》(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中提到:“到2010年初,中國汽車市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通過合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均衡合作,生產由國外設計的車輛或進口整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也在《吉利-沃爾沃:通往幸福的跨國婚姻之路》一文中詳細分析了李書福收購沃爾沃面臨的巨大困難,并強調擺在新沃爾沃團隊面前的是機遇,更是挑戰。
在收購沃爾沃一戰成名后,李書福隨后入股戴姆勒,到將寶騰、路特斯等品牌相繼并入麾下,逐漸形成龐大的商業帝國,而他本人在資本運作方面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PK雷軍,誰輸誰贏?
相較李書福的實業資本化路徑,雷軍的投資邏輯更具互聯網特性。和李書福一樣,雷軍也擅長資本運作,并早年間就開始不斷投資。網友們拿兩者相比,除了兩人都是著名的投資人之外,還有吉利和小米的“挖角”恩怨。
2021年,雷軍在剛剛高調宣布造車之際,曾率隊在吉利研究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技術交流,但小米隨后通過“整組打包”的方式,挖角吉利多個技術團隊,例如寧波研究院智能座艙團隊37人集體跳槽,電池熱管理團隊流失率達80%,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攜約20名核心成員加盟小米,主導整車研發,同時帶走SEA浩瀚架構開發日志等核心技術資料。吉利副總裁楊學良公開指責“調研是假,挖人是真”。
李書福隨后也做出反擊,搶在小米SU7發布前推出銀河E8、極氪007等同級競品,以產品截擊的方式,分流小米SU7的市場關注度。兩人的“恩怨”讓他們的商業版圖比較更有看點。
雷軍的商業版圖也極為龐大,雷軍個人投資較為廣泛,持股較多的知名公司有小米、字節跳動、金山、拉卡拉、美的等,還通過其實控的順為資本前后投資出了2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6000億元,但通過順為資本投資的企業基本都不是控股股東。
目前,雷軍持有小米23.4%的股份,以6月30日小米收盤股價59.95港元計算,小米總市值達1.556萬億港元,僅在小米持有的股份對應的市值就高達3640億港元。也有媒體認為雷軍已經是中國首富。同時雷軍持有1.2%字節跳動的股份,盡管持股比例不高,但其持有的股份價值也高達200億元左右。同時雷軍還持有的金山軟件、拉卡拉和美的集團等,并通過順為資本投資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其中不乏眾多科創型企業,潛力巨大。
雷軍目前擁有的上市公司只有4家,上市公司數量上不及李書福的10家,但小米股價從去年年初的15.60港元,一路漲至6月30日的59.95港元,漲幅高達284.3%,小米也成國內為數不多的市值過萬億的科技公司,而吉利汽車的市值一直被市場低估,僅從個人財富上看,雷軍暫時領先李書福。
李書福擅長輕資本大運作,比如收購沃爾沃,在個人財富上,現在不及雷軍,但商業領域瞬息萬變,未來兩人的投資比拼或將長期進行下去,現在尚不能斷定兩人誰能笑到最后。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夢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