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美國媒體爆料,特朗普政府準備撤銷全球半導體巨頭在中國使用美國芯片技術和設備的豁免,祭出美國的“芯片許可令”,反制中國稀土!
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部門負責人杰弗里·凱斯勒告訴韓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臺積電等半導體制造商,美國打算撤銷它們現在享受的全面豁免,以后在中國的芯片工廠想要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都需要申請單獨的許可證。
凱斯勒宣稱,此舉是特朗普政府打擊美國關鍵技術流向中國的舉措之一。
這不過是借口。特朗普妄想通過“芯片許可令”,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1)特朗普妄想,祭出美國的“芯片許可令”,反制中國稀土!
白宮官員辯解稱,施壓全球半導體巨頭的中國芯片工廠不是升級貿易戰。美國只是想要“學習”中國的稀土許可制度,建立芯片設備許可制度。
路透社認為,這就是中美貿易談判沒有取得進展的后續影響。
這當然是癡心妄想。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2024年,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份額達38%,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等美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大廠遠超三成的營收依賴中國市場(以泛林集團的營收為例,中國大陸占比31%,中國臺灣占比24%,韓國占比24%)。美國收緊許可,最先遭殃的是美國企業。
而且三星和SK海力士不論儲存芯片,還是其他產品,都不能壟斷中國市場,他們遭遇挫折,被迫讓出市場份額,正好是中國同類廠家的機會。
英偉達和AI芯片就是前車之鑒。英偉達因H20芯片對華出口受限,預計2025年2—4月財報中將出現高達55億美元的虧損。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美國對華出口管制“代價巨大”且“非常痛苦”。若失去中國市場,英偉達需填補相當于全球季度營收20%的缺口。包括華為昇騰在內的中國芯片趁勢而起。據TrendForce的最新預測,2025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本土芯片占比將躍升至40%,與進口芯片平分秋色。
中國稀土管控,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也不是幾張許可就能兌換的。
中國的稀土許可制度已經通過“民用放寬、軍工嚴控”的策略,基本做到了有效保障了民用稀土出口,緩解國際產業鏈壓力的同時,掐住美國軍工的脖子。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5月份中國出口5864噸稀土,環比增加23%;今年1—5月累計出口2.48萬噸稀土,增長2.3%。德國大眾、美國特斯拉可以獲得稀土生產汽車,但是洛克希德馬丁拿不到稀土生產F35。
美國的芯片設備許可制度不分軍用民用,只分國籍和地域,與中國稀土的許可制度顯然不同。
對于稀土,中國對美國的要求很簡單,必須達成不可逆、不能反悔的協議,解除現在的制裁,停止肆無忌憚的打壓。簡而言之,就是除非不可逆,否則不放松。
這不是美國通過增加或解除幾項制裁,就能改變的。因為沒人能夠保證,特朗普不會出爾反爾,在拿到足夠軍用的稀土后,再恢復制裁。
(2)特朗普妄想,通過施壓,要求半導體企業、電子產品生產商加大在美投資,同時削減拜登承諾的補貼。
5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威脅——我早就告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我希望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能在美國制造和生產,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如果情況并非如此,蘋果公司必須向美國繳納至少25%的關稅。
他進一步表示,25%關稅的影響范圍不只是蘋果。三星和任何生產該類產品的企業都將被涵蓋在內,否則就不公平了。相關征稅措施將“適當實施”,并在6月底前準備好執行。
特朗普要求三星、SK海力士和臺積電加大在美投資,甚至將生產環節全部搬到美國,同時還要削減拜登根據《芯片法案》承諾要發給他們的補貼,主打一個“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這是6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的。
他說,特朗普政府正在重新談判前總統拜登時期向半導體公司提供的部分補貼,因為這些補貼“過于慷慨”。他這話就是在說,特朗普政府會取消或減少部分補貼。
盧特尼克還說,臺積電就是重新談判成功的例子,將最初承諾向美國制造業投資650億美元的承諾增加了1000億美元。
三星能不能拿到47.45億美元的聯邦補貼尚未可知,半導體工廠所在地——得州泰勒市就已經大幅削減了給三星的補貼了。
泰勒市將補貼上限從最多2500萬美元砍到了最多900萬美元,還給三星設置了門檻,必須在2026年達到“設備安裝門檻”,完成600萬平方英尺的廠房建設,并在2028年前完成700萬平方英尺,否則就不給錢。
得州是MAGA的大本營,是最忠誠的共和黨據點,最會看特朗普政府的風向。
泰勒市提出了一條又一條意見,就很明顯是跟著特朗普政府,把小鞭子舉起來,抽三星讓它趕緊干活。
特朗普祭出“芯片許可令”,給三星、SK海力士和臺積電在中國的工廠增加運營難度,自然也是逼迫盟友“加大在美投資”套餐的一環。
但這也是妄想,不給馬兒草,什么馬能跑?
全球化退潮,市場疲軟,誰能大筆掏錢,賠本在美國進行重復投資呢?
三星研究半年了,也沒有得出特朗普想要的結果。
臺積電那么聽話,只是極端個案。
(3)特朗普妄想,通過施壓韓國企業,逼迫其在關稅談判中妥協退讓。
6月20日,特朗普政府準備撤銷全球半導體巨頭在中國使用美國技術的豁免。三星和SK海力士就將消息通報給了韓國政府,因為6月23日,韓美就將在華盛頓展開高級經貿磋商,進行李在明上臺后的第一次關稅談判。
這次韓美關稅談判,韓國貿易特使重申了豁免要求,要求美國免除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以及適用于汽車與鋼鐵等商品的關稅。
可見韓國還是很“硬氣”的,沒有受美國提前施壓的影響。
這是一種必然。
特朗普上臺后,主打“美國優先”“重振制造業”,要求在美國生產,不想對外開放市場,甚至為此推翻“友岸外包”“小院高墻”的策略,對全世界開打關稅戰,會讓日韓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利益遭受極大損失。
韓國必然在談判上強硬要求美國進行豁免,同時維護、推進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尹錫悅黯然下臺,李在明獲勝上臺,就是韓國政治風向轉變的標志事件。
特朗普政府針對三星、SK海力士施壓,只能“適得其反”逼著韓國在談判中強硬,才能在后續的兩國技術性磋商中爭取條件。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產業部貿易安保政策科長與協商團同行,專門負責就美國政府先前討論撤回賦予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半導體制造商的“經認證終端用戶(VEU)”授權一事,向美方傳達韓國政府和業界的立場。
什么立場?
要是服從美國指揮的立場,還需要派專人傳達嗎?
綜上所述,特朗普祭出“芯片許可令”,妄想“一箭三雕”,都是白日做夢。
特朗普想要反制中國稀土,想要讓半導體企業加大在美投資,想要讓韓國在關稅談判中低頭認輸,已經超出了美國的能力范疇。
因為臺積電在亞利桑那的工廠年年巨虧,而且一年比一年虧得更多。
美國不能讓投資這些實業的資本家賺錢。
而資本家不是慈善家。
所以,不論特朗普賭上多少籌碼,施加多少壓力,在無情的市場現實面前,注定只是失敗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