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伶仃洋上,
三門列島不算起眼,
但這里卻定格了一段
鮮為人知的英雄傳奇,
暗夜奇襲、小艇撼動巨艦……
如今,
這枚被時光反復雕琢的棋子,
正悄然肩負起
國家海洋重器試驗場的嶄新使命,
一段藍色傳奇,正待續寫……
近日,由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攜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珠海分社策劃,珠海格力集團特別支持的《踏浪伶仃 擷珠拾貝——“這是我的島”》系列報道推出了最新一期報道《三門列島 傳奇海疆定格英雄歲月》。
一起踏上三門列島,
去探尋這段傳奇……
從外伶仃島西行4.9海里,一浪接著一浪的起伏中,極目而望三門列島在眼前赫然放大。
▲黎彤/攝
三門列島,在浩瀚的伶仃洋上不算起眼。然而,整整75年前,這里卻暗藏硝煙。
1950年6月26日,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解放軍392團官兵從隘洲島出發,秘密占領三門列島,與江防部隊艦艇設下伏擊圈,擊沉、擊傷國民黨海軍艦艇6艘,創造了“以小艇戰勝大艦”的戰績。
日升月落,時光如潮水般更迭不息。如今,蔚藍伶仃上的三門列島靜靜矗立,英雄的歲月被承載定格。
▲錢文攀/攝
神兵夜襲三門島
隘洲島與外伶仃島之間,由三門島、三門洲、橫崗島、竹灣頭島、黑洲等12個海島組成的三門列島孤懸海中,萬籟俱寂。
船抵三門灣,習習海風拂過耳畔。下船,走過一段細軟的白沙灘,就能輕易登島,刻著“無居民海島禁止旅游活動”的石碑立在碼頭不遠處。這里不對公眾開放,平時鮮有人來,封存著一段鮮為人知的“三門往事”。
▲錢文攀/攝
明清以降,伶仃洋成為海防要塞。明萬歷元年(1573年),為抵御海盜、倭寇的侵擾,取有“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意的新安縣設立?!缎掳部h志》記載,珠江口東南沿海,“如急水、佛堂、獨鰲、小三門、大嶼山諸隘,皆出海所必經也……為虎門之外衛,即省會之屏藩,尤為扼要”。
與香港大嶼山相對的“小三門”,是明清兩代海防的重要關口。
珠江口“八門入?!?,“門”指兩島之間或一島與大陸沿岸組成的水道。在明清兩代,人們曾經以“門”代指水道兩岸的山或島。史載,“距鞋洲東面二里半,三小島自西北至東南分列三里又四分之一,三島間各水道曰三門”,“三門島”之名由此得來。
▲錢文攀/攝
時間行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之時,國民黨敗退臺灣,將包括三門列島在內的萬山群島控制為殘部的據點,負隅頑抗。
萬山海戰以“小艇打大艦”的光輝戰績,被嘉獎為“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然而,“三門島之役”卻鮮為人知。
1950年4月底,人民解放軍華南前線指揮機關下達解放萬山群島的命令。在一舉攻克垃圾尾島(現桂山島)、東澳、大萬山、小萬山諸島后,國民黨殘余部隊受重創退守至萬山群島邊緣,多艘軍艦游弋于外伶仃、三門列島海面。
▲梁冠賢/攝
6月26日,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解放軍392團戰士從隘洲島出發,于凌晨秘密占領三門列島的4個島嶼,將多枚山炮、戰防炮架到島上。
次日拂曉,我江防部隊艦艇夜暗駛抵三門島海灣隱蔽待機,與島上炮兵部隊共同設下伏擊圈,出其不意地給敵艦以沉重打擊,擊沉、擊傷敵艦艇6艘。
“夜襲三門島”一役,敵艦立刻失去屏障,自此龜縮在擔桿島上,為萬山群島全面解放打下堅實基礎。
三門海疆接重任
三門島面積不過0.86平方公里,從高空俯瞰形如飛鳥。島的邊緣,是花崗巖切出的細密筆直的線條,經過風化,有了切片般的紋理。島面覆蓋的豐厚的綠色植被,好像一層要融化溢出的抹茶奶油。
三門灣水深最深處達30米,是萬山群島最優良的港灣之一。島中有湖,湖似“心形”,瑩潤碧透,如一顆翡翠鑲嵌在三門列島的懷抱之中,成一大景觀。
▲錢文攀/攝
三門島心湖形成的歷史并不長。
這里與香港一水相連,近在咫尺。1981年,珠海市與香港合資在三門島開辦采石場,開山挖石,供應香港機場建設。隨著采石活動的終止,昔日采石留下巨大的露天礦坑,豐沛的雨水逐漸充盈其中,化作碧波蕩漾的“礦坑湖”。
礦坑湖底豐富的礦物質成分,在陽光照射到湖面時產生散射效應,呈現出一種不真實的藍色。海鳥不經意間將魚苗投入湖中,讓這片島心湖成為生命繁衍的秘境。
行走在三門島上,當年采礦遺留的工業遺跡仍依稀可見。碎石堆積成“小山丘”,長年風雨剝蝕,慢慢風化形成獨特的沙丘景觀,看上去既怪異又潔凈。
肆意生長的灌木叢中,藏著廢棄的越野車、挖掘機和重型卡車,礦場的廠房布滿青苔,已經多年無人使用。
▲梁冠賢/攝
工業“傷疤”如何修復,三門島的未來從何處去?
隨著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正式布局珠海,按照“海上試驗區+海島保障基地+岸基運營服務中心”布局模式,三門島周邊24平方公里海域成為裝備設備試驗區選址地,具備建設裝備設備測試保障基地的最佳區位條件的三門島,再度進入建設海洋強國的視野。
2024年,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出臺《三門島單島保護與利用規劃》公示稿,規劃將三門島建成以科研測試、公共服務功能為主導的生態科研島,實現對國家海洋綜合測試場裝備設備試驗的有效服務保障支撐,并提出采石場山體、海島植被、沙灘和周邊海域整治修復規劃,改善海島生態環境。
▲朱澤輝/攝
站上三門島的丘陵遠眺,在山青水綠與海藍山巒的交織中,一艘艘巨船駛過三門海域,曾經隆隆的炮彈聲與沖鋒的嘶吼,在歷史里逐漸遠去。
但這片傳奇海疆,正在承載著國家海洋重器試驗場的重任駛向未來,續寫傳奇。
文/林郁鴻
來源:南方日報 特別鳴謝:珠海格力集團
編輯/明敏
責任編輯/藍輝龍
三審/常立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